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人大常委会2021年度政情通报会纪实

2021-10-20 08:00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靳瑾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国庆节前夕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给出了极高的定位。

争当皖北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需要强有力的产业和人才来支撑;建设美丽幸福蚌埠,需要稳定的就业来实现。对于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蚌埠来说,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两者缺一不可。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密切关心,人大代表也多次提出相关的议案和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也将这两项工作作为10月9日召开的政情通报会主题,在问答之间找出问题症结,进而推动更好更快解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撑。

今年新增高层次人才稳

居皖北首位

今年以来,我市“招才引智”取得新进展,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葛锐在通报我市开展“招才引智”工作及“稳就业”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时,用一组数字做出说明:今年1-9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802人,完成年度目标115.2%;截至9月底,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3%,比上年同期回落0.56个百分点。招才引智工作同样成效显著,政策体系日臻完善、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人才引育成果丰硕。截至9月底,全市引育各类人才15356人,其中新引育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21名,成功入选(入围)省级创新创业团队12支,新增高端人才数量稳居全省前三、皖北第一。

“县级引才难、留才难是现实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现有人才缺乏有效激励。比如卫健系统的中青年技术骨干继续教育、学科建设等,缺乏奖励措施。”在各县区代表团和市人大社会建设专业代表小组推荐的8位代表作大会发言后,市人大代表郑文树首先提问:“能否从市级层面出台一些政策,咱们县级参照执行?”

对此,市卫健委副主任李剑介绍:其实我市出台过专门政策,对于卫健系统人才参加学科建设、继续教育、职业技能竞赛等进行奖励。“可能宣传不够,未来我们要扩大政策普及面。”市人社局局长林国立补充,2018年我市曾印发了《关于推进我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和总量,同时对引进的部分紧缺或急需高层次人才可采取分配激励政策,比如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等。对此,三县是可以比照执行的。

人才政策是通报会上的热门话题。除了卫健系统人才激励措施,几位代表的问题都涉及各类人才政策。市人大代表陈宝的问题则更加宏观:“各地都在‘抢人’,连上海都将落户门槛从研究生放宽到本科生。我市做大人才队伍,有什么新举措?”对此,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唐京怀并不避讳问题症结:“做大人才基数,首先要提升城市影响力,增强产业基础。在政策上,我市先后出台了人才特区政策、建设了数个产业园区,完善了5111工程,对驻蚌高校毕业生在蚌就业也出台了奖励措施。”让唐京怀欣喜的是,蚌埠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增强。近几年每年报考我市公务员的考生人数已经破万,成为新蚌埠人的流入渠道;特别是边远乡镇、基层一线吸引了许多有志青年。

要素能保障 服务要跟上

吸引人才,不光靠政策引导,要素保障也要跟上。市人大代表孙流忠开门见山:“数字上看全市有几千套人才公寓,但大部分是企业的职工宿舍和公租房,市级层面的人才公寓基本未动。请问有具体建设计划吗?”面对问题,市住建局副局长孙如斌给出了干脆的答案:“初步计划今明两年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690套,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人才公寓,让人才‘蚌埠住’了。”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重,还开展了“双招双引”攻坚年活动。市人大代表王芸关心的是:有在重点城市设置工作站吗?“强化‘双招双引’,我市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设置了三个工作组,下设总队和小分队。”市招商合作中心副主任左朋的回答很有底气,6月份工作组“出征”以来,已签约项目35个,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项目,将人才与项目一并收入囊中。唐京怀也补充说,“招才引智”百日攻坚行动分为十个专项行动,对工作组拜访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都有量化要求,以量变促质变,争取再下一城。

一年前,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正式揭牌。一年过去,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在平台搭建、园区配套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市人大代表时晓玲的问题直指人才选用和引育:工作人员的专业度和综合素养能跟得上吗?“目前,我们的干部平均年龄约31周岁、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居多。”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卞家涛颇为自豪地介绍:未来还将通过不同平台柔性引才,瞄准“985”、“双一流”高校引进人才,推动雇员制改革。

稳定就业 需增强政策

组合拳效果

就业被称为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在当天的政情通报会上,代表们关心的问题也涉及就业的方方面面。市人大代表张安娜就问及,能否优化就业资金申请程序?市人大代表尚伟则关心:有哪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灵活就业的具体举措?市人大代表李玲则问到对夜间经济有何支持举措,特别是如何做到管、放结合?

