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蚌埠人过端午,民俗花样多

2019-06-06 08:41   

蚌埠新闻网记者 何沛

端午节,在很多蚌埠人心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巧手编制花样五彩绳、制作多彩香囊,包裹传统粽子、撞蛋、端午节早上一定是惦记着那一口糖糕……淮河晨刊记者走进老蚌埠人和新蚌埠人,了解他们眼中的端午传统习俗,蚌埠的端午符号有哪些元素?如何过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节日,让传统节日充满仪式感?

粽子是端午“标配”

昨天上午,家住阳光花园65岁的陆阿姨将刚煮好、散发着一股清香的粽子叶拿到客厅,再将红枣和泡好的10斤糯米端出厨房,在客厅里包起粽子来。陆阿姨手工娴熟,只见她将芦苇叶折成一个倒圆锥筒,将糯米和红枣分别放进去,右手拿着粽子叶三下一绕,再用包装线一扎,一只粽子就包好了。

“外面的粽子品种多,但我就觉得自己包的粽子更有节日味道。而且我就喜欢吃传统味道,要么就是红枣味的,要么就是白粽子。”陆阿姨说,老蚌埠人端午包粽子,看赛龙舟等。她小的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长大后,她也依据父母所教的,每年端午节亲手包粽子,大门口再挂上艾叶。小时候,她还跟村里的几个小姐妹一起做香囊。如今,年纪大了,眼睛不太好,香囊也不做了。

“学校、文化单位、媒体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蚌埠的端午习俗。最近一段时间,不少街道、学校、社区等开展传统端午习俗活动,这足以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了解端午习俗。”市民沈女士说,街道组织街坊邻居一起动手包粽子,通过交流,大家会发现虽然端午节大家都吃粽子,但是各个地方包粽子的方法不一样。邻居中有南方人,她包的粽子相对较大。

随着端午节悄然来临,各大超市也是将端午“主角”粽子端了出来。据记者了解,今年粽子的种类丰富,各种馅料的粽子层出不穷,创意不断。除了传统的红豆粽、肉粽,还有梅干菜烧肉粽、紫糯八宝粽、海鲜粽等多种口味。

不一样的端午风情

有童谣云:“端午不戴艾,死了变个老鳖盖”。农家常采菖蒲、车前子、艾挂屋檐下风干,用于暑天烧开水喝,祛暑解热。正是这种驱邪避灾的观念,养成了民间夏季卫生习俗。旧时蚌埠城乡人家端午节在庭院土墙角,多用雄黄酒喷洒消毒灭菌。孩子脚手脖及颈上拴香包,以芳香气味驱赶蚊蝇。各家门前及妇女、孩子的头上常插艾,避邪驱瘟。

“新蚌埠人”林先生告诉记者,在家乡河南,对于端午节的印象很是模糊。自从到了蚌埠,往年每逢端午节,只是在家包粽子、挂菖蒲,很少有群聚活动。这不,前两天他就帮儿子准备了香囊、老虎衣、虎头鞋、咸鸭蛋兜等端午“必备品”。“端午划龙舟、龙舟竞渡,端午节前,龙子湖的龙舟竞技引来了众多市民的围观。我在现场,当时看到觉得非常震撼。这两年在蚌埠,我们一直过的都是蚌埠式端午节。”林先生说。

在老蚌埠人眼中,新蚌埠人还没有学到端午习俗的精髓。“端午节那天,一定要买一把艾叶。早点要排队买油条、糖糕吃,老蚌埠人都知道。”市民马先生告诉记者。

“蚌埠的端午有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早上吃糖糕等习俗,节日装饰则有菖蒲艾叶、钟馗像、缠五彩线、戴香包等。”安徽省文史馆馆员郭学东介绍,蚌埠的端午民俗文化和端午符号非常丰富。除了上述习俗,如蚌埠商埠还有些例规。端午前各家商店往来赊欠账目,务必结清。浴客洗澡对茶役小账要多付一些。端午过后就是真正的夏天。那时商行、店铺、厂家、作坊,中午招待伙计和学徒,必摆出酒肉,让他们大吃大喝。从五月初六起,饮食渐渐清淡,店员可午睡,不打夜班,到九月初九重阳节止。

