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拥河发展,“城”与“桥”

2021-07-23 08:01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李茂峰/文 刘晨/图

【阅读提示】

110年前,淮河大铁桥建成通车,吹响了蚌埠城市兴起的集结号。此后的数十年间,由于淮河的阻隔,蚌埠市区一直偏居淮河南岸,虽然只有一河之隔,淮河北岸仍是大片大片的农田,两岸人员、货物往来只能依赖船运摆渡。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蚌埠市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造桥运动”。解放路淮河大桥、朝阳路淮河公路桥、大庆路淮河公路桥、长淮卫淮河大桥相继建成通车,不仅改变了蚌埠市的交通格局,更改变了蚌埠市的城市格局。在桥的加持下,淮河北岸再造新城,谱写了由滨河到跨河,再到拥河发展的辉煌篇章。

1949年1月,淮海战役已接近尾声,国民党军节节败退。为了阻挡解放大军南进,国民党军刘汝明部、李延年部奉命炸桥,淮河大铁桥又一次遭到破坏。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解放军铁道兵团三支队奉命赶到蚌埠,在暂时难以修复的大铁桥西边,建造一座木便桥。在修建便桥过程中,先后有6人壮烈牺牲。时至今日,在大桥南岸的大堤上,人们依然能看到当年竖立的“建桥烈士纪念塔”。一年之后,修桥工程人员克服技术困难和国民党飞机的干扰,全力以赴加紧施工,最终让淮河大铁桥再次修复通车。

【大铁桥的记忆】

百年沧桑 见证城市兴起

【典型回访】

打卡地:蚌埠淮河大铁桥

夕阳的余晖洒向大地,将静静流淌的淮河水染上了一抹美丽的橙红。7月20日傍晚,记者来到淮河南岸大堤,一睹淮河大铁桥的雄姿。

钢架耸立起来的桥身,远远望去像一条横卧在淮河之上的巨龙。9个主桥墩稳稳地耸立在水中。走近大铁桥,只见硕大的桥墩直插河底,支撑起一段梯形的钢梁桁架,桁架上笔直的铁路向对岸延伸。桥墩上斑斑驳驳,记录着这座大铁桥的沧桑历史,不时穿行而过的火车,又让大铁桥展示出老当益壮的顽强。

“这桥真是有年头了,我童年的欢乐就与桥相伴。”78岁的刘金辉告诉记者,他现住在国富街小区,小时候就整天在大铁桥旁边玩耍,大铁桥有军人把守,那时候最爱看哨兵们换岗的场面。

在一座座跨河大桥的加持下,蚌埠谱写了由滨河到跨河,再到拥河发展的新篇章。图为解放路淮河大桥雄姿

        大铁桥分新旧两座,老桥下游20米处是新铁桥,两座铁桥各司其职,为铁路运输做着贡献。现在每天从铁桥上通行的火车约有60至70对。

        【史料数说】

        据《珠城记忆》载: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始建于1909年11月,1911年5月建成通车。该桥为固定型桁梁桥,全长570米,是津浦线上仅次于黄河铁路桥的第二大桥,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是连通中国南北的重要交通大动脉,是我国现存保存较完好的铁路桥,是蚌埠百年沧桑历史的见证。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设时期都起到了重要的、无法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价值。1982年被市政府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4月5日开工新建淮河铁路特大桥(又称淮河铁路二桥),次年6月27日建成通车,该桥与老铁桥相同,为固定型桁梁桥。建成的淮河铁路特大桥长2070米,其主跨为多孔钢梁,采用浮托拖拉法一次架设就位,设有58个墩台,线路全长5.8公里。

        京沪铁路货运淮河大桥位于淮河大铁桥下游5.5公里处,当时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客运量逐渐增大,到1954年已达146万人次。1960年代末,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列车对数大量增加,铁路部门决定,建设京沪铁路淮河新桥。新桥于1969年开始设计,桥设28孔,全长7179.60米,投资1843万元,1975年6月1日正式验交使用。

