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科技赋能 智慧出行

2021-10-26 07:42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李景/文 刘晨/图

早上6点40分,周萍一边为孩子拉严书包拉链,一边打开手机查看公交车运行进度。“还有五分钟就到站了,现在出门正好。”周萍提醒在铁路中学上学的女儿立刻下楼,十五分钟后女儿就准时坐在了教室里。

10月25日,调度员、公交司机通过屏幕显示信息了解车辆运转情况。

智慧公交,听上去很遥远,却早已融入周萍的日常生活。每一天,数以万计的珠城市民像周萍一样,无形中都在享受着智慧公交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科技赋能,改变的不止是工具和设施,更多的是人们生活习惯乃至观念的变化升级。对于智慧公交来说,让每一个人都能深切感受“互联网+”的作用,这只是迈出了一小步。未来,智慧出行还将影响整个城市的交通结构,让科技的魅力渗透在城市变化的每一寸肌理。

【脚下的便利】

把“智慧”渗透在出行每一步

“朝阳路开始堵车了,直接放站到一中站。”傍晚5点45分,即将发车的夏斌接到实时调度,便立刻发车了。

位于张公湖首末站的调度室内,一个电子屏幕上红灯闪烁。屏幕上,101路、119路、135路和微1线的实时运行情况尽收眼底。“以101路为例,高峰点最多有20台车在路上,那这20台车的运行情况都可以在屏幕上看到,哪一辆到了哪一站,哪个路段相对拥堵,都一目了然。”张公湖首末站站长程茂强告诉记者,有了这个电子屏幕,就可以随时调度线路运行情况,在拥堵路段加派车辆,或者在非拥堵时段控制发车频次,尽可能实现科学调度。

有着26年驾龄的夏斌,还记得以前人工签单的日子。“发车前签个单,只要上了路就只能专注眼前的情况,大多凭着感觉跑,无法掌握整条线路的情况。”夏斌说,“现在可好了,通过车载机可以随时接收信息,整条线路的情况尽在掌握之中。”

作为智慧公交的一部分,电子调度让驾驶员心中有数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市民乘车的准点率和便利性。对此,每天靠公交车通勤的市民房杰深有体会。“以前坐公交车有种感觉,高峰时段的公交车要么一辆不来,要来一下子就来三四辆。现在这种情况明显好多了,这就是科学调度给乘客带来的便利。”

10月25日,公交集团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如何使用“车来了”APP,了解公交车行驶情况。

同样感受到智慧公交便利性的,还有邹怀根。在我市一家高新企业上班的他经常接到出差任务,手持我市公交IC卡,让他在江苏、浙江等地也可以轻松乘车、畅通无阻。“一张卡可以本地刷,还可以通联这么多地方,感觉特别方便,解决了出差在外的很多后顾之忧。”邹怀根为此不停点赞。“都说长三角一体化是发展的必由之路,这脚下第一步开始,咱们就已经融入长三角了嘛。”

【互联网+大数据】

让清脆的投币声逐渐成为历史

邹怀根感受到的“脚下的便利”,正是近年来我市智慧公交发展的缩影。

早在2015年,我市作为全国首批、安徽省第一个完成交通部全国互联互通的城市,积极推进城市公交“一卡通”的深度开发利用,实现了公交IC卡跨城市应用,市民可持本地卡片实现异地刷卡消费。

智慧公交不止提高了乘车的便利程度,还改变了市民的出行习惯,让“智慧”二字渗入大家出行的每一步。

卢利利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数钱”。作为公交点钞员,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公交车投币箱内的钱币准确无误地清点完毕。卢利利清楚地记得,六年前她刚成为一名点钞员的时候,每趟线路下来,钱袋子里总是鼓鼓的,一般情况下每天公交运营产生的纸币加硬币共十几万元。而今,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这一数字已经降到了七八万元。

打开手机里的二维码,上车时轻轻一扫,就完成了公交电子支付。对于市民来说,这已成为乘坐公交车的常态。如今,“滴,扫码成功!”的语音提示,逐步取代硬币入箱时那清脆的投币声,反映的不止是支付方式的变化,还有市民乘车习惯的变革。当智能化已经走进每一位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智慧公交的发展已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