从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家住龙湖香都的王阿姨说,按照老一辈的习俗,过端午还会给家里孩子做虎头帽、虎头披风,给小孩缠上五彩丝带、眉心点一点雄黄,虽然很多习俗简化了,但老一辈对小一辈的心意却一点也没有随着岁月流逝而减少。

这两天,王阿姨就将自己亲手做的虎头鞋放了起来,准备端午节那天给孙女穿上。“我这也是祖传的手艺,很少有人会做了。以后孩子长大了,这个虎头鞋还能有个纪念,让她从小就感受端午节的习俗。”

“我到现在还记的,每年过端午节,父母就会在脖子上给我挂个网兜,里面放上鸡蛋,然后我拿着它和其他小朋友带的鸡蛋比比谁的结实。”36岁的张女士说,这种传统习俗至今还在她家中保留。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会拿着咸鸭蛋、鹅蛋等和朋友以撞蛋取乐。如今,她也有孩子了,每到这个节日,她也会给孩子准备个网兜,感受一下撞蛋的乐趣。

郭学东告诉记者,在端午节,无论家中贫富,总会把自己孩子打扮一番。脚上要穿“老虎头”鞋;褂子用虎、蛇、壁虎、蝎子、蜈蚣为图案的花布制作,胸前佩戴老虎或其它动物形状的香荷包,内装香草,或用丝线系长命锁挂于脖上,或佩戴五色丝线之类,以示驱除“灾魔”和不祥。也有用丝线编小网兜盛咸鸭蛋,佩戴胸前。家里的妇女为孩子用雄黄酒擦抹耳、鼻、脚手心、肚脐等处,以祛瘟解毒,意在安度炎暑,不染疫疾。(完)

153

蚌埠新闻网记者 何沛

端午节,在很多蚌埠人心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巧手编制花样五彩绳、制作多彩香囊,包裹传统粽子、撞蛋、端午节早上一定是惦记着那一口糖糕……淮河晨刊记者走进老蚌埠人和新蚌埠人,了解他们眼中的端午传统习俗,蚌埠的端午符号有哪些元素?如何过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节日,让传统节日充满仪式感?

粽子是端午“标配”

昨天上午,家住阳光花园65岁的陆阿姨将刚煮好、散发着一股清香的粽子叶拿到客厅,再将红枣和泡好的10斤糯米端出厨房,在客厅里包起粽子来。陆阿姨手工娴熟,只见她将芦苇叶折成一个倒圆锥筒,将糯米和红枣分别放进去,右手拿着粽子叶三下一绕,再用包装线一扎,一只粽子就包好了。

“外面的粽子品种多,但我就觉得自己包的粽子更有节日味道。而且我就喜欢吃传统味道,要么就是红枣味的,要么就是白粽子。”陆阿姨说,老蚌埠人端午包粽子,看赛龙舟等。她小的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长大后,她也依据父母所教的,每年端午节亲手包粽子,大门口再挂上艾叶。小时候,她还跟村里的几个小姐妹一起做香囊。如今,年纪大了,眼睛不太好,香囊也不做了。

“学校、文化单位、媒体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蚌埠的端午习俗。最近一段时间,不少街道、学校、社区等开展传统端午习俗活动,这足以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了解端午习俗。”市民沈女士说,街道组织街坊邻居一起动手包粽子,通过交流,大家会发现虽然端午节大家都吃粽子,但是各个地方包粽子的方法不一样。邻居中有南方人,她包的粽子相对较大。

随着端午节悄然来临,各大超市也是将端午“主角”粽子端了出来。据记者了解,今年粽子的种类丰富,各种馅料的粽子层出不穷,创意不断。除了传统的红豆粽、肉粽,还有梅干菜烧肉粽、紫糯八宝粽、海鲜粽等多种口味。