       【人物讲述】

        郭学东(安徽文史馆馆员、《蚌埠城市史话》编者)

         一座大铁桥,一座建城史。淮河大铁桥见证了蚌埠从渔村古渡发展成为新兴现代化工业化城市的全部历程。津浦铁路在设计车站时,首先设立在沿线已有的州府古城,但是因机车中途需要加煤加水,破例在当时偏僻荒凉的淮畔古渡蚌埠集设站。由此,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蚌埠集顿时成为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一时商贸繁荣,人口剧增,成为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在见证城市成长的过程中,大铁桥也历尽沧桑。1937年底,南京沦陷后,国民党守军后撤至淮河北岸小蚌埠,为了阻挡日军进攻,1938年2月2日炸毁淮河大铁桥。日军占领蚌埠后,为打通津浦线,对大桥进行修复,历时八个月有余。

【公路桥的咏叹】

巨龙跃起 飞架淮河两岸

        【典型回访】

        打卡地:长淮卫淮河大桥

        远观,气派、漂亮;近瞧,现代、震撼,这是长淮卫淮河大桥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站在淮河大堤上,远远望去,桥身明艳的红色和厚重的冰灰色交相呼应,犹如彩虹横跨天际,又像巨龙几欲腾飞。越靠近,便越觉得震撼,直至驱车行驶在宽敞平坦的桥面上,头顶“火龙”,眼望两侧碧波荡漾的淮水,顿觉车在画中、人在景中。

        市交通局副局长王光银告诉记者,长淮卫淮河大桥既是一座跨河公路桥,也是一座城市景观桥,不仅能满足通行,同时也融入蚌埠市整体环境,与已建成的市区另外三座淮河公路大桥相互呼应,形成“一桥一景”的独特布局,成为蚌埠市新的地标性建筑和千里淮河的独特亮丽风景线。项目总投资7.05亿元,全长2.6公里,其中桥梁全长1.37公里,接线长1.2公里。主桥桥面宽42.5米,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驾车跑完全程仅需两三分钟。

       “漂亮只是‘面子’,更给附近村子带来了‘里子’”。骑着电瓶车,刚刚通过大桥的长淮卫镇陈郢村村民陈志祥告诉记者,他是土生土长的长淮卫人,祖祖辈辈居住在淮河南岸,两个姑姑都嫁到淮河北岸的吴小街,过去走亲戚只能坐小木船过河,半天才能折腾到对岸,后来有了小渡轮,但一天也就摆渡那么几趟,让人等得干着急。望着眼前的大桥,陈志祥高兴地说,如今去对岸可方便了,骑电瓶车不到十分钟就能过桥。

        【史料数说】

        据《蚌埠日报》、《蚌埠市志》载:

        解放路淮河大桥:俗称拉丝桥,于198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是蚌埠城区第一座跨淮河公路大桥。该桥型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双塔双索面斜拉大桥”,所用钢索全部从日本进口。桥长(包括引桥)1660米,主桥跨度452米,主桥面宽度19.5米(含人行道),可以同时并行四辆大卡车。它的建成,结束了两岸人民靠轮渡来往的历史。

        朝阳路淮河公路桥:是连接中心城区与淮上区的跨淮河大桥,2000年开工,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为市区第二座跨淮河公路大桥。设计为双向四车道,主桥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钢构,引桥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全桥结构形式复杂、多样。朝阳桥的建成,解决了西部城区过河交通拥堵的问题。

        大庆路淮河公路桥:2009年12月开建,工期3年,是蚌埠城区第三座淮河公路大桥,全长2.38公里,主桥采用中跨200米自锚式双塔双索面桥,主梁采用钢箱梁,主塔采用门式塔。工程投资达6.87亿元。设互通立交一处,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并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

