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安居梦”托起“小康梦”​

2021-08-02 08:44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李景

从“异乡人”到“安居客”

秀水新村二村小区内,蒋盼婷像往常一样下了班,先在附近小超市逛一圈,然后走进大楼电梯,打开新居的大门,在宽敞明亮的客厅内休憩。今年是她来到蚌埠的第三年,一千多个日夜流转,让她对这座城市的感情逐渐加深,由陌生到熟悉,从异乡人的疏离到“新市民”的喜悦,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蒋盼婷老家在定远,2018年大学毕业后,通过统一考试成为蚌埠七中的一名教师。独自在异乡打拼,最渴望的就是一个安定的居所,一个时刻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四处寻找后,蒋盼婷在红阳小区租了一套房子,月租金为800元,虽然是老旧小区,但也算一个安身之所。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看到禹会区住房保障相关政策,而自己正好符合“毕业5年以内在我市合法稳定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条件,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提交了申请,没多久就收到了答复,获得了一套在滨河西片区配建廉租住房项目(秀水新村二村小区)中的公租房。

迅速办理好入住手续,拿到房屋钥匙的那一天,蒋盼婷立刻冲到属于自己的房子里,里里外外看了好几遍。厨房干净明亮,卫生间设施齐全,房子在三楼,打开阳台窗户,窗外鸟语花香。小区广场上,居民三三两两散步聊天,处处和谐美好景象。

房屋条件好,配套设施足,区位优势显著,交通快捷便利,价格也出乎意料地“亲民”。按照相关政策,“新市民”群体租赁保障房享受市场价的60%。蒋盼婷的房屋面积为52.69m2,按照6.6元/平方米的市场化租金标准,每月租金347元,大大低于同等条件下周边私房租赁的价格。

“有了房子就有了家,有了家就有了生活的底气和希望。”蒋盼婷说,从“异乡人”到“安居客”,这些年的打拼就像一股坚定的力量,让她努力扎根蚌埠、留在蚌埠,在蚌埠享受更美好生活。

一排排明亮温暖的公租房,承载了他们安居的梦想;一张张温暖灿烂的笑脸,开启了美好生活的新希望。和蒋盼婷一样入住新居的还有张雨晴。老家在淮南的她,以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份申请了一套保障性住房,位于金伟熙城观邸小区内,房屋面积约50㎡,装修齐全,每月租金不到400元。

走进小区内,道路两侧树木鲜绿,和颜色鲜艳的大楼相映成趣。社区内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公交站台就在小区门口。走出大门五分钟,就到了淮畔人家农贸市场,周边超市、学校等一应俱全,别提多方便了。

褪去飘泊感 扎根“第二故乡”

天蒙蒙亮,李存云就在厨房里忙活开了。熬得香甜的粥、软糯的肉包子,再加上两个圆滚滚的鸡蛋,满满当当地摆在餐桌上。

看着仍在睡熟中的孩子,李存云放心地关上了门,骑着电瓶车出发了。她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李存云今年46岁,是一名环卫工人,独自带着两个儿子生活,在淮畔人家小区租住一套两室一厅的私房。“虽说工资不高,但加上低保和政府住房租赁补贴,日子过得也很妥帖。孩子们都听话懂事,虽然累但觉得每天都有奔头。”说起眼下的生活,李存云充满了感恩。

每月432元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租赁补贴,虽然不是一笔大数目,却让李存云真切地感受到温暖。作为城市“新市民”群体,一套稳定的住房是她敲开城市大门的钥匙,也是引领她在美好生活上大步向前的重要动力。

和李存云一样,王陈也在这座城市品尝到了温馨和幸福的滋味。

王陈是固镇县人,大学毕业后在宿州工作,今年2月,她通过统一考试,成为禹会区朝阳街道的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工作问题解决了,紧跟而来的就是住房问题。“5月份申请了住房租赁补贴,很快就批了下来,每个月可以享受补贴256元。”王陈说,她在教师新村小区租了一套住房,每月租金500元,去除政府补贴自己只要掏200多元,生活负担大大减轻,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和自我提升上。

