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安 夏宇航 陈舒宜
【核心阅读】
加快优质资源集聚是驱动蚌埠更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更快发展,解答“C”位之问最为关键所在,没有优质资源的大量集聚,就谈不上我市的大建设和快发展。尤其对于我市来说,加快优质资源集聚更为重要,这是因为蚌埠同省内的合肥、芜湖、滁州或上海、南京等城市相比,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集聚优质资源变得尤为困难。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以加快优质资源集聚推深做实产业大跃升,推动我市更快更好发展。
产业集聚:无中生有
大家知道,产业经济中有个著名的理论叫“先动优势”理论,它的含义是指先动者被认为相对于后动者在某些领域有着重要的不对称的优势,或者说先动者因进入壁垒而获取竞争优势,对后来者而言,进入壁垒意味着要花更多的资源才能与先动者进行有效竞争。因此,我市在产业发展,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上,必须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无中生有”的方法和途径来发展我市的新产业和新业态。
事实上,我国有很多城市的发展就是采用了这种“无中生有”的产业发展途径,彻底实现了“逆袭”。比如,我市的近邻、跃居安徽经济“第三城”的滁州为何能强势逆袭?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近年来滁州市利用融入长三角的战略机遇,发挥多种“平台功能联动”的作用,“无中生有”地引进和发展了很多新产业和新业态。因此,只有敢为天下先,才能占得发展先机走在前面;只有敢为天下先,才能在技术上领先,才能降低消费者的转换成本,才能在竞争中真正拔得头筹。
在占得发展先机方面,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健康产业现已成为21世纪最为重要和最有前景的“朝阳产业”,西方也把它看作是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所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蚌埠市应该顺应健康中国、健康蚌埠的必然要求,沿着创建皖北医疗中心的顺然路径,着力优化健康产业发展环境,推动大健康产业集聚化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抢抓发展之机,抓住了大健康产业就是抓住了未来。
数量众多的产业集聚区成为蚌埠经济发展的引擎。 记者 刘晨 摄
因此,我市必须要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无中生有”的方法来发展大健康产业,不能跟着别人走,走别人走过的老路,既没有意义也会永远落后于其他城市。不过有一个观点,应引起足够的警示,就是常听人说,我市还不具备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基础,所以我市不能发展大健康产业,这是非常不对的,更是完全违背了“无中生有”的产业发展途径。哪有什么“天生不适合发展大健康产业、不具备发展大健康产业基础”的这种说法呢,若是万事万物遵循“宿命论”,那么我市的产业发展还没等到拿出去同人家做比较,就已经固步自封在舆论的牢笼里,还谈何创新,谈何发展呢?
创新集聚:飞地创新
所谓飞地创新,就是飞地聚才,创新工作在区外,服务贡献为蚌埠。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既然好项目、好团队扎堆大城市,为何不干脆在大城市建立孵化器,待好项目孵化成熟后再落地蚌埠进行产业化发展?譬如,像上海、深圳、武汉、南京、合肥等这样的大城市,无论是区位优势,还是创新能力,在国内都属于十分超前,且根据马太效应,他们的发展水平会越来越好,发展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如果其他的三四线城市想要赶上甚至是超越它们,可以说难度很大。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依托一线城市的优质资源,利用“创新在外域,服务为蚌埠”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各类创新要素集聚蚌埠。运用“飞地创新”的发展模式实现我市创新发展,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还需要做好两地工作的对接落实,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制度管理,提升服务绩效。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因为“飞地创新”不仅仅是我市单方面付出努力就可以的,这涉及到孵化地和转入地两个城市的沟通协调工作;其次我们需要明确“飞地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清楚项目引进的具体流程,多与孵化基地的项目和专业人才保持互动;还有就是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跟进孵化器里的优质项目,从项目初始阶段开始了解,直至其孵化成熟,以此充分了解项目的发展现状、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只有对项目有透彻的了解后,我们才能发现具有增长潜力的优质产业化项目,才能重点引进符合蚌埠市发展定位的高质量项目。如此一来,通过“飞地创新”引进的项目就有了质量保证,创新集聚就有了项目的支撑,城市的发展便是水到渠成。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工程,而是可持续性的伟大事业。在成功引进孵化项目后,我们还应在项目的后期发展过程中不断跟进,为优质项目和高素质人才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遇到问题我们解决,遇到困难我们攻克,不断为项目注入新元素,增添新动力。让“嫁接”的每个项目都能在我市这片新的土壤中焕发活力并且生生不息。因此,我们应结合已有经验,在前进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加快在上海、深圳、武汉、南京、合肥等地的区外项目孵化基地建设,提高项目服务绩效,做好政策支持。