        长淮卫淮河大桥:长淮卫淮河大桥是我省第一座钢桁架拱桥,也是蚌埠市城区的第四座跨淮河公路大桥,于2016年底建成通车。长淮卫淮河大桥全长2.6公里,桥梁长1370米,大桥宽42.5米,为双向八车道。长淮卫淮河大桥是S101和蚌埠中环线工程的重要控制性节点工程,与G206、S306等相连,通车后极大地缓解了城市东部交通的通行压力,对蚌埠市实施跨河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物讲述】

        丁伯承(蚌埠市地方海事局(港航)管理服务中心书记、主任)

        桥的历史就是城市的发展史,蚌埠市区跨越淮河建设的四座公路桥,对于蚌埠来说意义非同寻常,多数淮河大桥建设我都亲自参与,大庆路淮河公路桥和长淮卫淮河大桥我还是项目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因为曾在项目现场日夜奋战,我对淮河大桥的感情更为特别。

         上世纪80年代末期,蚌埠第一座淮河公路桥解放路淮河大桥建成,由此改渡为桥,结束了淮河两岸的摆渡时代,那座大桥采用的是斜拉桥结构,当时堪称亚洲之最,我清楚地记得通车时的盛况:大桥通车之日,全市人民奔走相告,照相的、录像的,人头攒动。2002年,朝阳路桥建成,解决了蚌埠西部地区南北交通问题,此桥的建成也为蚌埠市行政区划调整做好了铺垫,它的建成通车实现了淮河两岸人民多年的夙愿,通车之日南岸的群众往北走,北岸的群众往南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自豪。

        从设计上看,每座桥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乘船从蚌埠闸顺流而下,就可以领略到每一座桥的迥异风姿。在工程建设上,每一座大桥都创造过多项第一。大庆路桥主桥采用双塔双索面自锚式悬索结构,是淮河上第一座自锚式悬索桥。长淮卫淮河大桥是千里淮河上第一座钢桁架拱公路桥,因此施工难度非常大。全桥钢桁拱杆件没有一处焊接点,所有立杆钢板由27万套高强螺栓进行栓接,还攻克了高空架设以及深水围堰等多项技术难关,以毫米级精度控制。

【桥与城的协奏】

拥河发展 再造一个新区

        【典型回访】

        打卡点:淮上区明珠广场

        宽阔平整的道路,鳞次栉比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辆……站在淮上区明珠广场环顾四周,高端大气的气息迎面扑来。看着眼前的一切,谁也想不到十几年前这里曾经都是一望无际的农田。

          “以前过了淮河就被看成是农村,现在这里高楼林立,商场云集,完全可以和中心城区比美。”带着家人,专程前来“一线两园”追寻红色印记打卡线游览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生活和工作在淮河南岸,每一次开车经过淮上区的时候,都发现这里变化很大。高档写字楼越来越多,宾馆饭店随处可见,万达广场、华运超市等大型商业配套越来越全,同时这里的医疗和教育资源也十分给力,如今的淮上区已经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区。

        “你看这里风景多美呀,如同一幅风景画!”今年68岁的张从群老人告诉记者,他住在陶然北岸小区,每天最喜爱做的事,是带着孙子到淮河岸边散步。“原来这里是一片滩涂地,现在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坪。游园里,小径、游客休憩凳一应俱全,无论近处还是远处,都能看到跨河大桥。跨河大桥已经成为淮河上最美的风景。”

        【史料数说】

         据《蚌埠日报》载:淮上区位于淮河北岸,是2004年3月蚌埠市委、市政府为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实施拥河发展战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新行政区。淮上区现辖5个镇、1个街道,总人口26.8万人,面积412平方公里,是全市辖区面积最大的行政区。

