第一次认识崔兴浩同志是2017年初冬,我刚工作两个月。他是来我村调研扶贫工作并入户走访他所帮扶的两户贫困户葛守刚和杨开英的。崔兴浩同志当时任县委副县长,大家都亲切地喊他崔县长。崔县长询问了驻村工作队队长魏平同志近期在村开展的扶贫工作情况,也家常式地询问了我,我紧张的不知所云,但是整个过程他都是面带微笑的,和蔼的没有一点架子,虽然是初冬天气,但是依然让大家觉得如沐春风。
崔兴浩同志是严格按照工作要求,每月定期走访他所帮扶的两户贫困户的,除了需要调研督查我村的扶贫工作会到我们村委会以外,平时走访从来都不通知我们,直接下户。我有好长时间都认为他并没有来过,直到有一次我到杨开英家填写扶贫手册,杨开英跟我提起崔县长昨天来过,给她送来了雨衣,我诧异极了,这才了解到原来崔县长是每月按时过来走访的。接着我又到了葛守刚家,同样崔县长把他穿的衣服、鞋子等新的旧的都拿来了,摆了一堆,我突然觉得有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来。
贫困户杨开英今年87岁高龄,带着两个儿子生活。大儿子65岁又聋又哑,生活不能自理,小儿子47岁,因为家穷至今找不到对象,喜欢在外面乱跑,也不好好干活,所有家务竟全靠母亲承担,所幸的是她身体还算健朗;贫困户葛守刚一个人四十多岁,精神残疾,但是生活自理且识字,自己能买能卖,家庭状况比起杨开英好的多。这两户在我们村贫困户当中不是最差也算是极差的,但是通过崔兴浩同志近三年多的努力,已全部实现稳定脱贫。2018年初,杨开英家平房开始漏雨,院子泥泞难走,后来厕所改造的也不彻底,卫生间回臭,蹲便器老人家蹲下去便起不来,一门口跑的鸡鸭鹅还有羊,环境卫生脏乱差到无法整治。崔兴浩同志通过平时的走访了解后,就开始一件一件事解决。第一要紧的事是立即对房子漏雨进行修补,接着把新改的厕所又整修了一遍,确认不回臭以后,蹲便器换成坐便器,安装了自来水。再后来为了方便老人下雨天不滑倒,为她们家修了一个小院子并装了大门,从大门到屋内又平铺了一条水泥路,家里养的鸡鸭鹅在院子的一角也有了归属,我们村委会又为老人捐赠了柜子和床,环境卫生脏乱差这道难题竟然不攻自破,与她们家无缘了。家有了家的样子,杨开英家的小儿子葛怀传也好好干了,村里为他申请了公益性岗位,他先是上了一年多的班,今年疫情期间竟谈了邻村的一个女友双双外出温州务工去了,每月有三四千的工资,不仅彻底解决了物质上的贫困,也解决了精神上的匮乏,毕竟是到了一座大城市,这对于一个农村贫困户来说,不能不算是大开眼界了。同样,葛守刚家房子裂缝,厕所改造不彻底,崔兴浩同志也一一做了修整和完善,村里也为他申请了临时务工,平时环境卫生整治都可以参与进来,增加收入,今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5948元,实现了高调脱贫。
这一切的成果自然来自崔兴浩书记对工作认真负责和真心帮扶,然而,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今年六月和七月的两次走访。
今年六月,崔书记像往常一样开车直接先到了杨开英家,这次与往日不同的是杨开英的大儿子葛怀水病重命在旦夕,并不是她家没钱看不起病,对于2017年的脱贫户是享受健康扶贫“351”和“180”政策的,就算手术也花不了几个钱,而是医生已经下了诊断,不给再治疗了。崔书记看到她们悲伤的母子,当场自捐500元给杨开英,让她给儿子买点好吃的,崔书记走后没有几天,葛怀水就去世了。自此以后,杨开英的脑子也犯糊涂了,但只要一提到这件事,一提起崔县长,她的泪水就会不自觉的流下来……
今年七月,崔兴浩书记到葛守刚家走访的时候,乡分管扶贫的张国斌书记和扶贫办的两个同志并签约医生也刚好在葛守刚家,崔书记就势询问了张书记乡里开展扶贫情况,并询问了签约医生上门服务情况,之后他认真检查了葛守刚家的卫生间和厨房的环境卫生,又到院子外面看到路边和院墙边乱扔的垃圾纸片和方便袋,就对葛守刚说:“守刚,你这屋子里搞干净了还不行,门外要一样干净整洁才能达到标准。”说着说着,他竟然不知不觉地低头弯腰去捡拾路边的垃圾袋和废纸,一边捡一边说:“垃圾捡起来也不能乱扔,一定要放进垃圾桶里才好!”转眼崔书记便捡了一大把,这时我们大家才好像集体清醒,先是张书记,再就是我们几个也跟着崔书记捡了起来……
人的高贵在于低头和弯腰,崔兴浩书记从县里下到乡村,再下到贫困户家中,他从来都没把自己当成“官”,位高权重,而是像师长、像朋友一样关心我们村扶贫工作,像亲戚一样关怀我们村的贫困户,真正尽到了一个帮扶责任人的职责,让我们自惭形秽,让我们在工作中自省,也让我们油然而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