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李茂峰/文 刘 晨/图
【阅读提示】
人逢喜事精神爽,盛会到来城更靓。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7月16日至18日在我市隆重举办。以“新材料新动能新生活”为主题的盛会,吸引1000多位嘉宾来蚌参加各项活动,336家国内外企业参加展览展示活动。届时,不仅可以聆听新材料行业大咖的高端对话,看到全球新材料领域的最新成果,还能亲身体验新材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是“双招双引”的平台,是学习产业知识的机会,更是产业对接、金融科技要素对接,促进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专家认为,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不仅事关蚌埠的今天,更事关蚌埠的未来。在深度展示我市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成就的同时,蚌埠“创新之城、材料之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会进一步提升。大会举办可以提升市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激发加快建设“三地一区”两中心的澎湃动力。
万事俱备迎盛会
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今天在我市隆重开幕,会期三天。盛会到来,蚌埠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7月14日上午,记者在淮河文化广场看到,一面面彩旗迎风招展,紫色的条形旗帜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新材料新动能新生活”字样十分醒目。蚌埠会展中心东门外,巨大的拱形门巍峨耸立,拱形门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几个白色大字,告诉人们,这里是国际新材产业大会相关活动的举办地。
走过拱形门,记者进入会展中心一楼大厅一看究竟。只见入口处的形象墙设计精美,上面清晰地标示着展位的位置及参展企业名称。正对大门处,一块巨大的高清显示屏镶嵌在白色背景板上,一位技术人员正在进行视频调试效果。“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幸福蚌埠”,展厅正中央高悬着十六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期间,将在这里举办新材料制品展览展示会,届时参会嘉宾及市民可以直观地看到新材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令人惊叹的变化!”望着参展企业名录,正在现场察看布展情况的市发展改革委工高科科长张国威告诉记者,“新材料新动能新生活”是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展览展示部分分成十二个展区,包括硅基新材料产业、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前沿材料等展区,目前布展施工基本完成,接下来,参展企业将带着自己的“当家产品”来蚌埠参观,届时,来自海内外的参会嘉宾和广大市民都可以在这里领略国际新材料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参加展览展示活动的中外企业共有300余家,其中市外企业260家,外资企业10余家。”张国威介绍,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产业,被世界公认为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石,也是各个领域孕育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摇篮。为了全面展示新材料领域的最新成果,市发展改革委承担了大会期间的新材料大会展览展示活动。参加邀请发出后,很多企业立即表达出强烈的参展愿望,报名十分踊跃,经过精心准备,每一家企业都将自己的“绝活”和“当家产品”带到蚌埠。他们希望通过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发布产品信息,树立企业形象,同时借助大会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本次参展产品内容十分丰富,除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外,还有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等众多领域。
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
在市发展改革委积极筹备新材料制品展览展示会之时,市经信局会同蚌埠玻璃工业设计院、安徽丰原集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光电材料大会暨硅基新材料产业合作对接会、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合作会两个活动也在同时推进,据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接会和产业合作会将有3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来蚌参会。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举办期间,与会嘉宾和企业代表将实地观摩我市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和自贸区展馆,并就推进合作和产业发展进行交流研讨,共同见证重大项目签约。
“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的举办时间是7月16日至18日,目前万事俱备只等客来。”市商务和外事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大会共有6大项活动内容,其中包括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开幕式、第二届中国光电材料大会暨硅基新材料产业合作对接会、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合作对接会、陶铝新材料产业合作对接会、科技金融要素对接会、新材料制品展览展示会等。大会将以专题演讲、产品展示、面对面交流等形式促成各参会方展开深度合作与沟通,会议内容覆盖设备、材料直至终端应用,为企业与潜在合作伙伴建立精准连接。即将召开的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在吸引1000多位嘉宾来蚌参加各项活动的同时,还将有336家国内外企业参加展览展示。其中包括两院院士,新材料产业学(协)会和重点企业负责人,新材料领域专家学者,硅基、生物基、陶铝新材料等知名企业家,还有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高管等。
凝心聚力强产业
“举办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提升蚌埠新材料产业的全球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搭建起对外合作交流平台,有利于进一步集聚发展要素,促进蚌埠新材料产业大发展。”蚌埠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陶广生认为,举办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是蚌埠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围绕建设“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幸福蚌埠”,大力实施双基驱动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
新材料是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材料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0年9月21日,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正式获批,按照《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蚌埠片区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
围绕这一目标,蚌埠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工业强市作为加快发展的“一号工程”,把双招双引作为工业强市的“一号工地”,大力实施“双基”驱动战略,在健全推进机制、完善扶持政策、强化融资保障、拓展承接平台,集聚成果转化上持续发力,全力以赴优化产业生态,打造形成了以硅基和生物基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现已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5家,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