         淮上区濒邻淮河,风景秀丽、特色鲜明。区域内留存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名胜。位于小蚌埠镇双墩村境内的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7300年左右,比半坡遗址的人类早1000多年、比河姆渡遗址的人类早300多年。淮上区南临淮河,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是蚌埠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三汊河万亩自然生态湿地获批国家级湿地公园,是淮河流域湿地中保存较好的一块几乎未受污染的自然湿地。淮上区地处北京至福州、上海至西安高速公路的交会处,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区内拥有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B型)、徽商物流中心、长途汽车客运北站、京沪铁路货运站、千吨级货运港口,商贸物流十分发达。淮上区具有十分强大的产业承载能力。2018年7月,省政府整合蚌埠工业园和沫河口工业园区,设立淮上经济开发区,园区规模进一步扩大、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淮上区自成立以来,奋发图强,围绕“新型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最强区、宜居宜业新城区”的建设目标,持续加快城市建设,以项目、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实现了由艰难起步到快速发展的重大转变。

        【人物讲述】

        徐豪(市政协常委、安徽财经大学教授):

        翻开蚌埠的城市发展史,可以看到两个关乎于桥的发展阶段。淮河大铁桥兴建,为蚌埠城市兴起奠定了条件,可以说,没有大铁桥,就没有蚌埠市。而蚌埠真正由“小城”变“大城”,由偏居一岸到拥河发展,跨河公路大桥建设居功至伟。没有这几座淮河公路桥,也没有今天欣欣向荣的淮上区。

        解放路桥和朝阳路桥建成通车,为淮上区设立和拥河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而大庆路桥和长淮卫桥的建成通车,打通了中环线的西部和东部线路,不仅让两岸人员往来更加便捷,还实现了蚌埠产业发展的互联互通。如今这些淮河公路桥交通分工十分明显。解放路桥和朝阳路桥主要承担了市区内的联络与通行,而大庆路桥和长淮卫桥则在过境车辆通行中承担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市区这些跨河大桥,再加上上下游的荆涂淮河大桥、京台高速公路涂山淮河大桥、淮河水利枢纽蚌埠闸桥、京沪高速铁路淮河特大桥、宁洛高速公路沫河口桥等近20座跨河大桥,已让淮河由天堑变成了通途。(完)

249

蚌埠新闻网记者 李茂峰/文 刘晨/图

【阅读提示】

110年前,淮河大铁桥建成通车,吹响了蚌埠城市兴起的集结号。此后的数十年间,由于淮河的阻隔,蚌埠市区一直偏居淮河南岸,虽然只有一河之隔,淮河北岸仍是大片大片的农田,两岸人员、货物往来只能依赖船运摆渡。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蚌埠市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造桥运动”。解放路淮河大桥、朝阳路淮河公路桥、大庆路淮河公路桥、长淮卫淮河大桥相继建成通车,不仅改变了蚌埠市的交通格局,更改变了蚌埠市的城市格局。在桥的加持下,淮河北岸再造新城,谱写了由滨河到跨河,再到拥河发展的辉煌篇章。

1949年1月,淮海战役已接近尾声,国民党军节节败退。为了阻挡解放大军南进,国民党军刘汝明部、李延年部奉命炸桥,淮河大铁桥又一次遭到破坏。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解放军铁道兵团三支队奉命赶到蚌埠,在暂时难以修复的大铁桥西边,建造一座木便桥。在修建便桥过程中,先后有6人壮烈牺牲。时至今日,在大桥南岸的大堤上,人们依然能看到当年竖立的“建桥烈士纪念塔”。一年之后,修桥工程人员克服技术困难和国民党飞机的干扰,全力以赴加紧施工,最终让淮河大铁桥再次修复通车。

【大铁桥的记忆】

百年沧桑 见证城市兴起

【典型回访】

打卡地:蚌埠淮河大铁桥

夕阳的余晖洒向大地,将静静流淌的淮河水染上了一抹美丽的橙红。7月20日傍晚,记者来到淮河南岸大堤,一睹淮河大铁桥的雄姿。

钢架耸立起来的桥身,远远望去像一条横卧在淮河之上的巨龙。9个主桥墩稳稳地耸立在水中。走近大铁桥,只见硕大的桥墩直插河底,支撑起一段梯形的钢梁桁架,桁架上笔直的铁路向对岸延伸。桥墩上斑斑驳驳,记录着这座大铁桥的沧桑历史,不时穿行而过的火车,又让大铁桥展示出老当益壮的顽强。

