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双十一”的消费逆行者: 捂紧钱包不买也不看

2021-11-12 08:43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靳瑾

又到一年“双十一”,各电商平台、线下实体店的促销广告铺天盖地。无论直播间还是海报,到处都是“来薅羊毛”的吆喝声,仿佛“买买买”才是正确之举,不买就是“亏了一个亿”。然而,也有人自称“消费主义逆行者”,不仅捂紧钱包什么都不买,甚至连看都不看。

从买买买到捂紧钱包 有人走到了消费主义对面

今年的“双十一”战线拉得格外长,从十月下旬就开始预售、预付款。昨天更是消费“主战场”,各大平台上不停滚动成交额,直线上涨的数字形成强烈的感官刺激。各大卫视也推出晚会,当红明星配着带货主播,氛围营造到了极致。然而,网友“小四姐姐”昨天却在朋友圈里晒出了空空如也的购物车和消费记录,配文是“我的内心毫无波澜,甚至不关心今天是‘双十一’。”

其实,小四姐姐在前两年还是个热爱“剁手”的网购达人,几乎每天收快递。往年“双十一”、“618”大促销,消费记录不翻页感觉就像啥也没买。但是从去年开始,她的购物清单明显缩水了:“只买刚需。坚决不囤货、不凑单。”小四姐姐笑着说,购物节啥也不买,自己算得上是“消费主义逆行者”。

其实,“消费主义逆行者”并非小四姐姐的原创,而是豆瓣上的小组名称。组里的宗旨是“不盲目跟风,不被消费主义裹挟”。简单来说,就是走在消费主义对面的方向,只买对的、不买贵的。至今组员已有30万人。

不仅在网上,小四姐姐发现现实中不再“买买买”的同道中人也不少。“我们大学女生的微信群,以前每到这时候都互相分享购物车、省钱秘笈,好像不买点啥就不对。可是这两年也都安静了。一问,回答都是啥也不想买,没啥需要的。”小四姐姐说,不像过去互相“种草”,现在都是彼此审核购物车:不是刚需就删了吧,买回来闲置还占地方。

买有买的乐趣 不买有不买的理由

对很多人来说,购物是种乐趣。但不买也有不买的理由。其中,有人是看透了商家促销的手段。今年同样啥也没买的市民李小姐告诉记者,连续关注各平台活动后,发现大促前很多商品会涨价。“结果就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共省了两毛五。”李小姐说,虽说“双十一”号称全年打折力度最大的购物节,但紧随其后还有“双十二”、“女神节”、“618”,算下来其实差不多。而且,李小姐还发现,线下实体店也未必比电商贵。“你想啊,电商虽然没有商铺租金,但广告、促销也是要钱的,这些成本最后不还是消费者买单吗?尤其是小件商品,算上邮费什么的支出也不低。再说实体店摸得着、看得见,买个放心,性价比还高一些。”

不凑热闹,还有人是真心“伤不起”。“真想促销就好好打折,结果都是满200元减20元,或者买正品送小样,再加上预付款、定金翻倍,不考个会计证都弄不明白游戏规则。”市民王先生吐槽说:这样的打折纯属“套路”,没啥诚意,不足以让他爽快下单。特别是半夜零点付尾款,更让他觉得大可不必:“又不是熬夜赶工作,凭啥我花钱还得受累?要是没睡好耽误第二天的事情不是更加得不偿失吗?”

而有些人的理智,则是吃了一堑后长的一智。“前年我想买面膜,正好李佳琦的直播间有促销,就跟着买了一百多片。想着两三天一片,一年的时间贴完,变成皮肤水嫩的大美人。结果买回来根本懒得贴,前几天一看一大半都过期了。购物节的本意是省钱,这样一来反而浪费了。”一说起之前的购物,市民吴小姐就后悔得直拍大腿:“我这纯属‘幻想税’,是容貌焦虑上头,认为不护肤就不是个精致女人。同事说我被消费主义PUA了,中了商家的话术圈套。”

买什么不重要 想明白要什么才重要

从消费主义脱身,小四姐姐说自己并没觉得消费降级,生活反而更有品质。比如说,不再囤积洗发水、卫生纸等生活用品,收纳更简单,家里更整洁了。而且,不耗费心思在搜索、比价上,也能匀出时间跟孩子一起读书玩耍,心情也放松不少。“坚持了两年有需要再购物,不等打折不等促销。到了年底看看生活支出,也没多花什么钱。”小四姐姐说,既然如此干嘛还去跟风买一堆无用的东西呢?

