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考研,一条拥挤的赛道

2021-12-17 08:20 蚌埠新闻网  

12月25日,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统一开考。眼下距离考试还有整整一周的时间,以00后为主的驻蚌高校毕业生们,准备好了吗?

每天学习12小时,最盼一战上岸

每天早上6:30,闹钟一响立刻起床。十分钟洗漱,背上书包带着暖水壶出发,路过食堂随便买个早点边走边吃,到图书馆差不多吃完。然后是一上午的学习,11:30合上书本吃午饭,休息一小时后继续图书馆走起。下午学完,晚饭可以放宽到半小时,边吃边刷手机。但是半小时一到立刻强制放下手机,哪怕迟了2分钟也要在心里狠狠“鄙视”一下自己。继续学习,直到晚上11点回到寝室。这是我市一所高校大四学生小安的每日作息。每天12个小时以上的学习,在“考研党”中是极为普遍的状态。

这种“高三”式作息,小安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了。每个星期,她只有周五晚上会待在寝室里,和室友们一起刷视频看综艺作为放松。而平时临睡前的交流,大家的话题都会围绕考研和复习进度。可是说不了两句,所有人会异口同声地“哀叹”考研太卷、自己太菜,然后就是互相打鸡血。“现在只有最基本的社交,聚餐啊、游戏啊,都不存在的。大家碰面,话题也永远是考研、考研、考研。”小安形容说,感觉比高三都“卷”。

安徽科技学院联合相关单位举行就业双选会(学校提供)

事实上,考研路上小安并非独行。她所在寝室5个女生,无一例外选择考研;全班36名学生,有35人报名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总体来看,考研已经成为大四学生最为普遍的选择。记者随机在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和蚌埠学院等高校采访了数个班级,选择考研的学生占比都在70%以上。

此前,“全国462万人报名参加2022年研考,增幅22%再创新高”的消息曾冲上热搜,引发各界关注。那么蚌埠的情况怎样?来自我市两个报名点的统计显示,共有17562名考生报名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比去年的14978人增加了2584人,增幅达到17.3%。“报名人数一直在增加,今年增幅尤其之高。”报名点之一市教育招生考试院,负责该项工作的高考科科长张杰评价,这也许并未到最高峰,未来可能会继续增加。

而在另一个报名点,安徽财经大学,只接受本校应历届毕业生报名。其统计显示,今年该校有5034名考生报名研考,其中应届生3771人,占5229名2022届毕业生的72.1%。“考研比例不断提高,成为毕业生最主流的选择,这是近年来的明显趋势。”该校教务处副处长汪金龙与张杰持有同样的观点:不考研,似乎大学生活都不完整。

考研有多重要?有的大学生从进入校门的第一天就确定了读研的目标,对照学校推免条件刷绩点,从大三开始参加不同高校的夏令营,以求早一步“上岸”。“有的同学大二开始准备考研,但我从大一就努力,还是比他们多了一年时间。”一位刚拿到上海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推免生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成绩没有辜负他的努力。

“你随便挑个时间去图书馆、自习室看看,全部坐得满满当当。有时候我去查寝,都能看到学生在走廊挑灯夜战。”采访中,安徽财经大学一位辅导员直言,如果晚生20年,自己肯定“卷”不过现在的学生。

小安吐槽说,考研赛道越来越拥挤了。近两年来学硕缩招,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都宣布停招部分学术学位硕士,经济管理、新闻传播、应用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均在其中。这样一来,选择考研目标时要考虑更多问题,加上推免比例不断提高,对考生来说都不算“友好”的消息。而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内卷,让小安和同学们身心俱疲。

学生在自修室内复习功课

其实,不仅是本科生,大专生选择继续考学的比例一样高。记者在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采访时发现,临近毕业季放弃实习,专心准备专升本考试的大有人在。“我们班46名同学,光我知道的就有23人报名专升本考试了。”该校市场营销专业一名同学告诉记者,虽然自己目前选择了去煤矿就业,但将来并不排除继续考学的可能。