“这桥真是有年头了,我童年的欢乐就与桥相伴。”78岁的刘金辉告诉记者,他现住在国富街小区,小时候就整天在大铁桥旁边玩耍,大铁桥有军人把守,那时候最爱看哨兵们换岗的场面。

在一座座跨河大桥的加持下,蚌埠谱写了由滨河到跨河,再到拥河发展的新篇章。图为解放路淮河大桥雄姿

        大铁桥分新旧两座,老桥下游20米处是新铁桥,两座铁桥各司其职,为铁路运输做着贡献。现在每天从铁桥上通行的火车约有60至70对。

        【史料数说】

        据《珠城记忆》载: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始建于1909年11月,1911年5月建成通车。该桥为固定型桁梁桥,全长570米,是津浦线上仅次于黄河铁路桥的第二大桥,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是连通中国南北的重要交通大动脉,是我国现存保存较完好的铁路桥,是蚌埠百年沧桑历史的见证。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设时期都起到了重要的、无法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价值。1982年被市政府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4月5日开工新建淮河铁路特大桥(又称淮河铁路二桥),次年6月27日建成通车,该桥与老铁桥相同,为固定型桁梁桥。建成的淮河铁路特大桥长2070米,其主跨为多孔钢梁,采用浮托拖拉法一次架设就位,设有58个墩台,线路全长5.8公里。

        京沪铁路货运淮河大桥位于淮河大铁桥下游5.5公里处,当时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客运量逐渐增大,到1954年已达146万人次。1960年代末,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列车对数大量增加,铁路部门决定,建设京沪铁路淮河新桥。新桥于1969年开始设计,桥设28孔,全长7179.60米,投资1843万元,1975年6月1日正式验交使用。

       【人物讲述】

        郭学东(安徽文史馆馆员、《蚌埠城市史话》编者)

         一座大铁桥,一座建城史。淮河大铁桥见证了蚌埠从渔村古渡发展成为新兴现代化工业化城市的全部历程。津浦铁路在设计车站时,首先设立在沿线已有的州府古城,但是因机车中途需要加煤加水,破例在当时偏僻荒凉的淮畔古渡蚌埠集设站。由此,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蚌埠集顿时成为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一时商贸繁荣,人口剧增,成为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在见证城市成长的过程中,大铁桥也历尽沧桑。1937年底,南京沦陷后,国民党守军后撤至淮河北岸小蚌埠,为了阻挡日军进攻,1938年2月2日炸毁淮河大铁桥。日军占领蚌埠后,为打通津浦线,对大桥进行修复,历时八个月有余。

【公路桥的咏叹】

巨龙跃起 飞架淮河两岸

        【典型回访】

        打卡地:长淮卫淮河大桥

        远观,气派、漂亮;近瞧,现代、震撼,这是长淮卫淮河大桥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站在淮河大堤上,远远望去,桥身明艳的红色和厚重的冰灰色交相呼应,犹如彩虹横跨天际,又像巨龙几欲腾飞。越靠近,便越觉得震撼,直至驱车行驶在宽敞平坦的桥面上,头顶“火龙”,眼望两侧碧波荡漾的淮水,顿觉车在画中、人在景中。

        市交通局副局长王光银告诉记者,长淮卫淮河大桥既是一座跨河公路桥,也是一座城市景观桥,不仅能满足通行,同时也融入蚌埠市整体环境,与已建成的市区另外三座淮河公路大桥相互呼应,形成“一桥一景”的独特布局,成为蚌埠市新的地标性建筑和千里淮河的独特亮丽风景线。项目总投资7.05亿元,全长2.6公里,其中桥梁全长1.37公里,接线长1.2公里。主桥桥面宽42.5米,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驾车跑完全程仅需两三分钟。