面对尚伟的问题,林国立介绍了包括降费减负、社保补贴、失业保险费返还等在内的政策“组合拳”,市经信局局长宋健还从加强企业培训的方面,介绍我市如何推进企业特别是规上中小企业梯队成长,不断扩大就业面。

职业教育直接关系到技能人才的供给。市人大代表赵李勇就从职教园内学校招生不均衡,导致师资、教室等软硬件不匹配的角度发问:“管理模式如何适应现代职业技能教育的需要?”对此,市教育局局长沈亮也不避讳:“资源没有使用到极致的问题的确存在。”他表示,一方面要学校的行政归属,协调学校间的资源流动;一方面,要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既要考虑学生的培养,也要为本地发展夯实技能人才基础。

正视问题不足 推动有

效解决

在一个多小时时间里,13位代表先后提问,不预设脚本,没有框框限制,随问随答、即问即答,在你来我往的问答中增进对我市“招才引智”、“稳就业”工作的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为民行权履职。

职能部门也在问答中听到了人民的呼声,正视工作不足。“代表提出的很多问题都很尖锐,对我们来说是对工作的总结与检视。”政情通报会后,一位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理清了思路,工作就更容易开展了。”

“政情通报会的目的是让代表对全市的专题重点工作有更深入了解,推动聚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形成共识,促进解决。”通报会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建胜强调,接下来就是要把讲的变成做的,把承诺变为现实,通过持续跟踪促进问题逐一解决,为争当皖北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撑。(完)

165

蚌埠新闻网记者 靳瑾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国庆节前夕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给出了极高的定位。

争当皖北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需要强有力的产业和人才来支撑;建设美丽幸福蚌埠,需要稳定的就业来实现。对于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蚌埠来说,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两者缺一不可。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密切关心,人大代表也多次提出相关的议案和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也将这两项工作作为10月9日召开的政情通报会主题,在问答之间找出问题症结,进而推动更好更快解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撑。

今年新增高层次人才稳

居皖北首位

今年以来,我市“招才引智”取得新进展,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葛锐在通报我市开展“招才引智”工作及“稳就业”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时,用一组数字做出说明:今年1-9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802人,完成年度目标115.2%;截至9月底,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3%,比上年同期回落0.56个百分点。招才引智工作同样成效显著,政策体系日臻完善、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人才引育成果丰硕。截至9月底,全市引育各类人才15356人,其中新引育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21名,成功入选(入围)省级创新创业团队12支,新增高端人才数量稳居全省前三、皖北第一。

“县级引才难、留才难是现实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现有人才缺乏有效激励。比如卫健系统的中青年技术骨干继续教育、学科建设等,缺乏奖励措施。”在各县区代表团和市人大社会建设专业代表小组推荐的8位代表作大会发言后,市人大代表郑文树首先提问:“能否从市级层面出台一些政策,咱们县级参照执行?”