考研有多“卷”?宁可二战三战

“没办法,学历贬值太厉害。不是985、211,本科文凭在就业市场上没啥竞争力。”说到考研的初衷,小安的室友萍萍一语道破:“我爸妈常说30年前他们的中专学历还挺吃香呢,现在还有人追求中专学历吗?就跟上大学是高中毕业后的默认选择一样,我们本科毕业后考研是一个目的嘛。”

据新闻报道,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几乎相当于从2011年到2019年毕业人数增加总和。即使不考虑2019年高职扩招百万人的因素,当年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同样大幅度扩招,又恰好从2022年起陆续毕业。几项叠加,导致高校毕业生规模骤增。加之受疫情冲击,相当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形成前所未有的毕业潮,“就业难”成为不同社交平台的高频词汇。而这,也似乎成为萍萍观点的验证。

高校被认为是就业市场的调节池。然而,尽管研究生持续扩招,但与报名人数的增长势头相比还是远远落后的。那么,问题随之而来:在考研赛道胜出的几率有多大?

安徽科技学院之前的统计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该院2021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1002人,考研录取率达21.07%。如果根据专业做个分类,农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5个学院考研录取率都超过30%,其中农学院考研录取率达58.57%,为全校最高,甚至还出现了录取率达83.3%的“学霸班”。可即便如此,从总录取率来看,大部分的考生仍是在陪跑。

事实上,从公布的数字来看,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110.7万人。与462万人的报考规模相比,总录取率在24%左右。采访中记者从不同渠道获悉,驻蚌高校录取率基本与之相当。

安徽科技学院学生在校园内复习迎考

于是,问题还在继续:如果考研失败怎么办?“可能会二战、三战。”采访中,学医的小五回答很有代表性:没办法,医学类本科文凭实在不好找工作,只有考研才是通向“高质量就业”最直接的道路。“我认识几个租住在学校附近的学兄学姐,毕业后二战、三战考研。不考不行啊,别说硕士,哪个好点的医院不是博士一抓一大把?我跟他们聊过,家里都比较支持他们不工作专心考研,说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事实上,考生中应历届毕业生的比例也能作为佐证:在我市参加考试的17562名考生中。有5855名考生是历届生,也就是常说的“二战”、“三战”考生,在全部考生中占比33.3%。而去年,这个数字是5095人,在总人数中占比34%,同比增加14.9%。比较可见,相当数量的历届毕业生虽然离开校园,但并没有放弃考研的梦想。

另外的样本:就业-考研-考公

考研的尽头是什么?从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是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这个问题上,小林的经历可视为样本——2017年从华南农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他进入了一家国企,从事建筑行业的贸易工作。当时月收入就能达到税后万元左右,加上丰厚的年终奖,是个让同龄人羡慕的工作。不过,跳了一次槽后,小林毅然决定辞职考研,并于2019年成功上岸,跨专业考取安徽财经大学法律硕士。

“一方面是我不习惯原来的工作,应酬太多,希望换个领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毕业后将重新获得应届生的身份。”小林说,自己在号称遍地是机会的广州试过很多次,发现跳来跳去还是只能在本专业内转悠,很难“出圈”。而且,在失去“应届生”的身份后,就业市场对他的包容度直线下降,越到后来投出的简历越少回音。“所以我背水一战,考了法律硕士,换个赛道重新出发。研究生学历对我而言,除了专业知识,更多的是意味着拥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小林说,自己跳槽时发现很多职位注明要求应届生,所以自己是对人生充分规划后才选择考研这条路的。

至于研究生毕业后何去何从,小林也想得很明白:考公。最好的出路是法检系统,退而求其次政府部门也可以,比如住建系统,正好还能发挥本科专业优势。

目标明确后,小林拿出了考研的劲,全国“赶场”一般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宁波、广州、南京、深圳,未来一个月起码有4场考试在等着他。事实上,小林这一届40名法律硕士中,90%以上的同学跟他在同一个考公赛道,只有极个别去了律师事务所,考博的基本没有。“升学和就业都是一种职业选择,大家肯定要衡量性价比。博士毕业未必收入更高,定位还有点尴尬,不如硕士毕业就赶紧工作。”小林分析。