       “漂亮只是‘面子’,更给附近村子带来了‘里子’”。骑着电瓶车,刚刚通过大桥的长淮卫镇陈郢村村民陈志祥告诉记者,他是土生土长的长淮卫人,祖祖辈辈居住在淮河南岸,两个姑姑都嫁到淮河北岸的吴小街,过去走亲戚只能坐小木船过河,半天才能折腾到对岸,后来有了小渡轮,但一天也就摆渡那么几趟,让人等得干着急。望着眼前的大桥,陈志祥高兴地说,如今去对岸可方便了,骑电瓶车不到十分钟就能过桥。

        【史料数说】

        据《蚌埠日报》、《蚌埠市志》载:

        解放路淮河大桥:俗称拉丝桥,于198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是蚌埠城区第一座跨淮河公路大桥。该桥型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双塔双索面斜拉大桥”,所用钢索全部从日本进口。桥长(包括引桥)1660米,主桥跨度452米,主桥面宽度19.5米(含人行道),可以同时并行四辆大卡车。它的建成,结束了两岸人民靠轮渡来往的历史。

        朝阳路淮河公路桥:是连接中心城区与淮上区的跨淮河大桥,2000年开工,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为市区第二座跨淮河公路大桥。设计为双向四车道,主桥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钢构,引桥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全桥结构形式复杂、多样。朝阳桥的建成,解决了西部城区过河交通拥堵的问题。

        大庆路淮河公路桥:2009年12月开建,工期3年,是蚌埠城区第三座淮河公路大桥,全长2.38公里,主桥采用中跨200米自锚式双塔双索面桥,主梁采用钢箱梁,主塔采用门式塔。工程投资达6.87亿元。设互通立交一处,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并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

        长淮卫淮河大桥:长淮卫淮河大桥是我省第一座钢桁架拱桥,也是蚌埠市城区的第四座跨淮河公路大桥,于2016年底建成通车。长淮卫淮河大桥全长2.6公里,桥梁长1370米,大桥宽42.5米,为双向八车道。长淮卫淮河大桥是S101和蚌埠中环线工程的重要控制性节点工程,与G206、S306等相连,通车后极大地缓解了城市东部交通的通行压力,对蚌埠市实施跨河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物讲述】

        丁伯承(蚌埠市地方海事局(港航)管理服务中心书记、主任)

        桥的历史就是城市的发展史,蚌埠市区跨越淮河建设的四座公路桥,对于蚌埠来说意义非同寻常,多数淮河大桥建设我都亲自参与,大庆路淮河公路桥和长淮卫淮河大桥我还是项目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因为曾在项目现场日夜奋战,我对淮河大桥的感情更为特别。

         上世纪80年代末期,蚌埠第一座淮河公路桥解放路淮河大桥建成,由此改渡为桥,结束了淮河两岸的摆渡时代,那座大桥采用的是斜拉桥结构,当时堪称亚洲之最,我清楚地记得通车时的盛况:大桥通车之日,全市人民奔走相告,照相的、录像的,人头攒动。2002年,朝阳路桥建成,解决了蚌埠西部地区南北交通问题,此桥的建成也为蚌埠市行政区划调整做好了铺垫,它的建成通车实现了淮河两岸人民多年的夙愿,通车之日南岸的群众往北走,北岸的群众往南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自豪。

        从设计上看,每座桥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乘船从蚌埠闸顺流而下,就可以领略到每一座桥的迥异风姿。在工程建设上,每一座大桥都创造过多项第一。大庆路桥主桥采用双塔双索面自锚式悬索结构,是淮河上第一座自锚式悬索桥。长淮卫淮河大桥是千里淮河上第一座钢桁架拱公路桥,因此施工难度非常大。全桥钢桁拱杆件没有一处焊接点,所有立杆钢板由27万套高强螺栓进行栓接,还攻克了高空架设以及深水围堰等多项技术难关,以毫米级精度控制。