不一样的端午风情

有童谣云:“端午不戴艾,死了变个老鳖盖”。农家常采菖蒲、车前子、艾挂屋檐下风干,用于暑天烧开水喝,祛暑解热。正是这种驱邪避灾的观念,养成了民间夏季卫生习俗。旧时蚌埠城乡人家端午节在庭院土墙角,多用雄黄酒喷洒消毒灭菌。孩子脚手脖及颈上拴香包,以芳香气味驱赶蚊蝇。各家门前及妇女、孩子的头上常插艾,避邪驱瘟。

“新蚌埠人”林先生告诉记者,在家乡河南,对于端午节的印象很是模糊。自从到了蚌埠,往年每逢端午节,只是在家包粽子、挂菖蒲,很少有群聚活动。这不,前两天他就帮儿子准备了香囊、老虎衣、虎头鞋、咸鸭蛋兜等端午“必备品”。“端午划龙舟、龙舟竞渡,端午节前,龙子湖的龙舟竞技引来了众多市民的围观。我在现场,当时看到觉得非常震撼。这两年在蚌埠,我们一直过的都是蚌埠式端午节。”林先生说。

在老蚌埠人眼中,新蚌埠人还没有学到端午习俗的精髓。“端午节那天,一定要买一把艾叶。早点要排队买油条、糖糕吃,老蚌埠人都知道。”市民马先生告诉记者。

“蚌埠的端午有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早上吃糖糕等习俗,节日装饰则有菖蒲艾叶、钟馗像、缠五彩线、戴香包等。”安徽省文史馆馆员郭学东介绍,蚌埠的端午民俗文化和端午符号非常丰富。除了上述习俗,如蚌埠商埠还有些例规。端午前各家商店往来赊欠账目,务必结清。浴客洗澡对茶役小账要多付一些。端午过后就是真正的夏天。那时商行、店铺、厂家、作坊,中午招待伙计和学徒,必摆出酒肉,让他们大吃大喝。从五月初六起,饮食渐渐清淡,店员可午睡,不打夜班,到九月初九重阳节止。

从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家住龙湖香都的王阿姨说,按照老一辈的习俗,过端午还会给家里孩子做虎头帽、虎头披风,给小孩缠上五彩丝带、眉心点一点雄黄,虽然很多习俗简化了,但老一辈对小一辈的心意却一点也没有随着岁月流逝而减少。

这两天,王阿姨就将自己亲手做的虎头鞋放了起来,准备端午节那天给孙女穿上。“我这也是祖传的手艺,很少有人会做了。以后孩子长大了,这个虎头鞋还能有个纪念,让她从小就感受端午节的习俗。”

“我到现在还记的,每年过端午节,父母就会在脖子上给我挂个网兜,里面放上鸡蛋,然后我拿着它和其他小朋友带的鸡蛋比比谁的结实。”36岁的张女士说,这种传统习俗至今还在她家中保留。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会拿着咸鸭蛋、鹅蛋等和朋友以撞蛋取乐。如今,她也有孩子了,每到这个节日,她也会给孩子准备个网兜,感受一下撞蛋的乐趣。

郭学东告诉记者,在端午节,无论家中贫富,总会把自己孩子打扮一番。脚上要穿“老虎头”鞋;褂子用虎、蛇、壁虎、蝎子、蜈蚣为图案的花布制作,胸前佩戴老虎或其它动物形状的香荷包,内装香草,或用丝线系长命锁挂于脖上,或佩戴五色丝线之类,以示驱除“灾魔”和不祥。也有用丝线编小网兜盛咸鸭蛋,佩戴胸前。家里的妇女为孩子用雄黄酒擦抹耳、鼻、脚手心、肚脐等处,以祛瘟解毒,意在安度炎暑,不染疫疾。(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