“本科刚毕业的时候,就业选项中考公是排在最后一位的,因为不愿意把自己局限在一眼能望到头的生活中。可是现在对我来说,公务员就是一份职业,我本能地选择性价比最高的选项。”小林说,通过同学和网络了解过这几个城市的公务员收入,薪资待遇是令他满意的。更为满意的是公务员的稳定性,在他看来能有效抵抗绝大部分企业工作带来的焦虑情绪。

小林认为,就如本科毕业选择考研一样,考公成为同学们最主流的选择,自然有他的合理性。如果考公失败怎么办?面对这个扫兴的问题,小林沉默了一下,回答:“那就争取进一二线城市的律师事务所。毕竟城市越大,机会越多。反正我还年轻,还能再考。”

放弃考研:去职场蹚蹚再说

焦虑、纠结,是采访中小安和考研的同学们会不时冒出的词。“谁也没把握一考即中。所以看着找到工作安顿下来的同学,说不羡慕那是假的。”小安说,隔壁寝室有在事务所见习的同学,听着他们略带凡尔赛地抱怨工作辛苦,感觉很复杂。

“其实我大三也想过考研,但是学了一个暑假发现,我不是那块料。赶紧换赛道。”上个月,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小杰已经如愿拿到杭州一家会计事务所的聘书。入职前他从多个渠道了解过,工作两年的本科生与刚入职的硕士研究生收入持平。“既然这样,我不如用这两年的时间积累工作经验,考CPA(注册会计师)证。反正都是要就业的,哪种选择更适合我、性价比更高就选哪种。”小杰说,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自己想通过实践来检验学习成果。如果真的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再回头考研也不迟。而且,工作几年手头有了积蓄,出国留学也不是不能考虑。

与他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小欣。在衡量了自己的成绩后,小欣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找工作上,也成功入职国内八大所之一的某会计事务所。“大家都认为像我们这样非985、211名校背景的普通一本毕业生很难找到理想工作。我倒想问,你去投简历面试了吗?这个观点有数据支撑吗?换个角度说,大家都去考研,是不是把更多就业机会让出来了?”在小欣的理解中,只要想学,学校里和职场中都能学到知识。为什么不趁着年轻多走走多看看呢?不过,小欣也承认,自己性格外向,喜欢与不同的人群交流。相比有点社交恐惧症的同学来说,自己出了校门适应能力也更强,对职场的期待多于恐惧,这一点占据了相当的优势。

“像我们农学专业,考研比例高、录取率高,也恰恰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经常有企业来跟学校商量,从大三甚至大二就预订毕业生。可以说是供不应求。”采访中,安徽科技学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企业给本科生开出的薪酬在每月5000元左右,几年后过万很轻松。可即便如此,农学专业的毕业生考研比例仍是各专业中最高的。“拿着硕士研究生学历再进企业,不仅收入高,未来晋升也更快。学生们衡量之后,当然选择先苦两年。反正去企业也是辛苦从最基层做起,不如待在学校。”他认为,农学专业算比较好考的专业,学生们的选择也无可厚非。

安徽财经大学一名《就业指导》任课教师则认为,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受到同学和父母的影响较大。她告诉记者,2022届毕业生基本是00后,他们的父母则以70后为主。企业工作=不稳定,考研意味着好就业,体制内=旱涝保收最稳定,是很多家长有意无意间传递给孩子的信息。“这就像小马过河,还是得去实践、去尝试过了,才能得到自己的答案。”该教师认为,很多学生考研考公是受同学影响,或是在父母要求下进行,个人意愿反而没那么强烈。没有内驱力的结果,往往是很难坚持到底,成绩不尽如人意。碰到这样的学生,她都会劝说他们多参与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在与社会接触中明晰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尤其是一战不成的,一定要想明白后再决定是否二战、三战。“我尊重每个学生的选择,也衷心祝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她说。(完)

267

12月25日,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统一开考。眼下距离考试还有整整一周的时间,以00后为主的驻蚌高校毕业生们,准备好了吗?