资本集聚:城市更新
招商引资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加快优质资本集聚的途径和方法。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我们再优化营商环境,也很难创造比合肥或上海、深圳、南京等更优的营商环境,因为人家的资源禀赋更优,且发展质量更高,更何况,你优化营商环境人家也在优化。因此,我们除了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大做文章之外,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还必须在投资促进上多花功夫,多做努力,这样才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我市的投资促进来说,我们认为必须要有“大手笔”、“大动作”,最好的方式方法就是实施“城市更新”运动。简单地说,就是让我们蚌埠市来一场实实在在的城市更新。不过,我们蚌埠市的“城市更新”绝不只是简单地对城市客观实体的物理改造,而是更深层次的对城市内各种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等的全面改造。因为一个城市的实体面貌并不会对城市的资源集聚起到决定性作用,且这种城市更新运动只是表象的、浅显的改造。但城市的生态环境、空间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在,一旦形成便成为城市闪亮的名片,是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这对优质资源的集聚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城市更新”本身也要求对城市中不合时宜的旧城区和脱离现代社会的旧思想、旧风尚等加以去除。因此,蚌埠的这场城市更新运动,不仅是对我市现状进行审时度势后做出的建议参考,更是新时代响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作为,也是不得不为之的现实行动。
我们在进行城市更新时,绝不能自欺欺人地换汤不换药,只做表面功夫,这样是没有任何实际成效的。为此我们应脚踏实地地了解我们热爱的这座城市,在实际考察蚌埠市现状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城市功能、重新导入重大功能和重新发现城市发展动能,让我市像一个鲜活的“有机生命体”能够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而不是一成不变。其实这就如同一个人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期,同时又有着对进步和发展的需求,就必须暂停脚步,在大环境下重新审视自己,对自己的优劣势重新定位,对每日的所作所为进行复盘,这样才能找准下一阶段前进的方向,激发出自身的无限可能。
协同集聚:功能联动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产业发展都不能单打独斗,因此社会资源需要从产业链整合走向跨行业、跨界融合,整个城市发展更需要紧密联结在创新纽带之下,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众所周知,目前我市有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四个发展平台。四个平台的主要功能有所差异,但孕育在同一片土地上,四个平台可以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股集体的力量。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推动“四区”平台一体化建设,加快建设功能联动体系,把蚌埠市各个功能区块联动起来,把承担的国家和省重大任务联动起来,把各方面重大政策联动起来,进一步形成区域整体效应,放大整体优势,实现“1+1+1+1>4”的吸引资源集聚效应,加快推动我市更大建设和更快发展。就如同四个亲兄弟,各自单独发展也许都能大放异彩,但根据短板效应,个人发展的天花板一定会受到自身“短板”的影响。因此四兄弟联合在一起能更好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弥补单打独斗时“短板效应”的缺陷。这样就能发挥功能联动的优势,实现我市全面协同超越发展。
比如,就我国硅基新材料来说,预计未来5年,有机硅下游市场将迎来多领域大爆发,行业竞争也逐渐从上游生产规模的竞争转移至下游产品力的竞争。这时,位于上游生产规模的竞争者,原本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却势头渐弱。而下游产品的生产者或许能在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一路高歌猛进。但是二者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并不是绝对的,这会因为时间因素、地理因素、国内外政治环境因素等诸多无法掌控的事件不停变化。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因此,早日实现“四区平台”的功能联动将有利于我市实现硅基新材料产业更高质量,尤其是更可持续发展,建议尽快利用“四区平台”的功能联动广泛布局拥有硅基新材料全套产业链的一体化企业,以及拥有高端产品研发、生产能力的下游细分龙头企业。唯有这样建立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才能使得我市硅基新材料产业得以更久更好发展。
(本文系2021年度蚌埠市智库建设和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第一作者任志安,系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