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驻村工作队把水泥路修到村民家门口

2022-01-19 06:14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贾铁成 文/图

“过去是煤矸石路,只要下雨就得穿胶鞋,附近百十户村民经常绕道走。现在好了,驻村工作队直接把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出门就是大马路,雨天穿棉鞋走都不怕!”跺跺脚下的水泥路,徐梅村村民陈兆林不仅对新修的路相当满意,更对驻村工作队赞不绝口。

2021年6月10日,作为我市第八批选派工作队成员,来自蚌埠学院的孟令虎、市委党校的桑炜和怀远县纪委监委的张志杰来到徐梅村担任驻村干部,主要任务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带领徐梅人走上振兴发展之路。

然而,当三人来到徐梅村后,他们怀疑是不是来错了地方。“单门独院的两层小楼比比皆是,整个村的村容村貌也非常好。”回忆刚来时的情形,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孟令虎至今还有些错愕。

原来,徐梅村虽然是怀远县常坟镇的偏远村,农业经济依然存在,但村民早已不再靠种地为生,超过九成的村民常年在外经商,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生意,全村几乎实现了发家致富,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村民务工收入比我们高,这还怎么搞帮扶、促发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既然组织派我们来就一定有道理,先摸摸底再说!”

正当大伙一直犯愁时,孟令虎的话,点醒了桑炜和张志杰。

随后,驻村工作队通过开展“三谈三访三对接”活动,不但把村里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而且还真发现了两个存在的问题:村庄“空心化”问题突出,近三千人的村子,常住人口不足200人,振兴发展缺乏人才;基础设施存在短板,本村以及和周边乡村对接道路不畅,既影响村民出行生产,更不利于乡村未来产业发展。

连接中陈和后陈自然庄的新修水泥路,刚一建好,就成了“热门”道路。

找到了徐梅发展的“病灶”,驻村工作队立即着手“开方子”。经过多次讨论商议,他们为村里量身打造了三年帮扶规划,但考虑到基础设施是促进发展的先决条件,于是把道路畅通作为入村后的第一项任务,并顺利争取到了200万元资金,计划对全村16条、总长3千米的道路进行改造。

在中陈和后陈自然庄之间,有一条长约400米的煤矸石路,以前每到雨天就烂得不行,影响附近百十户村民出行,群众反映多年始终未得到解决。了解这一情况后,驻村工作队把该路段列入了改造计划,不到两个月,这条饱受村民诟病的道路就修好了,赢得大伙的一片赞扬。

“说实话,俺没想到驻村工作队能有这个能耐,把问题给解决了。”陈兆林对记者说,大伙起先还有些怀疑,直到看到施工队进场,大家才真的心服口服,“以后驻村工作队要干啥,俺们就干啥,绝对不掉链子!”

其实,道路改造受益的人可不止陈兆林,还有农业种植大户王年勇。今年58岁的王年勇拥有80亩承包耕地,大部分位于本村与孙大巷村交界地。由于之前没有生产路,每次雨天追肥,他都要把上百斤的尿素背到地里,非常不方便。

如今,一条宽4.5米、长约600米的水泥路直接延伸到两村交界处,王年勇可以把拖拉机开到底,想追多少肥就追多少,再也不用为背不动而发愁。此外,驻村工作队在规划修筑该路时,还考虑到与外界的沟通,特意将路修到了边界,待两村道路对接后,可大幅缩短到镇里的距离,可谓一举两得。

“修路只是我们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第一步。”孟令虎告诉记者,经过半年的努力,他们已经落实了320万元的项目资金,除了已完成1300米的道路改造,还成功拿下了电灌站升级改造项目,预计今年上半年即可完成,届时不仅能解决本村农业灌溉用水不畅的问题,还把灌溉面积扩大至邻村,进一步为村里增加集体收入。

192

蚌埠新闻网记者 贾铁成 文/图

“过去是煤矸石路,只要下雨就得穿胶鞋,附近百十户村民经常绕道走。现在好了,驻村工作队直接把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出门就是大马路,雨天穿棉鞋走都不怕!”跺跺脚下的水泥路,徐梅村村民陈兆林不仅对新修的路相当满意,更对驻村工作队赞不绝口。

2021年6月10日,作为我市第八批选派工作队成员,来自蚌埠学院的孟令虎、市委党校的桑炜和怀远县纪委监委的张志杰来到徐梅村担任驻村干部,主要任务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带领徐梅人走上振兴发展之路。

然而,当三人来到徐梅村后,他们怀疑是不是来错了地方。“单门独院的两层小楼比比皆是,整个村的村容村貌也非常好。”回忆刚来时的情形,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孟令虎至今还有些错愕。

原来,徐梅村虽然是怀远县常坟镇的偏远村,农业经济依然存在,但村民早已不再靠种地为生,超过九成的村民常年在外经商,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生意,全村几乎实现了发家致富,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村民务工收入比我们高,这还怎么搞帮扶、促发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既然组织派我们来就一定有道理,先摸摸底再说!”

正当大伙一直犯愁时,孟令虎的话,点醒了桑炜和张志杰。

随后,驻村工作队通过开展“三谈三访三对接”活动,不但把村里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而且还真发现了两个存在的问题:村庄“空心化”问题突出,近三千人的村子,常住人口不足200人,振兴发展缺乏人才;基础设施存在短板,本村以及和周边乡村对接道路不畅,既影响村民出行生产,更不利于乡村未来产业发展。

连接中陈和后陈自然庄的新修水泥路,刚一建好,就成了“热门”道路。

找到了徐梅发展的“病灶”,驻村工作队立即着手“开方子”。经过多次讨论商议,他们为村里量身打造了三年帮扶规划,但考虑到基础设施是促进发展的先决条件,于是把道路畅通作为入村后的第一项任务,并顺利争取到了200万元资金,计划对全村16条、总长3千米的道路进行改造。

在中陈和后陈自然庄之间,有一条长约400米的煤矸石路,以前每到雨天就烂得不行,影响附近百十户村民出行,群众反映多年始终未得到解决。了解这一情况后,驻村工作队把该路段列入了改造计划,不到两个月,这条饱受村民诟病的道路就修好了,赢得大伙的一片赞扬。

“说实话,俺没想到驻村工作队能有这个能耐,把问题给解决了。”陈兆林对记者说,大伙起先还有些怀疑,直到看到施工队进场,大家才真的心服口服,“以后驻村工作队要干啥,俺们就干啥,绝对不掉链子!”

其实,道路改造受益的人可不止陈兆林,还有农业种植大户王年勇。今年58岁的王年勇拥有80亩承包耕地,大部分位于本村与孙大巷村交界地。由于之前没有生产路,每次雨天追肥,他都要把上百斤的尿素背到地里,非常不方便。

如今,一条宽4.5米、长约600米的水泥路直接延伸到两村交界处,王年勇可以把拖拉机开到底,想追多少肥就追多少,再也不用为背不动而发愁。此外,驻村工作队在规划修筑该路时,还考虑到与外界的沟通,特意将路修到了边界,待两村道路对接后,可大幅缩短到镇里的距离,可谓一举两得。

“修路只是我们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第一步。”孟令虎告诉记者,经过半年的努力,他们已经落实了320万元的项目资金,除了已完成1300米的道路改造,还成功拿下了电灌站升级改造项目,预计今年上半年即可完成,届时不仅能解决本村农业灌溉用水不畅的问题,还把灌溉面积扩大至邻村,进一步为村里增加集体收入。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