每天学习12小时,最盼一战上岸

每天早上6:30,闹钟一响立刻起床。十分钟洗漱,背上书包带着暖水壶出发,路过食堂随便买个早点边走边吃,到图书馆差不多吃完。然后是一上午的学习,11:30合上书本吃午饭,休息一小时后继续图书馆走起。下午学完,晚饭可以放宽到半小时,边吃边刷手机。但是半小时一到立刻强制放下手机,哪怕迟了2分钟也要在心里狠狠“鄙视”一下自己。继续学习,直到晚上11点回到寝室。这是我市一所高校大四学生小安的每日作息。每天12个小时以上的学习,在“考研党”中是极为普遍的状态。

这种“高三”式作息,小安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了。每个星期,她只有周五晚上会待在寝室里,和室友们一起刷视频看综艺作为放松。而平时临睡前的交流,大家的话题都会围绕考研和复习进度。可是说不了两句,所有人会异口同声地“哀叹”考研太卷、自己太菜,然后就是互相打鸡血。“现在只有最基本的社交,聚餐啊、游戏啊,都不存在的。大家碰面,话题也永远是考研、考研、考研。”小安形容说,感觉比高三都“卷”。

安徽科技学院联合相关单位举行就业双选会(学校提供)

事实上,考研路上小安并非独行。她所在寝室5个女生,无一例外选择考研;全班36名学生,有35人报名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总体来看,考研已经成为大四学生最为普遍的选择。记者随机在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和蚌埠学院等高校采访了数个班级,选择考研的学生占比都在70%以上。

此前,“全国462万人报名参加2022年研考,增幅22%再创新高”的消息曾冲上热搜,引发各界关注。那么蚌埠的情况怎样?来自我市两个报名点的统计显示,共有17562名考生报名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比去年的14978人增加了2584人,增幅达到17.3%。“报名人数一直在增加,今年增幅尤其之高。”报名点之一市教育招生考试院,负责该项工作的高考科科长张杰评价,这也许并未到最高峰,未来可能会继续增加。

而在另一个报名点,安徽财经大学,只接受本校应历届毕业生报名。其统计显示,今年该校有5034名考生报名研考,其中应届生3771人,占5229名2022届毕业生的72.1%。“考研比例不断提高,成为毕业生最主流的选择,这是近年来的明显趋势。”该校教务处副处长汪金龙与张杰持有同样的观点:不考研,似乎大学生活都不完整。

考研有多重要?有的大学生从进入校门的第一天就确定了读研的目标,对照学校推免条件刷绩点,从大三开始参加不同高校的夏令营,以求早一步“上岸”。“有的同学大二开始准备考研,但我从大一就努力,还是比他们多了一年时间。”一位刚拿到上海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推免生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成绩没有辜负他的努力。

“你随便挑个时间去图书馆、自习室看看,全部坐得满满当当。有时候我去查寝,都能看到学生在走廊挑灯夜战。”采访中,安徽财经大学一位辅导员直言,如果晚生20年,自己肯定“卷”不过现在的学生。

小安吐槽说,考研赛道越来越拥挤了。近两年来学硕缩招,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都宣布停招部分学术学位硕士,经济管理、新闻传播、应用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均在其中。这样一来,选择考研目标时要考虑更多问题,加上推免比例不断提高,对考生来说都不算“友好”的消息。而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内卷,让小安和同学们身心俱疲。

学生在自修室内复习功课

其实,不仅是本科生,大专生选择继续考学的比例一样高。记者在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采访时发现,临近毕业季放弃实习,专心准备专升本考试的大有人在。“我们班46名同学,光我知道的就有23人报名专升本考试了。”该校市场营销专业一名同学告诉记者,虽然自己目前选择了去煤矿就业,但将来并不排除继续考学的可能。

