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无声世界”的最美教师

2021-10-29 08:45 蚌埠新闻网  

■话题背景

俗话说,“女子能顶半边天”。优秀的女性,往往要比男性付出的更多。因为这个“半边天”不仅工作上能独当一面,还包含在八小时之外的家庭生活中,她们身兼多重角色、默默无闻的日常付出。今天走进党报会客厅的三位女性人物,无疑都是我们这座城市最美的代表。她们有的长期从事特教事业,以心血、汗水和大爱,让残障孩子“开口说话”,重返正常社会;有的在非物质文化领域,努力坚守,让淮河畔“千班锣鼓百班灯”的民俗文化得以保护传承;有的长期坚守在工作繁重的重症医学护理岗位,忙完工作忙家庭,对病人细心护理,对公婆孝顺有加,传承百善孝为先的好家风,让我们心生感动。让我们走近她们,学习她们。   

徐怀明

□尤爱云

【人物简介】丁海燕,1978年12月生,中共党员,蚌埠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最美特教教师、安徽省教科研先进个人、蚌埠市十大杰出青年、蚌埠市巾帼标兵、蚌埠市最美教师、蚌埠市首届十佳班主任、蚌埠市名班主任、蚌埠市教学能手等荣誉,年度考核优秀13次、市教育局嘉奖3次、市政府记三等功1次。

投身特教

“特教”,是指对身心缺陷(盲、聋人、弱智等)儿童进行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特”在哪?1998年,刚刚20岁的丁海燕从肥西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带着满满的好奇和期待,进入蚌埠市特殊教育中心工作,担任听障班班主任,这时她才真正体会到特殊教育的真正含义。

丁海燕面对的学生,不仅听不到,不会说,甚至有些还伴有其他障碍,且不说教学没法进行,连交流都很困难,她有点发懵了,当初意气风发的精气神变成了眼前无法解决的难题。

那是丁海燕最难熬的一个时期,如今在回忆当初的时候,她毫不掩饰地说,当时自己确实有点后悔做特教学校的老师,但是有一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她的内心——

丁海燕老师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吕松 摄

第一年当班主任时,有个家长在送孩子来上学时说:“孩子虽然听不见、也不会说话,但是孩子特别渴望上学,每当有孩子们背着书包蹦跳着去学校,他总是眼巴巴地看着,一直到看不见为止……”家长述说的时候,孩子虽然听不见,但是眼里流露出的期盼和渴望,让人怜爱不已,以至于23年过去了,丁海燕始终都无法忘记。那一刻她感到:这些孩子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有着求知的渴望和追求快乐的权利,自己有责任让残障孩子接受教育,她为自己内心曾经的后悔感到愧疚。从那以后,她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她要陪着孩子们健康地成长,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进步的喜悦!

春风化雨

人们常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累也不觉得辛苦,确实如此。丁海燕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常人无法体会:从每个孩子的个人卫生、衣食冷暖、到生病吃药、开心与否,她都细心地呵护开导,她把学生们当成自己的孩子,这分全心全意的关切,令许多孩子深深感动。

为了探索更加适合孩子们的教学途径,丁海燕潜心钻研教学方法,她用爱的力量打开了孩子们走进知识海洋的大门,这种温馨有爱的氛围给了学生们无限的学习动力,他们像春天的花朵,绽放出勃勃生机,他们用精神上的成长和学习上的进步,不停地给丁海燕以惊喜——

这23年来,丁海燕所带班级曾获得安徽省先进班集体、蚌埠市先进班集体、蚌埠市文明礼仪示范班等荣誉;她的学生中有1人获得宋庆龄奖学金、7人获得蚌埠市三好学生、蚌埠市美德少年等荣誉。第一届学生共12人,有10人考取国家和省级重点聋人高中,其中7人考取国家聋人高校……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丁海燕默默的付出与艰辛的坚持!

很多残障孩子的家庭经济上比较窘迫,有些家长就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这是丁老师最为心痛的。为了不让孩子失学,每当有家长来办理退学,丁老师就想方设法与其沟通:家长提出学费无法承担,她积极向学校争取学费减免;家长提出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丁海燕就主动承诺孩子生活自理方面的事情由她承担,其中有个学生被丁海燕毅然接管,照料了整整6年!

谈到近况,丁老师说:“最近有两名学生跳级来到我班,为让他们尽快融入我班,我要求每天一个学生负责找一个游戏,让孩子们通过课下游戏的方式,更好地融合。”

丁老师的关爱,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些孩子,他们身患残障是不幸的,但作为丁海燕老师的学生,他们又是幸运的,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期待关注

在精心培育学生的过程中,丁海燕的授课水平和教研成果获得了国家、省、市级奖12次;她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课件)有18篇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她还是蚌埠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劳模工作室主持人……她的教学成果和所获奖项不胜枚举,国内主流媒体和报刊曾刊发过丁海燕的先进事迹累计三十余次。

丁老师说:“特教中心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都不太好,家长的文化程度也比较低,但这样的孩子恰恰又特别需要父母更多的照顾和关怀,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定期举办‘家长课堂活动’,这是以后需要长期持续进行的工作,我想通过努力,教给孩子家长更多的育儿知识,让他们的孩子能在学校和家庭共同营造的温暖氛围下更好地成长,未来能顺利走上社会成为有用之材。”

采访最后,丁老师也有所期待:“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特殊教育,给予特教老师更多的支持。同时,从特教中心毕业的学生就业渠道也很窄,我们非常期待社会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途径。”( 完)