【桥与城的协奏】

拥河发展 再造一个新区

        【典型回访】

        打卡点:淮上区明珠广场

        宽阔平整的道路,鳞次栉比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辆……站在淮上区明珠广场环顾四周,高端大气的气息迎面扑来。看着眼前的一切,谁也想不到十几年前这里曾经都是一望无际的农田。

          “以前过了淮河就被看成是农村,现在这里高楼林立,商场云集,完全可以和中心城区比美。”带着家人,专程前来“一线两园”追寻红色印记打卡线游览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生活和工作在淮河南岸,每一次开车经过淮上区的时候,都发现这里变化很大。高档写字楼越来越多,宾馆饭店随处可见,万达广场、华运超市等大型商业配套越来越全,同时这里的医疗和教育资源也十分给力,如今的淮上区已经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区。

        “你看这里风景多美呀,如同一幅风景画!”今年68岁的张从群老人告诉记者,他住在陶然北岸小区,每天最喜爱做的事,是带着孙子到淮河岸边散步。“原来这里是一片滩涂地,现在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坪。游园里,小径、游客休憩凳一应俱全,无论近处还是远处,都能看到跨河大桥。跨河大桥已经成为淮河上最美的风景。”

        【史料数说】

         据《蚌埠日报》载:淮上区位于淮河北岸,是2004年3月蚌埠市委、市政府为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实施拥河发展战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新行政区。淮上区现辖5个镇、1个街道,总人口26.8万人,面积412平方公里,是全市辖区面积最大的行政区。

         淮上区濒邻淮河,风景秀丽、特色鲜明。区域内留存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名胜。位于小蚌埠镇双墩村境内的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7300年左右,比半坡遗址的人类早1000多年、比河姆渡遗址的人类早300多年。淮上区南临淮河,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是蚌埠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三汊河万亩自然生态湿地获批国家级湿地公园,是淮河流域湿地中保存较好的一块几乎未受污染的自然湿地。淮上区地处北京至福州、上海至西安高速公路的交会处,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区内拥有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B型)、徽商物流中心、长途汽车客运北站、京沪铁路货运站、千吨级货运港口,商贸物流十分发达。淮上区具有十分强大的产业承载能力。2018年7月,省政府整合蚌埠工业园和沫河口工业园区,设立淮上经济开发区,园区规模进一步扩大、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淮上区自成立以来,奋发图强,围绕“新型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最强区、宜居宜业新城区”的建设目标,持续加快城市建设,以项目、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实现了由艰难起步到快速发展的重大转变。

        【人物讲述】

        徐豪(市政协常委、安徽财经大学教授):

        翻开蚌埠的城市发展史,可以看到两个关乎于桥的发展阶段。淮河大铁桥兴建,为蚌埠城市兴起奠定了条件,可以说,没有大铁桥,就没有蚌埠市。而蚌埠真正由“小城”变“大城”,由偏居一岸到拥河发展,跨河公路大桥建设居功至伟。没有这几座淮河公路桥,也没有今天欣欣向荣的淮上区。

        解放路桥和朝阳路桥建成通车,为淮上区设立和拥河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而大庆路桥和长淮卫桥的建成通车,打通了中环线的西部和东部线路,不仅让两岸人员往来更加便捷,还实现了蚌埠产业发展的互联互通。如今这些淮河公路桥交通分工十分明显。解放路桥和朝阳路桥主要承担了市区内的联络与通行,而大庆路桥和长淮卫桥则在过境车辆通行中承担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市区这些跨河大桥,再加上上下游的荆涂淮河大桥、京台高速公路涂山淮河大桥、淮河水利枢纽蚌埠闸桥、京沪高速铁路淮河特大桥、宁洛高速公路沫河口桥等近20座跨河大桥,已让淮河由天堑变成了通途。(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