考研有多“卷”?宁可二战三战

“没办法,学历贬值太厉害。不是985、211,本科文凭在就业市场上没啥竞争力。”说到考研的初衷,小安的室友萍萍一语道破:“我爸妈常说30年前他们的中专学历还挺吃香呢,现在还有人追求中专学历吗?就跟上大学是高中毕业后的默认选择一样,我们本科毕业后考研是一个目的嘛。”

据新闻报道,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几乎相当于从2011年到2019年毕业人数增加总和。即使不考虑2019年高职扩招百万人的因素,当年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同样大幅度扩招,又恰好从2022年起陆续毕业。几项叠加,导致高校毕业生规模骤增。加之受疫情冲击,相当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形成前所未有的毕业潮,“就业难”成为不同社交平台的高频词汇。而这,也似乎成为萍萍观点的验证。

高校被认为是就业市场的调节池。然而,尽管研究生持续扩招,但与报名人数的增长势头相比还是远远落后的。那么,问题随之而来:在考研赛道胜出的几率有多大?

安徽科技学院之前的统计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该院2021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1002人,考研录取率达21.07%。如果根据专业做个分类,农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5个学院考研录取率都超过30%,其中农学院考研录取率达58.57%,为全校最高,甚至还出现了录取率达83.3%的“学霸班”。可即便如此,从总录取率来看,大部分的考生仍是在陪跑。

事实上,从公布的数字来看,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110.7万人。与462万人的报考规模相比,总录取率在24%左右。采访中记者从不同渠道获悉,驻蚌高校录取率基本与之相当。

安徽科技学院学生在校园内复习迎考

于是,问题还在继续:如果考研失败怎么办?“可能会二战、三战。”采访中,学医的小五回答很有代表性:没办法,医学类本科文凭实在不好找工作,只有考研才是通向“高质量就业”最直接的道路。“我认识几个租住在学校附近的学兄学姐,毕业后二战、三战考研。不考不行啊,别说硕士,哪个好点的医院不是博士一抓一大把?我跟他们聊过,家里都比较支持他们不工作专心考研,说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事实上,考生中应历届毕业生的比例也能作为佐证:在我市参加考试的17562名考生中。有5855名考生是历届生,也就是常说的“二战”、“三战”考生,在全部考生中占比33.3%。而去年,这个数字是5095人,在总人数中占比34%,同比增加14.9%。比较可见,相当数量的历届毕业生虽然离开校园,但并没有放弃考研的梦想。

另外的样本:就业-考研-考公

考研的尽头是什么?从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是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这个问题上,小林的经历可视为样本——2017年从华南农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他进入了一家国企,从事建筑行业的贸易工作。当时月收入就能达到税后万元左右,加上丰厚的年终奖,是个让同龄人羡慕的工作。不过,跳了一次槽后,小林毅然决定辞职考研,并于2019年成功上岸,跨专业考取安徽财经大学法律硕士。

“一方面是我不习惯原来的工作,应酬太多,希望换个领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毕业后将重新获得应届生的身份。”小林说,自己在号称遍地是机会的广州试过很多次,发现跳来跳去还是只能在本专业内转悠,很难“出圈”。而且,在失去“应届生”的身份后,就业市场对他的包容度直线下降,越到后来投出的简历越少回音。“所以我背水一战,考了法律硕士,换个赛道重新出发。研究生学历对我而言,除了专业知识,更多的是意味着拥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小林说,自己跳槽时发现很多职位注明要求应届生,所以自己是对人生充分规划后才选择考研这条路的。

至于研究生毕业后何去何从,小林也想得很明白:考公。最好的出路是法检系统,退而求其次政府部门也可以,比如住建系统,正好还能发挥本科专业优势。

目标明确后,小林拿出了考研的劲,全国“赶场”一般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宁波、广州、南京、深圳,未来一个月起码有4场考试在等着他。事实上,小林这一届40名法律硕士中,90%以上的同学跟他在同一个考公赛道,只有极个别去了律师事务所,考博的基本没有。“升学和就业都是一种职业选择,大家肯定要衡量性价比。博士毕业未必收入更高,定位还有点尴尬,不如硕士毕业就赶紧工作。”小林分析。