176

■话题背景

俗话说,“女子能顶半边天”。优秀的女性,往往要比男性付出的更多。因为这个“半边天”不仅工作上能独当一面,还包含在八小时之外的家庭生活中,她们身兼多重角色、默默无闻的日常付出。今天走进党报会客厅的三位女性人物,无疑都是我们这座城市最美的代表。她们有的长期从事特教事业,以心血、汗水和大爱,让残障孩子“开口说话”,重返正常社会;有的在非物质文化领域,努力坚守,让淮河畔“千班锣鼓百班灯”的民俗文化得以保护传承;有的长期坚守在工作繁重的重症医学护理岗位,忙完工作忙家庭,对病人细心护理,对公婆孝顺有加,传承百善孝为先的好家风,让我们心生感动。让我们走近她们,学习她们。   

徐怀明

□尤爱云

【人物简介】丁海燕,1978年12月生,中共党员,蚌埠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最美特教教师、安徽省教科研先进个人、蚌埠市十大杰出青年、蚌埠市巾帼标兵、蚌埠市最美教师、蚌埠市首届十佳班主任、蚌埠市名班主任、蚌埠市教学能手等荣誉,年度考核优秀13次、市教育局嘉奖3次、市政府记三等功1次。

投身特教

“特教”,是指对身心缺陷(盲、聋人、弱智等)儿童进行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特”在哪?1998年,刚刚20岁的丁海燕从肥西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带着满满的好奇和期待,进入蚌埠市特殊教育中心工作,担任听障班班主任,这时她才真正体会到特殊教育的真正含义。

丁海燕面对的学生,不仅听不到,不会说,甚至有些还伴有其他障碍,且不说教学没法进行,连交流都很困难,她有点发懵了,当初意气风发的精气神变成了眼前无法解决的难题。

那是丁海燕最难熬的一个时期,如今在回忆当初的时候,她毫不掩饰地说,当时自己确实有点后悔做特教学校的老师,但是有一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她的内心——

丁海燕老师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吕松 摄

第一年当班主任时,有个家长在送孩子来上学时说:“孩子虽然听不见、也不会说话,但是孩子特别渴望上学,每当有孩子们背着书包蹦跳着去学校,他总是眼巴巴地看着,一直到看不见为止……”家长述说的时候,孩子虽然听不见,但是眼里流露出的期盼和渴望,让人怜爱不已,以至于23年过去了,丁海燕始终都无法忘记。那一刻她感到:这些孩子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有着求知的渴望和追求快乐的权利,自己有责任让残障孩子接受教育,她为自己内心曾经的后悔感到愧疚。从那以后,她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她要陪着孩子们健康地成长,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进步的喜悦!

春风化雨

人们常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累也不觉得辛苦,确实如此。丁海燕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常人无法体会:从每个孩子的个人卫生、衣食冷暖、到生病吃药、开心与否,她都细心地呵护开导,她把学生们当成自己的孩子,这分全心全意的关切,令许多孩子深深感动。

为了探索更加适合孩子们的教学途径,丁海燕潜心钻研教学方法,她用爱的力量打开了孩子们走进知识海洋的大门,这种温馨有爱的氛围给了学生们无限的学习动力,他们像春天的花朵,绽放出勃勃生机,他们用精神上的成长和学习上的进步,不停地给丁海燕以惊喜——

这23年来,丁海燕所带班级曾获得安徽省先进班集体、蚌埠市先进班集体、蚌埠市文明礼仪示范班等荣誉;她的学生中有1人获得宋庆龄奖学金、7人获得蚌埠市三好学生、蚌埠市美德少年等荣誉。第一届学生共12人,有10人考取国家和省级重点聋人高中,其中7人考取国家聋人高校……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丁海燕默默的付出与艰辛的坚持!

很多残障孩子的家庭经济上比较窘迫,有些家长就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这是丁老师最为心痛的。为了不让孩子失学,每当有家长来办理退学,丁老师就想方设法与其沟通:家长提出学费无法承担,她积极向学校争取学费减免;家长提出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丁海燕就主动承诺孩子生活自理方面的事情由她承担,其中有个学生被丁海燕毅然接管,照料了整整6年!

谈到近况,丁老师说:“最近有两名学生跳级来到我班,为让他们尽快融入我班,我要求每天一个学生负责找一个游戏,让孩子们通过课下游戏的方式,更好地融合。”

丁老师的关爱,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些孩子,他们身患残障是不幸的,但作为丁海燕老师的学生,他们又是幸运的,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期待关注

在精心培育学生的过程中,丁海燕的授课水平和教研成果获得了国家、省、市级奖12次;她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课件)有18篇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她还是蚌埠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劳模工作室主持人……她的教学成果和所获奖项不胜枚举,国内主流媒体和报刊曾刊发过丁海燕的先进事迹累计三十余次。

丁老师说:“特教中心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都不太好,家长的文化程度也比较低,但这样的孩子恰恰又特别需要父母更多的照顾和关怀,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定期举办‘家长课堂活动’,这是以后需要长期持续进行的工作,我想通过努力,教给孩子家长更多的育儿知识,让他们的孩子能在学校和家庭共同营造的温暖氛围下更好地成长,未来能顺利走上社会成为有用之材。”

采访最后,丁老师也有所期待:“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特殊教育,给予特教老师更多的支持。同时,从特教中心毕业的学生就业渠道也很窄,我们非常期待社会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途径。”( 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