而吴小姐的做法,是每年换季想买新衣服之前,先把衣柜整理一遍。一边整理一边想着如何搭配,整理好之后能打消一大半的消费欲望。“有的衣服标签还没撕下来就束之高阁,太可惜了!都是我辛辛苦苦挣的钱啊,还不如去吃顿火锅呢!”吴小姐说,如今她不再关注带货主播,耳根清净多了,不天天穿新衣也没人说她颜值下降。

“关键在于想明白要什么。不是强迫自己省钱、抠门,而是不再焦虑,放松心态。”清理了一堆过期面膜之后,吴小姐说,很多东西没有看起来那么必要,反而是良好的心态才是品质生活的必备。

209

蚌埠新闻网记者 靳瑾

又到一年“双十一”,各电商平台、线下实体店的促销广告铺天盖地。无论直播间还是海报,到处都是“来薅羊毛”的吆喝声,仿佛“买买买”才是正确之举,不买就是“亏了一个亿”。然而,也有人自称“消费主义逆行者”,不仅捂紧钱包什么都不买,甚至连看都不看。

从买买买到捂紧钱包 有人走到了消费主义对面

今年的“双十一”战线拉得格外长,从十月下旬就开始预售、预付款。昨天更是消费“主战场”,各大平台上不停滚动成交额,直线上涨的数字形成强烈的感官刺激。各大卫视也推出晚会,当红明星配着带货主播,氛围营造到了极致。然而,网友“小四姐姐”昨天却在朋友圈里晒出了空空如也的购物车和消费记录,配文是“我的内心毫无波澜,甚至不关心今天是‘双十一’。”

其实,小四姐姐在前两年还是个热爱“剁手”的网购达人,几乎每天收快递。往年“双十一”、“618”大促销,消费记录不翻页感觉就像啥也没买。但是从去年开始,她的购物清单明显缩水了:“只买刚需。坚决不囤货、不凑单。”小四姐姐笑着说,购物节啥也不买,自己算得上是“消费主义逆行者”。

其实,“消费主义逆行者”并非小四姐姐的原创,而是豆瓣上的小组名称。组里的宗旨是“不盲目跟风,不被消费主义裹挟”。简单来说,就是走在消费主义对面的方向,只买对的、不买贵的。至今组员已有30万人。

不仅在网上,小四姐姐发现现实中不再“买买买”的同道中人也不少。“我们大学女生的微信群,以前每到这时候都互相分享购物车、省钱秘笈,好像不买点啥就不对。可是这两年也都安静了。一问,回答都是啥也不想买,没啥需要的。”小四姐姐说,不像过去互相“种草”,现在都是彼此审核购物车:不是刚需就删了吧,买回来闲置还占地方。

买有买的乐趣 不买有不买的理由

对很多人来说,购物是种乐趣。但不买也有不买的理由。其中,有人是看透了商家促销的手段。今年同样啥也没买的市民李小姐告诉记者,连续关注各平台活动后,发现大促前很多商品会涨价。“结果就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共省了两毛五。”李小姐说,虽说“双十一”号称全年打折力度最大的购物节,但紧随其后还有“双十二”、“女神节”、“618”,算下来其实差不多。而且,李小姐还发现,线下实体店也未必比电商贵。“你想啊,电商虽然没有商铺租金,但广告、促销也是要钱的,这些成本最后不还是消费者买单吗?尤其是小件商品,算上邮费什么的支出也不低。再说实体店摸得着、看得见,买个放心,性价比还高一些。”

不凑热闹,还有人是真心“伤不起”。“真想促销就好好打折,结果都是满200元减20元,或者买正品送小样,再加上预付款、定金翻倍,不考个会计证都弄不明白游戏规则。”市民王先生吐槽说:这样的打折纯属“套路”,没啥诚意,不足以让他爽快下单。特别是半夜零点付尾款,更让他觉得大可不必:“又不是熬夜赶工作,凭啥我花钱还得受累?要是没睡好耽误第二天的事情不是更加得不偿失吗?”

而有些人的理智,则是吃了一堑后长的一智。“前年我想买面膜,正好李佳琦的直播间有促销,就跟着买了一百多片。想着两三天一片,一年的时间贴完,变成皮肤水嫩的大美人。结果买回来根本懒得贴,前几天一看一大半都过期了。购物节的本意是省钱,这样一来反而浪费了。”一说起之前的购物,市民吴小姐就后悔得直拍大腿:“我这纯属‘幻想税’,是容貌焦虑上头,认为不护肤就不是个精致女人。同事说我被消费主义PUA了,中了商家的话术圈套。”

买什么不重要 想明白要什么才重要

从消费主义脱身,小四姐姐说自己并没觉得消费降级,生活反而更有品质。比如说,不再囤积洗发水、卫生纸等生活用品,收纳更简单,家里更整洁了。而且,不耗费心思在搜索、比价上,也能匀出时间跟孩子一起读书玩耍,心情也放松不少。“坚持了两年有需要再购物,不等打折不等促销。到了年底看看生活支出,也没多花什么钱。”小四姐姐说,既然如此干嘛还去跟风买一堆无用的东西呢?

而吴小姐的做法,是每年换季想买新衣服之前,先把衣柜整理一遍。一边整理一边想着如何搭配,整理好之后能打消一大半的消费欲望。“有的衣服标签还没撕下来就束之高阁,太可惜了!都是我辛辛苦苦挣的钱啊,还不如去吃顿火锅呢!”吴小姐说,如今她不再关注带货主播,耳根清净多了,不天天穿新衣也没人说她颜值下降。

“关键在于想明白要什么。不是强迫自己省钱、抠门,而是不再焦虑,放松心态。”清理了一堆过期面膜之后,吴小姐说,很多东西没有看起来那么必要,反而是良好的心态才是品质生活的必备。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