“本科刚毕业的时候,就业选项中考公是排在最后一位的,因为不愿意把自己局限在一眼能望到头的生活中。可是现在对我来说,公务员就是一份职业,我本能地选择性价比最高的选项。”小林说,通过同学和网络了解过这几个城市的公务员收入,薪资待遇是令他满意的。更为满意的是公务员的稳定性,在他看来能有效抵抗绝大部分企业工作带来的焦虑情绪。

小林认为,就如本科毕业选择考研一样,考公成为同学们最主流的选择,自然有他的合理性。如果考公失败怎么办?面对这个扫兴的问题,小林沉默了一下,回答:“那就争取进一二线城市的律师事务所。毕竟城市越大,机会越多。反正我还年轻,还能再考。”

放弃考研:去职场蹚蹚再说

焦虑、纠结,是采访中小安和考研的同学们会不时冒出的词。“谁也没把握一考即中。所以看着找到工作安顿下来的同学,说不羡慕那是假的。”小安说,隔壁寝室有在事务所见习的同学,听着他们略带凡尔赛地抱怨工作辛苦,感觉很复杂。

“其实我大三也想过考研,但是学了一个暑假发现,我不是那块料。赶紧换赛道。”上个月,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小杰已经如愿拿到杭州一家会计事务所的聘书。入职前他从多个渠道了解过,工作两年的本科生与刚入职的硕士研究生收入持平。“既然这样,我不如用这两年的时间积累工作经验,考CPA(注册会计师)证。反正都是要就业的,哪种选择更适合我、性价比更高就选哪种。”小杰说,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自己想通过实践来检验学习成果。如果真的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再回头考研也不迟。而且,工作几年手头有了积蓄,出国留学也不是不能考虑。

与他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小欣。在衡量了自己的成绩后,小欣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找工作上,也成功入职国内八大所之一的某会计事务所。“大家都认为像我们这样非985、211名校背景的普通一本毕业生很难找到理想工作。我倒想问,你去投简历面试了吗?这个观点有数据支撑吗?换个角度说,大家都去考研,是不是把更多就业机会让出来了?”在小欣的理解中,只要想学,学校里和职场中都能学到知识。为什么不趁着年轻多走走多看看呢?不过,小欣也承认,自己性格外向,喜欢与不同的人群交流。相比有点社交恐惧症的同学来说,自己出了校门适应能力也更强,对职场的期待多于恐惧,这一点占据了相当的优势。

“像我们农学专业,考研比例高、录取率高,也恰恰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经常有企业来跟学校商量,从大三甚至大二就预订毕业生。可以说是供不应求。”采访中,安徽科技学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企业给本科生开出的薪酬在每月5000元左右,几年后过万很轻松。可即便如此,农学专业的毕业生考研比例仍是各专业中最高的。“拿着硕士研究生学历再进企业,不仅收入高,未来晋升也更快。学生们衡量之后,当然选择先苦两年。反正去企业也是辛苦从最基层做起,不如待在学校。”他认为,农学专业算比较好考的专业,学生们的选择也无可厚非。

安徽财经大学一名《就业指导》任课教师则认为,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受到同学和父母的影响较大。她告诉记者,2022届毕业生基本是00后,他们的父母则以70后为主。企业工作=不稳定,考研意味着好就业,体制内=旱涝保收最稳定,是很多家长有意无意间传递给孩子的信息。“这就像小马过河,还是得去实践、去尝试过了,才能得到自己的答案。”该教师认为,很多学生考研考公是受同学影响,或是在父母要求下进行,个人意愿反而没那么强烈。没有内驱力的结果,往往是很难坚持到底,成绩不尽如人意。碰到这样的学生,她都会劝说他们多参与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在与社会接触中明晰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尤其是一战不成的,一定要想明白后再决定是否二战、三战。“我尊重每个学生的选择,也衷心祝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她说。(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