产业发展必须依托龙头带动。近年来,蚌埠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培育了以凯盛科技股份、盛世新能源、北方电子研究院等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引进了比亚迪股份、大富科技、康宁药玻、台玻集团、帝晶光电、鸿程光电、海控三鑫等头部企业,ITO导电膜玻璃、超薄触控玻璃、高铝盖板玻璃、CIGS薄膜电池、玻璃装备等产品规模居全国前列。在新型显示、晶硅电池、薄膜太阳能、特种玻璃等领域打造多个完整产业链。
新型显示领域已经形成以玻璃基板—显示模组—偏光片—盖板玻璃—光学膜—面板减薄—终端显示为主线的产业链条;晶硅电池领域已经形成以硅砂加工—超白压延玻璃—背板材料—光伏电站为主线的产业链条;薄膜电池领域已经形成以高温玻璃—背电极玻璃—薄膜电池—光伏电站为主线的产业发展链条;半导体领域已经形成以芯片设计—加工制造—器件制造—封装测试——LED芯片—LED照明—太赫兹测试仪器为主线的发展链条;特种玻璃领域已集聚台嘉公司电子玻璃纤维、兴科公司节能玻璃、徽玻公司硼硅玻璃、康宁公司药用玻璃、凯盛公司空心玻璃微珠、壹石通公司二氧化硅、中创公司碳酸钡、郎旭公司高端日用玻璃等众多高科技产品,成为国内重要的特种玻璃生产基地。
蚌埠市已集聚硅基新材料企业269家,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以新型显示、光伏发电、半导体材料、特种玻璃等四大产业链条为代表,以玻璃装备、玻璃工程、新型建材、储能材料等产品为配套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成功创建安徽省首批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玻璃新材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硅基新材料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生物基新材料是指利用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加工生产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绿色环保等特点,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热点。经过持续不断科技创新和近年来的不断培育,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链条延伸。现已建成以聚乳酸为核心,以聚乳酸纱线—聚乳酸短纤—无纺布—聚乳酸长丝为主线的聚乳酸纤维产业链,以聚乳酸—聚酯材料—包装袋(餐饮具)为主线的聚乳酸聚酯产业链,围绕吹膜、注塑、纺织、板材等聚乳酸下游应用,成功开发了200余种下游应用产品,建成了聚乳酸全产业链条,丰原生物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生物可降解餐具官方供应商。总投资50亿元的年产50万吨乳酸、30万吨聚乳酸生产线加快建设,将于2021年8月份全面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将占据全球聚乳酸产能50%以上,成为全球最大聚乳酸生产基地。
科技创新筑高地
光亮平整,薄如蝉翼,如果不是工作人员介绍,肉眼几乎看不到玻璃的存在。究竟有多薄?一位工作人员拿来放大镜和一把精确到微米的尺子。放大镜下,玻璃的厚度清晰显现:0.11,仅有0.11毫米!
在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厅,这种厚度仅0.11毫米的玻璃令人惊叹,前来参观的客人纷纷举起手机,将这份惊叹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
“过去超薄信息显示玻璃依赖进口,其技术一直为外企垄断,0.11毫米玻璃研制成功,一举突破了超薄信息显示玻璃的‘卡脖子’关键技术。”中建材信息显示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刚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建材信息显示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超薄信息显示玻璃的技术攻关,继2013年12月9日和18日,成功拉引出0.7毫米、0.55毫米超薄玻璃基片后,2014年8月26日又成功拉引出0.3毫米的玻璃基片,这种产品的问世,刷新了超薄玻璃厚度的中国纪录。在信息显示终端产品追求轻薄化的背景下,科技人员并没有停步,大踏步向信息显示玻璃的薄度极限进军。0.11毫米超薄玻璃问世,再次刷新纪录,成为世界上最薄的电子信息显示玻璃。
美国时间2018年10月15日,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研制出世界最薄玻璃的中国科学家代表彭寿一举摘得被誉为世界玻璃行业“奥斯卡大奖”——美国陶瓷学会硅酸盐技术创新领袖奖,彭寿也由此成为世界玻璃技术领域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科学家。
玻璃是硅酸类非金属材料,2018年4月,彭寿带领的技术攻关团队研制出0.12毫米超薄玻璃,世界上最薄的玻璃刚刚由中国制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等媒体充分关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经济半小时》栏目进行报道。当然彭寿获此殊荣并非仅仅因为这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玻璃,荣誉的背后是中国玻璃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相对于世界领先水平,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事实上,在硅基新材料领域,蚌埠创造的全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还有很多:最硬的高铝盖板玻璃、最大的8.5代浮法TFT—LCD玻璃基板、最柔的可折叠玻璃、最轻的空心玻璃微珠、最全的玻璃成套装备生产技术……科技创新,让蚌埠的硅基材料制造技术领跑全球,站在行业的最前端。
“科技创新是蚌埠发力新材料产业的底气和实力。”安徽财经大学教授张会恒分析认为,蚌埠硅基新材料制造技术之所以能领跑全球,既有传统的产业优势,也有最为“给力”的研发平台和团队支撑。其中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最为根本。
张会恒说,蚌埠发展硅基新材料历史悠久,拥有优质的原料优势,强大的研发能力,同时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1958年成立了蚌埠平板玻璃厂,1974年组建了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近年来,蚌埠市坚持创新驱动,建成了浮法玻璃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等9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累计授权专利1000余件,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0余项,制订国家及行业标准10余项。
在生物基新材料领域,依托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坚持核心技术攻关,建成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4个,累计投入资金超15亿元,持续开展菌种、发酵、提取、聚合等技术研发,以及拉丝、纺纱、注塑、吹膜等聚乳酸工艺研究,全面打通了玉米—葡萄糖—L乳酸—丙交酯—聚乳酸—下游应用材料为主线的聚乳酸全链条生产工艺,并突破了纤维素原料生物转化关键技术,已授权发明专利500件,发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2项,挤塑级、注塑级、食品级、医用级等近10个牌号聚乳酸产品性能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龙头企业技术垄断。
“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安徽财经大学教授唐敏认为,国际新材料大会的举办,不仅事关蚌埠的今天,更事关蚌埠产业发展的未来。大会是蚌埠市开展双招双引的重要平台,也是学习产业知识的绝佳机会,会议期间,要做好产业对接、金融科技要素对接,加强与参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客商的沟通交流衔接,把大会成果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同时,这次盛会还可以深度展现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成就、新材料产品的广泛应用等,持续放大和延续活动效果,可以不断提升蚌埠“创新之城、材料之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提升市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激发加快建设“三地一区”两中心的动力。
编辑 王保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