对此,市卫健委副主任李剑介绍:其实我市出台过专门政策,对于卫健系统人才参加学科建设、继续教育、职业技能竞赛等进行奖励。“可能宣传不够,未来我们要扩大政策普及面。”市人社局局长林国立补充,2018年我市曾印发了《关于推进我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和总量,同时对引进的部分紧缺或急需高层次人才可采取分配激励政策,比如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等。对此,三县是可以比照执行的。

人才政策是通报会上的热门话题。除了卫健系统人才激励措施,几位代表的问题都涉及各类人才政策。市人大代表陈宝的问题则更加宏观:“各地都在‘抢人’,连上海都将落户门槛从研究生放宽到本科生。我市做大人才队伍,有什么新举措?”对此,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唐京怀并不避讳问题症结:“做大人才基数,首先要提升城市影响力,增强产业基础。在政策上,我市先后出台了人才特区政策、建设了数个产业园区,完善了5111工程,对驻蚌高校毕业生在蚌就业也出台了奖励措施。”让唐京怀欣喜的是,蚌埠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增强。近几年每年报考我市公务员的考生人数已经破万,成为新蚌埠人的流入渠道;特别是边远乡镇、基层一线吸引了许多有志青年。

要素能保障 服务要跟上

吸引人才,不光靠政策引导,要素保障也要跟上。市人大代表孙流忠开门见山:“数字上看全市有几千套人才公寓,但大部分是企业的职工宿舍和公租房,市级层面的人才公寓基本未动。请问有具体建设计划吗?”面对问题,市住建局副局长孙如斌给出了干脆的答案:“初步计划今明两年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690套,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人才公寓,让人才‘蚌埠住’了。”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重,还开展了“双招双引”攻坚年活动。市人大代表王芸关心的是:有在重点城市设置工作站吗?“强化‘双招双引’,我市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设置了三个工作组,下设总队和小分队。”市招商合作中心副主任左朋的回答很有底气,6月份工作组“出征”以来,已签约项目35个,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项目,将人才与项目一并收入囊中。唐京怀也补充说,“招才引智”百日攻坚行动分为十个专项行动,对工作组拜访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都有量化要求,以量变促质变,争取再下一城。

一年前,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正式揭牌。一年过去,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在平台搭建、园区配套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市人大代表时晓玲的问题直指人才选用和引育:工作人员的专业度和综合素养能跟得上吗?“目前,我们的干部平均年龄约31周岁、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居多。”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卞家涛颇为自豪地介绍:未来还将通过不同平台柔性引才,瞄准“985”、“双一流”高校引进人才,推动雇员制改革。

稳定就业 需增强政策

组合拳效果

就业被称为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在当天的政情通报会上,代表们关心的问题也涉及就业的方方面面。市人大代表张安娜就问及,能否优化就业资金申请程序?市人大代表尚伟则关心:有哪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灵活就业的具体举措?市人大代表李玲则问到对夜间经济有何支持举措,特别是如何做到管、放结合?

面对尚伟的问题,林国立介绍了包括降费减负、社保补贴、失业保险费返还等在内的政策“组合拳”,市经信局局长宋健还从加强企业培训的方面,介绍我市如何推进企业特别是规上中小企业梯队成长,不断扩大就业面。

职业教育直接关系到技能人才的供给。市人大代表赵李勇就从职教园内学校招生不均衡,导致师资、教室等软硬件不匹配的角度发问:“管理模式如何适应现代职业技能教育的需要?”对此,市教育局局长沈亮也不避讳:“资源没有使用到极致的问题的确存在。”他表示,一方面要学校的行政归属,协调学校间的资源流动;一方面,要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既要考虑学生的培养,也要为本地发展夯实技能人才基础。

正视问题不足 推动有

效解决

在一个多小时时间里,13位代表先后提问,不预设脚本,没有框框限制,随问随答、即问即答,在你来我往的问答中增进对我市“招才引智”、“稳就业”工作的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为民行权履职。

职能部门也在问答中听到了人民的呼声,正视工作不足。“代表提出的很多问题都很尖锐,对我们来说是对工作的总结与检视。”政情通报会后,一位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理清了思路,工作就更容易开展了。”

“政情通报会的目的是让代表对全市的专题重点工作有更深入了解,推动聚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形成共识,促进解决。”通报会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建胜强调,接下来就是要把讲的变成做的,把承诺变为现实,通过持续跟踪促进问题逐一解决,为争当皖北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撑。(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