  记者 陈昂 摄

而今,王陈的生活越来越惬意,平日工作充实有意义,下班回家或者周末时光里,王陈约上几位好友,或者在工作中认识的新同事、新朋友,或逛街聚会享受休闲时光,或周边游玩顺便锻炼身体,一切都那么悠然自得。这座城市俨然已成为她的“第二故乡”,扎根于此,是满满的幸福感和踏实感。

“安居梦”托起“小康梦”

梧桐引得凤凰来。住房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既是重大民生工程,更是关系着人心向背。尤其对于城市“新市民”群体来说,落户城市、融入城市不仅是他们生活上的迫切需求,更是精神上的热切渴望。

所谓“新市民”,包括城镇稳定就业的无房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环卫、公交、教育、卫生、基础科研、公共管理等公共服务行业,以及重点发展产业符合条件的青年职工、引进人才、外来务工人员。

“聚焦特殊群体的住房需求,从办实事的角度出发,切实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禹会区住房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孙莉莉说,将外来务工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纳入保障范围,重点加大对环卫、教育等公共管理行业人员的保障力度,通过发放租赁补贴解决住房困难,今年二季度新市民发放补贴146户,占辖区租赁补贴保障户的61.86%,有效地解决了新市民群体的生活困难。

近年来,我市不断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拓宽住房保障覆盖面,切实解决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适应新型城镇化需要。尤其在2017年,我市发布将部分住房困难群体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的通知,明确公共租赁住房坚持“统筹兼顾、公平合理、有序供给、有效供应”的原则,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将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住房保障范围。通过实物保障与货币化保障相结合的方式,为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努力实现以市场为主导满足市民多层次住房需求,以政府为主导满足市民基本住房需求的住房保障体系。

“安居梦”托起“小康梦”。当千家万户既能“安居”又可“乐业”,当健全的住房保障体系为幸福生活注解,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就变得触手可及,一幅温暖和谐的民生画卷已徐徐展开。(完)

281

蚌埠新闻网记者 李景

从“异乡人”到“安居客”

秀水新村二村小区内,蒋盼婷像往常一样下了班,先在附近小超市逛一圈,然后走进大楼电梯,打开新居的大门,在宽敞明亮的客厅内休憩。今年是她来到蚌埠的第三年,一千多个日夜流转,让她对这座城市的感情逐渐加深,由陌生到熟悉,从异乡人的疏离到“新市民”的喜悦,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蒋盼婷老家在定远,2018年大学毕业后,通过统一考试成为蚌埠七中的一名教师。独自在异乡打拼,最渴望的就是一个安定的居所,一个时刻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四处寻找后,蒋盼婷在红阳小区租了一套房子,月租金为800元,虽然是老旧小区,但也算一个安身之所。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看到禹会区住房保障相关政策,而自己正好符合“毕业5年以内在我市合法稳定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条件,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提交了申请,没多久就收到了答复,获得了一套在滨河西片区配建廉租住房项目(秀水新村二村小区)中的公租房。

迅速办理好入住手续,拿到房屋钥匙的那一天,蒋盼婷立刻冲到属于自己的房子里,里里外外看了好几遍。厨房干净明亮,卫生间设施齐全,房子在三楼,打开阳台窗户,窗外鸟语花香。小区广场上,居民三三两两散步聊天,处处和谐美好景象。

房屋条件好,配套设施足,区位优势显著,交通快捷便利,价格也出乎意料地“亲民”。按照相关政策,“新市民”群体租赁保障房享受市场价的60%。蒋盼婷的房屋面积为52.69m2,按照6.6元/平方米的市场化租金标准,每月租金347元,大大低于同等条件下周边私房租赁的价格。

“有了房子就有了家,有了家就有了生活的底气和希望。”蒋盼婷说,从“异乡人”到“安居客”,这些年的打拼就像一股坚定的力量,让她努力扎根蚌埠、留在蚌埠,在蚌埠享受更美好生活。