2018年,我市成功上线运行支付宝移动支付功能,并开展“一分钱扫码乘公交”活动予以推广。2021年,微信移动支付上线,进一步完善民众的乘车体验,提高了公交服务效率。与此同时,拓展“皖事通”安康码、第三代社保卡乘车支付功能,实现方式多样化。通过城市公交“一卡通”的稳步升级及移动支付方式的丰富,2020年乘客出行非现金支付率由创建初期的55.6%提高到81.26%。

10月25日,二中公交站,市民扫码乘坐公交车。

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我省“交通强国推进智慧交通技术应用试点”工作契机,积极申报“‘互联网+大数据’助力建设蚌埠智慧公交”交通强国试点项目。试点内容包括智能公交车联网、智慧场站、公交大脑、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公交企业管理系统(ERP)、“互联网+公交”智慧出行系统、蚌埠公交云平台等,努力实现公交智慧出行,提高市民乘车体验满意度。

目前,我市积极推进公共交通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开启智慧公交时代。2017年开始,对智能调度和车载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730台车用上了集智能调度和车载视频监控为一体的4G一体机,实时调度成功率达100%。加快推进公交电子站牌建设,截至2021年6月,建成使用公交电子站牌100座,中心城区公交站点1243个,公交电子站牌占公交站点总数的8.04%。

与此同时,建设公交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积极推动智能化出行信息服务建设,市民可以通过“坐公交”APP、“车来了”APP、“滴滴出行”APP、微信乘车码小程序、电子站牌、实现信息查询。使用实时换乘查询功能搜索目的地后,系统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乘车方案,市民可选择相应的方案并查询相关车辆的实时到站信息,以实现智慧出行。

通过智能系统,可以同步进行驾驶员行为分析,即基于视频分析技术对司机的面部表情、肢体行为进行识别,并结合车辆行驶状态综合判断司机的危险驾驶行为,主动识别驾驶员疲劳驾驶如打瞌睡、长时间闭眼等,以及打电话、聊天、吸烟以及玩手机等行为,并自动上报。

在行车效率和安全方面,智能系统也可发挥作用。通过完善车载设备,利用车联网技术,构建起智能车载一体机、远程监控、整车的外部设备和主要模块等的互联互通,实现人、车、物、路、客等全方位信息互通互联、调和统一,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和乘车安全系数。

【摸着石头过河】

为何起步早却跑不快?

扫码乘车、智能调度,而今,随着智慧公交的发展,市民已初尝科技赋能带来的“甜头”。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出行仍然任重而道远。

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出行高峰做准备,深圳一所高校的学生打开深圳“e巴士”APP,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定制公交路线后,同学们纷纷响应预约,完成预约后,一条专属于该校的定制公交线路随即产生,会在指定的时间到达学校为学生提供专属出行服务。

10月25日,公交车沿东海大道行驶。

这是深圳智慧公交的应用场景。记者了解到,“e巴士”是由深圳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推出的结合互联网、新能源和传统公交的创新公交,大家可以通过“深圳e巴士”APP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线路,按照手机上的步骤预约,即可按时乘坐。而且“e巴士”还支持个性化定制线路,只要在APP上反馈自己的乘车需求,公交公司则会根据客流情况设计出新的公交线路。

“我市公交信息化工作自2010年开始启动,也是当时省内第一家进行信息化改造的,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市公交集团信息中心主任吕亮介绍,近年来随着信息化不断推进,我市已基本完成从粗放型向电子化、信息化的转变。在此期间,蚌埠公交也实现了几个“第一”,即省内首家采取信息化改造,省内第一家在胜利路上安装电子站牌等。

然而,起步早不等于跑得快。纵观我市十年来智慧公交发展路径,离真正的智能化还相差甚远。“受资金保障、政策倾斜以及设施设备等多种因素制约,我市智慧公交的发展正朝着智能化努力迈进,下一步应该加快步伐,真正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共享智慧公交发展的成果。”吕亮说,而这里所谓的“智慧”则不仅局限于扫码乘车等“基本款”,还包括大数据分析城市线路规划,不仅可以实时了解线路及客流情况,还可以准确预测客流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发车排班,精准分析预测拥堵情况,同时优化运营,让定制公交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每一位市民的专属公交。(完)

