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创建有活力的生态课堂

2021-09-02 07:58 蚌埠新闻网  

张公山第一小学 冯 艳

美国作家爱默生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籍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核心表达。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出独特的温暖和美好,是张公山一小坚定执着的教育使命和教育追求。多年来,张公山一小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尊重人、信任人、发展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形成了以“尊重生命 智慧育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创建有活力的生态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张公山一小用心打造“尊重、唤醒、激励”的生态课堂模式,将“尊重生命、智慧育人”的理念体现在每一节课的教学实践中。

生态课堂凸显尊重与柔性,教师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赏识他们的特点,鼓励他们的发现,表扬他们的进步,善待他们的错误;生态课堂凸显激励,注重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教师因材施教,对成绩较好的学生重在培优拔尖,对后进生注重唤醒他们自信,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来水平的基础上发展;生态课堂凸显关爱,教师从学生的起点评价他们的进步,用期待的目光和包容的心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绩并不是老师唯一的关注点,体会到校园生活的幸福和温暖。

打造多元化的校园空间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学校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精心打造功能各异的校园空间。以生为本的教室布置、生机盎然的班级责任田、丰富多彩的游戏乐园……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

为了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学校广泛征集游戏内容、精心筛选设计,打造出孩子们喜爱的游戏空间。每到课间,操场一角的游戏乐园总是最热闹的地方。挑战智力的“闯迷宫”、锻炼平衡能力的“跳方格”、挑战臂力与手眼协调能力的“投圈”游戏,还有自选架上的排球、篮球、呼啦圈、橡皮筋等游戏器材,让孩子们乐此不疲。有了这个游戏乐园,学生更加盼望课间十分钟,更加期待着在学校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甚至放学时也不想回家。

构建生活化的德育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无论怎么讲,最终都要落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上来。思政课给予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些抽象概念,而应该是观察认识当今世界、感受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

学校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在真实、自然的生活情境中浸润德育,构建“生活化”德育模式,实现“生活中育德,生活中育人”。教师尊重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注重“事理相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故事、案例、图片等素材,既注重阐义说理,又讲究叙事陈情,把深问题讲浅,把大道理讲透。

劳动教育是校园德育不可缺失的一环。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一块试验田,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合理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学生在小小农场里挥洒汗水、播种希望,懂得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体会了劳动的辛苦,也感受到收获的幸福。

建设个性化的服务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环境,课程的丰富性决定了生命的丰富性。学校秉持“无处不课程”的理念,在课程设计上进行创造性尝试,打造七色“彩虹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最丰沃的土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是红色的,橙色课程是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还有黄色劳动教育课程、绿色安全自护课程、青色成长教育课程,以及蓝色经典诵读课程和紫色心理健康课程。经过几年的探索,校园“七彩课程”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为学生描绘出个性化成长的蓝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校开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典诵读》《安全教育》《我的情绪朋友》等多种校本教材,由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课,通过专业教师授课、专家进校园、家长进课堂等途径,真正做到让孩子在学习中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促进每个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完)

245

张公山第一小学 冯 艳

美国作家爱默生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籍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核心表达。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出独特的温暖和美好,是张公山一小坚定执着的教育使命和教育追求。多年来,张公山一小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尊重人、信任人、发展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形成了以“尊重生命 智慧育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创建有活力的生态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张公山一小用心打造“尊重、唤醒、激励”的生态课堂模式,将“尊重生命、智慧育人”的理念体现在每一节课的教学实践中。

生态课堂凸显尊重与柔性,教师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赏识他们的特点,鼓励他们的发现,表扬他们的进步,善待他们的错误;生态课堂凸显激励,注重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教师因材施教,对成绩较好的学生重在培优拔尖,对后进生注重唤醒他们自信,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来水平的基础上发展;生态课堂凸显关爱,教师从学生的起点评价他们的进步,用期待的目光和包容的心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绩并不是老师唯一的关注点,体会到校园生活的幸福和温暖。

打造多元化的校园空间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学校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精心打造功能各异的校园空间。以生为本的教室布置、生机盎然的班级责任田、丰富多彩的游戏乐园……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

为了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学校广泛征集游戏内容、精心筛选设计,打造出孩子们喜爱的游戏空间。每到课间,操场一角的游戏乐园总是最热闹的地方。挑战智力的“闯迷宫”、锻炼平衡能力的“跳方格”、挑战臂力与手眼协调能力的“投圈”游戏,还有自选架上的排球、篮球、呼啦圈、橡皮筋等游戏器材,让孩子们乐此不疲。有了这个游戏乐园,学生更加盼望课间十分钟,更加期待着在学校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甚至放学时也不想回家。

构建生活化的德育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无论怎么讲,最终都要落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上来。思政课给予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些抽象概念,而应该是观察认识当今世界、感受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

学校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在真实、自然的生活情境中浸润德育,构建“生活化”德育模式,实现“生活中育德,生活中育人”。教师尊重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注重“事理相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故事、案例、图片等素材,既注重阐义说理,又讲究叙事陈情,把深问题讲浅,把大道理讲透。

劳动教育是校园德育不可缺失的一环。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一块试验田,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合理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学生在小小农场里挥洒汗水、播种希望,懂得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体会了劳动的辛苦,也感受到收获的幸福。

建设个性化的服务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环境,课程的丰富性决定了生命的丰富性。学校秉持“无处不课程”的理念,在课程设计上进行创造性尝试,打造七色“彩虹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最丰沃的土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是红色的,橙色课程是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还有黄色劳动教育课程、绿色安全自护课程、青色成长教育课程,以及蓝色经典诵读课程和紫色心理健康课程。经过几年的探索,校园“七彩课程”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为学生描绘出个性化成长的蓝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校开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典诵读》《安全教育》《我的情绪朋友》等多种校本教材,由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课,通过专业教师授课、专家进校园、家长进课堂等途径,真正做到让孩子在学习中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促进每个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