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桥镇中心校 陈雯博
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的言论: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换而言之教育者的言行精神面貌时刻激发影响着受教育者的良好学习态度行为以及价值观的养成。即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发展变化也与老师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老师不仅要成为教育者也要成为心理学者。
这些先前积累的教育感悟在《教育从何处出发》内,我找到了共鸣,归结为:我们要追寻教育的温度。
教育如春雨润物,应是温情育人
汪正贵的这本书,在品读至可能性是教育者的信仰中追寻教育温度时,一句教育是用人格塑造人格,用个性濡化个性,用情操陶冶情操。让我心底荡起涟漪……
也许是自我本身在上学时所遇见的老师都是侃侃谈心的,在自己成为老师后,虽然总有“板不完的脸”但对学生也总有“倒不完的话”,2018年刚入职梅桥镇中心学校,接手六年级一个“个性鲜明”的班级,何为“鲜明”?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位“有个性”的内向男孩,说内向,但多方口中得知的都是:这个孩子性子太厉害…这个孩子抬杠一流…但我发现他上我的课总是聚精会神,虽然作业有时没有完成很好;有班级管理任务也是踊跃举手,虽然上任后没多久就发生了激烈矛盾,尽管如此,我依然没有任何过多的责备,反而每一次事情发生后,我都“特别对待”带他到一旁谈心、聊天,告诉他同学间相处之道,自己的失败或成功事例;告诉他厚积薄发,努力终有回报;告诉他在面对事情时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记得那一年,我和他说的话是最多的,谈过的心也是最多次的。为什么特别对待?因为他一次次用行动反馈给我的是:我没有那么优秀,但我想变得优秀,更加优秀。他也慢慢地更自信,自己尝试写诗、写小文章拿给我或是赠予我,也许那上面有许多的语句问题以及错别字,我一概没有打破他的热情。至今,毕业了,他不负所望成绩越来越优秀,证明了自己,同时告诉我:老师,我现在和班级同学关系处理的都挺好,谢谢你之前那么多次的和我的谈心,我都听进去了,也记下了。那一年我们有缘成了师生,而今我认为我们之间是益友。在他个性的尖锐时期,我以我的温和和鼓励化解了他心头自卑的利刺。每一次听到他诚恳说:老师我知道我这次做的不对时,我就会舒心的感慨:教书育人的“教”和“育”我是否做到了?
兼顾统一与个性,协调规则与人文
书中所提到的是让冰冷的规则更加人性化。教育者在教育中面对种种条条框框时,用各种框框约束着自己的同时也在同等的甚至变本加厉的束缚着孩子。孩子长时间在束缚中成长培养出来的是被统一格式化的种类。而真正作为教育者,教书育人中重要的育人环节却渐渐遗失……由此会产生一些学生脱离老师和家长定制的条框后就失去了学习的目标方向,失去了动力,自主学习能力极差。避免这类问题,老师就必须肯定班级的差异和班级的多种多样,在统一的班级学校要求基础上,我们要人文化的管理班级。也要让班级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各色差异。就如2019年,我带了一个合并后差异明显的班级,其中一位孩子斜视严重,我和家长沟通后,也查找了相关斜视方面的资料。决定与其他学生步调稍慢,班级学生对于他的眼睛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便有嘲讽讥笑的声音,借此,家长反应也非常激烈。我决定必须开一次此类主题班队会。“假如我的世界是模糊的”主题班队会就此展开,除了那一位斜视严重孩子外,其他同学参与感受,没有直接的责备就让学生们自己产生了许多自责的心情。至此,孩子们都包容地看待合并班级的多样特点,所有差异性合在一起时,就是统一。教育者是协调兼顾个性统一的一味调和剂。做一位人文主义情怀的教师,我是否做到了?
我们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由于教师和学生集体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不是单单归结为传授知识,而是表现为多方面的关系。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社会和政治的兴趣把我们教师都跟学生结合在一起,息息相关。
如书中所言,教育确确实实应当是有温度的,在细节中见真知,字节中见温情。这些点滴温度让人感动,又好似没有留下太过于轰轰烈烈的痕迹,情从细处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