263

蚌埠新闻网记者 李景/文 刘晨/图

早上6点40分,周萍一边为孩子拉严书包拉链,一边打开手机查看公交车运行进度。“还有五分钟就到站了,现在出门正好。”周萍提醒在铁路中学上学的女儿立刻下楼,十五分钟后女儿就准时坐在了教室里。

10月25日,调度员、公交司机通过屏幕显示信息了解车辆运转情况。

智慧公交,听上去很遥远,却早已融入周萍的日常生活。每一天,数以万计的珠城市民像周萍一样,无形中都在享受着智慧公交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科技赋能,改变的不止是工具和设施,更多的是人们生活习惯乃至观念的变化升级。对于智慧公交来说,让每一个人都能深切感受“互联网+”的作用,这只是迈出了一小步。未来,智慧出行还将影响整个城市的交通结构,让科技的魅力渗透在城市变化的每一寸肌理。

【脚下的便利】

把“智慧”渗透在出行每一步

“朝阳路开始堵车了,直接放站到一中站。”傍晚5点45分,即将发车的夏斌接到实时调度,便立刻发车了。

位于张公湖首末站的调度室内,一个电子屏幕上红灯闪烁。屏幕上,101路、119路、135路和微1线的实时运行情况尽收眼底。“以101路为例,高峰点最多有20台车在路上,那这20台车的运行情况都可以在屏幕上看到,哪一辆到了哪一站,哪个路段相对拥堵,都一目了然。”张公湖首末站站长程茂强告诉记者,有了这个电子屏幕,就可以随时调度线路运行情况,在拥堵路段加派车辆,或者在非拥堵时段控制发车频次,尽可能实现科学调度。

有着26年驾龄的夏斌,还记得以前人工签单的日子。“发车前签个单,只要上了路就只能专注眼前的情况,大多凭着感觉跑,无法掌握整条线路的情况。”夏斌说,“现在可好了,通过车载机可以随时接收信息,整条线路的情况尽在掌握之中。”

作为智慧公交的一部分,电子调度让驾驶员心中有数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市民乘车的准点率和便利性。对此,每天靠公交车通勤的市民房杰深有体会。“以前坐公交车有种感觉,高峰时段的公交车要么一辆不来,要来一下子就来三四辆。现在这种情况明显好多了,这就是科学调度给乘客带来的便利。”

10月25日,公交集团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如何使用“车来了”APP,了解公交车行驶情况。

同样感受到智慧公交便利性的,还有邹怀根。在我市一家高新企业上班的他经常接到出差任务,手持我市公交IC卡,让他在江苏、浙江等地也可以轻松乘车、畅通无阻。“一张卡可以本地刷,还可以通联这么多地方,感觉特别方便,解决了出差在外的很多后顾之忧。”邹怀根为此不停点赞。“都说长三角一体化是发展的必由之路,这脚下第一步开始,咱们就已经融入长三角了嘛。”

【互联网+大数据】

让清脆的投币声逐渐成为历史

邹怀根感受到的“脚下的便利”,正是近年来我市智慧公交发展的缩影。

早在2015年,我市作为全国首批、安徽省第一个完成交通部全国互联互通的城市,积极推进城市公交“一卡通”的深度开发利用,实现了公交IC卡跨城市应用,市民可持本地卡片实现异地刷卡消费。

智慧公交不止提高了乘车的便利程度,还改变了市民的出行习惯,让“智慧”二字渗入大家出行的每一步。

卢利利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数钱”。作为公交点钞员,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公交车投币箱内的钱币准确无误地清点完毕。卢利利清楚地记得,六年前她刚成为一名点钞员的时候,每趟线路下来,钱袋子里总是鼓鼓的,一般情况下每天公交运营产生的纸币加硬币共十几万元。而今,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这一数字已经降到了七八万元。

打开手机里的二维码,上车时轻轻一扫,就完成了公交电子支付。对于市民来说,这已成为乘坐公交车的常态。如今,“滴,扫码成功!”的语音提示,逐步取代硬币入箱时那清脆的投币声,反映的不止是支付方式的变化,还有市民乘车习惯的变革。当智能化已经走进每一位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智慧公交的发展已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

