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蚌埠援藏医生护送“窒息”新生儿300多公里

2021-11-25 08:39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张婷婷

洛扎藏语意为“南方大悬崖”,这里地处西藏自治区南部,是距离山南市最远的边境县,也是安徽省第九批短期援藏队员、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医生杨忠诚开展医疗援助的地方。

在洛扎县人民医院支援近半年来,杨忠诚参与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抢救。

护送“窒息”新生儿300多公里

不久前,洛扎县人民医院儿科病房收治了一名窒息新生儿。患儿一开始在箱内吸氧,氧饱和度维持在95%。可4小时后,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明显加重情况,胸内负压极度增高,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需要立即抢救。

给患儿清理口腔、通畅气道,增加吸氧浓度……值班医生立即呼叫杨忠诚,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就此开始。当他了解到患儿出生时有窒息、羊水重度污染的情况,又立即联系放射科,进行胸片检查。

由于洛扎县人民医院条件十分有限,没有血气分析仪、新生儿专属呼吸机,在进行一系列对症治疗后,患儿氧饱和度稳定在95-99%,可呼吸困难未见好转。他再次向院领导汇报、与家属沟通,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

转运过程也是一波三折。从洛扎县人民医院到300多公里外的山南市人民医院谈何容易。途中有多个5000米以上的山口,而且路况复杂,道路崎岖,落石、塌方等险情难以预料,再加上没有足够医疗设施保障,转院途中极有可能出现突发病情,甚至危及新生儿生命。为交接好生命接力棒,杨忠诚主动请缨护送患儿。

为顺利实现转运,杨忠诚在转运前为患儿进行了气管插管,呼吸球囊辅助通气,待患儿病情得到暂时稳定后,将患儿安全搬至救护车。一支由杨忠诚和县医院的急诊科护士、120车司机组成的转运团队,在雪域高原上,上演了一场艰难的生死接力赛。

洛扎县城坐落在一条大峡谷中,平均海拔3850米。车载儿童呼吸机在洛扎县、山南市堪比奢侈品,杨忠诚团队在转运途中,只能轮番用手一直按压呼吸球囊为患儿持续通气,并随时监测着患儿的各项生命指征。

高原的盘山路上,救护车小心前行。刚路过离县医院最近的海拔5363米的蒙达拉山口,患儿突然出现心率、血氧下降情况,转运团队迅速对患儿进行紧急抢救。患儿气管插管内吸出了大量粉红色液体,“坏了,肺水肿、肺出血。”杨忠诚脱口而出,气氛瞬间紧张起来。“这种病在雪域高原死亡率是极高的,车上就我一名医生,我必须冷静下来,才能救人。”随后,他沉着冷静地继续组织人员对症处理,患儿病情得到稳定,转运团队人员松了一口气。

而这时,杨忠诚却再也无法忍受胃里的翻涌,开始剧烈呕吐。“高原反应,吐得特别厉害,胆汁都吐了出来。”一边及时吸氧缓解症状后,团队一边再次启程。转运途中,2/3的路程海拔在4000米以上,患儿曾再次出现突发症状,幸得杨忠诚团队化险为夷。经历了艰难的7个小时后,当天下午五点半左右,转运团队终于将患儿安全护送至山南市人民医院,为患儿的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前不久,山南市人民医院传来了好消息,这名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已经治愈出院了。“很激动也很欣慰,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是大家的爱心接力守护了这个孩子。”杨忠诚感慨道。

一边吸氧一边做好“传帮带”

支援帮扶期间,强烈的高原反应一度让杨忠诚只能一边吸氧一边工作,“我的床边就有制氧机,每天晚上在床上吸氧已经成为例行公事,否则会出现头晕、心慌甚至呕吐的情况。”严重的高原反应、简陋的医疗条件等,让他开始思考“如何快速适应新的环境,开展好工作”。

杨忠诚告诉记者,他在接到援藏通知时,刚刚结束安徽省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驻点梅桥镇卫生院的工作,“去乡镇卫生院与去西藏支援,其实性质上差不多,有很多工作是相通的,这也让我对接下来的援藏工作充满信心。”

所以,他抵达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清当地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到底是什么,患儿最需要什么。他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查阅各种文献,了解当地常见疾病,希望通过制定规范的诊疗制度,逐步提升儿科业务水平。

“援藏不仅考验技术能力,更考验一个人的精神意志,希望我能用自己所学服务当地人民。”他根据当地医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较差等实际情况,逐项纠正治疗、操作中的错误和不足,一对一带教并定期讲课,强化当地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

近年来,从蚌埠出发的援藏医务人员前赴后继,他们通过传、帮、带等多种形式,为当地培养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杨忠诚希望他也能沿着前辈的意志,做好这件有意义的事情,用医术为当地百姓解除病痛折磨。

26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