一排排明亮温暖的公租房,承载了他们安居的梦想;一张张温暖灿烂的笑脸,开启了美好生活的新希望。和蒋盼婷一样入住新居的还有张雨晴。老家在淮南的她,以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份申请了一套保障性住房,位于金伟熙城观邸小区内,房屋面积约50㎡,装修齐全,每月租金不到400元。

走进小区内,道路两侧树木鲜绿,和颜色鲜艳的大楼相映成趣。社区内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公交站台就在小区门口。走出大门五分钟,就到了淮畔人家农贸市场,周边超市、学校等一应俱全,别提多方便了。

褪去飘泊感 扎根“第二故乡”

天蒙蒙亮,李存云就在厨房里忙活开了。熬得香甜的粥、软糯的肉包子,再加上两个圆滚滚的鸡蛋,满满当当地摆在餐桌上。

看着仍在睡熟中的孩子,李存云放心地关上了门,骑着电瓶车出发了。她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李存云今年46岁,是一名环卫工人,独自带着两个儿子生活,在淮畔人家小区租住一套两室一厅的私房。“虽说工资不高,但加上低保和政府住房租赁补贴,日子过得也很妥帖。孩子们都听话懂事,虽然累但觉得每天都有奔头。”说起眼下的生活,李存云充满了感恩。

每月432元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租赁补贴,虽然不是一笔大数目,却让李存云真切地感受到温暖。作为城市“新市民”群体,一套稳定的住房是她敲开城市大门的钥匙,也是引领她在美好生活上大步向前的重要动力。

和李存云一样,王陈也在这座城市品尝到了温馨和幸福的滋味。

王陈是固镇县人,大学毕业后在宿州工作,今年2月,她通过统一考试,成为禹会区朝阳街道的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工作问题解决了,紧跟而来的就是住房问题。“5月份申请了住房租赁补贴,很快就批了下来,每个月可以享受补贴256元。”王陈说,她在教师新村小区租了一套住房,每月租金500元,去除政府补贴自己只要掏200多元,生活负担大大减轻,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和自我提升上。

  记者 陈昂 摄

而今,王陈的生活越来越惬意,平日工作充实有意义,下班回家或者周末时光里,王陈约上几位好友,或者在工作中认识的新同事、新朋友,或逛街聚会享受休闲时光,或周边游玩顺便锻炼身体,一切都那么悠然自得。这座城市俨然已成为她的“第二故乡”,扎根于此,是满满的幸福感和踏实感。

“安居梦”托起“小康梦”

梧桐引得凤凰来。住房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既是重大民生工程,更是关系着人心向背。尤其对于城市“新市民”群体来说,落户城市、融入城市不仅是他们生活上的迫切需求,更是精神上的热切渴望。

所谓“新市民”,包括城镇稳定就业的无房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环卫、公交、教育、卫生、基础科研、公共管理等公共服务行业,以及重点发展产业符合条件的青年职工、引进人才、外来务工人员。

“聚焦特殊群体的住房需求,从办实事的角度出发,切实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禹会区住房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孙莉莉说,将外来务工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纳入保障范围,重点加大对环卫、教育等公共管理行业人员的保障力度,通过发放租赁补贴解决住房困难,今年二季度新市民发放补贴146户,占辖区租赁补贴保障户的61.86%,有效地解决了新市民群体的生活困难。

近年来,我市不断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拓宽住房保障覆盖面,切实解决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适应新型城镇化需要。尤其在2017年,我市发布将部分住房困难群体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的通知,明确公共租赁住房坚持“统筹兼顾、公平合理、有序供给、有效供应”的原则,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将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住房保障范围。通过实物保障与货币化保障相结合的方式,为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努力实现以市场为主导满足市民多层次住房需求,以政府为主导满足市民基本住房需求的住房保障体系。

“安居梦”托起“小康梦”。当千家万户既能“安居”又可“乐业”,当健全的住房保障体系为幸福生活注解,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就变得触手可及,一幅温暖和谐的民生画卷已徐徐展开。(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