2018年,我市成功上线运行支付宝移动支付功能,并开展“一分钱扫码乘公交”活动予以推广。2021年,微信移动支付上线,进一步完善民众的乘车体验,提高了公交服务效率。与此同时,拓展“皖事通”安康码、第三代社保卡乘车支付功能,实现方式多样化。通过城市公交“一卡通”的稳步升级及移动支付方式的丰富,2020年乘客出行非现金支付率由创建初期的55.6%提高到81.26%。

10月25日,二中公交站,市民扫码乘坐公交车。

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我省“交通强国推进智慧交通技术应用试点”工作契机,积极申报“‘互联网+大数据’助力建设蚌埠智慧公交”交通强国试点项目。试点内容包括智能公交车联网、智慧场站、公交大脑、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公交企业管理系统(ERP)、“互联网+公交”智慧出行系统、蚌埠公交云平台等,努力实现公交智慧出行,提高市民乘车体验满意度。

目前,我市积极推进公共交通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开启智慧公交时代。2017年开始,对智能调度和车载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730台车用上了集智能调度和车载视频监控为一体的4G一体机,实时调度成功率达100%。加快推进公交电子站牌建设,截至2021年6月,建成使用公交电子站牌100座,中心城区公交站点1243个,公交电子站牌占公交站点总数的8.04%。

与此同时,建设公交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积极推动智能化出行信息服务建设,市民可以通过“坐公交”APP、“车来了”APP、“滴滴出行”APP、微信乘车码小程序、电子站牌、实现信息查询。使用实时换乘查询功能搜索目的地后,系统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乘车方案,市民可选择相应的方案并查询相关车辆的实时到站信息,以实现智慧出行。

通过智能系统,可以同步进行驾驶员行为分析,即基于视频分析技术对司机的面部表情、肢体行为进行识别,并结合车辆行驶状态综合判断司机的危险驾驶行为,主动识别驾驶员疲劳驾驶如打瞌睡、长时间闭眼等,以及打电话、聊天、吸烟以及玩手机等行为,并自动上报。

在行车效率和安全方面,智能系统也可发挥作用。通过完善车载设备,利用车联网技术,构建起智能车载一体机、远程监控、整车的外部设备和主要模块等的互联互通,实现人、车、物、路、客等全方位信息互通互联、调和统一,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和乘车安全系数。

【摸着石头过河】

为何起步早却跑不快?

扫码乘车、智能调度,而今,随着智慧公交的发展,市民已初尝科技赋能带来的“甜头”。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出行仍然任重而道远。

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出行高峰做准备,深圳一所高校的学生打开深圳“e巴士”APP,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定制公交路线后,同学们纷纷响应预约,完成预约后,一条专属于该校的定制公交线路随即产生,会在指定的时间到达学校为学生提供专属出行服务。

10月25日,公交车沿东海大道行驶。

这是深圳智慧公交的应用场景。记者了解到,“e巴士”是由深圳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推出的结合互联网、新能源和传统公交的创新公交,大家可以通过“深圳e巴士”APP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线路,按照手机上的步骤预约,即可按时乘坐。而且“e巴士”还支持个性化定制线路,只要在APP上反馈自己的乘车需求,公交公司则会根据客流情况设计出新的公交线路。

“我市公交信息化工作自2010年开始启动,也是当时省内第一家进行信息化改造的,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市公交集团信息中心主任吕亮介绍,近年来随着信息化不断推进,我市已基本完成从粗放型向电子化、信息化的转变。在此期间,蚌埠公交也实现了几个“第一”,即省内首家采取信息化改造,省内第一家在胜利路上安装电子站牌等。

然而,起步早不等于跑得快。纵观我市十年来智慧公交发展路径,离真正的智能化还相差甚远。“受资金保障、政策倾斜以及设施设备等多种因素制约,我市智慧公交的发展正朝着智能化努力迈进,下一步应该加快步伐,真正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共享智慧公交发展的成果。”吕亮说,而这里所谓的“智慧”则不仅局限于扫码乘车等“基本款”,还包括大数据分析城市线路规划,不仅可以实时了解线路及客流情况,还可以准确预测客流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发车排班,精准分析预测拥堵情况,同时优化运营,让定制公交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每一位市民的专属公交。(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