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八旬老人义务修路40年

2019-07-09 08:58   

蚌埠新闻网记者 陈春怡 文/图

张洪勋正在修补乡间便道。

有这样一位老人,每天早晨,他总会拿着工具默默地修补着乡间一条条坑洼不平的小路。近40年来,他用坏的镐头、铁锹就有10多把。他就是张洪勋,禹会区马城镇张湾村一名普通村民。无论寒冬酷暑,还是风吹雨淋,88岁的张洪勋长年坚持为乡亲们义务补路,用执着的信念讲述着一个平凡老人的不平凡事迹。

为了方便孩子,他拿起铁锨

7月2日上午10点多,记者在马城镇张湾村见到张洪勋时,他刚刚结束工作回家,一双破旧的解放胶鞋还粘着新鲜的泥巴。张洪勋身材瘦小,虽满头白发,腰板却还挺得笔直,说话时声音较为洪亮。“我身体挺好的,就是耳朵有点背了,你说话要大点声。”在随后断断续续的交流中,老人向记者回忆起自己修路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张湾村还是隶属于怀远县的一个贫困村,村里基础设施落后,道路残破不堪,村民出行十分困难。在距离张洪勋家门口不远处有一条名叫“劳改矿”的土路,被当地人形容为“大坑摞着小坑”,有的地方近半米深。晴天尘土飞扬不说,每逢下雨,烂泥能淹没小腿。南边就是一所小学,上学打这儿经过的孩子们只能卷起裤脚、拎着鞋,赤脚蹚过,走得十分艰难。每当天气寒冷,看着孩子们被冻得龇牙咧嘴,张洪勋心中不忍,心中逐渐产生了修路的念头。那时,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把铁锨一拿就是近四十年,再也不曾放下。

多年坚持,修路已成习惯

最初,张洪勋修路是为了孩子们能安全上学,后来渐渐成了习惯,修完门前的路,再修村里的路,修完上山的路,又修去往码头的路。近40年间,他维修村庄公路长达6.8公里,乡间便道更是数也数不清。

如今的张洪勋是名副其实的“修路大师”,无论是水泥路还是砂石路,他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应付。1把镐头、1把铁锨,张洪勋修路的工具十分简单。哪里有坑,他就会带着工具出现在哪里。这些年,村民每天早晨都能看到这样一幕:早晨五点多钟,老人一定会出现在村里的某个角落,在头一天发现的路面坑洼处附近,用镐头刨出一部分石子、泥土,再用铁锹一点点铲到坑里,逐层铺在地上,再浇上水,用脚踩实。“土法子”修路不结实,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修补,张洪勋不嫌麻烦,有的地方一个月内他就补了几十次,基本上每天都在填坑。随着年纪的增大,每次收工,他都累得直喘,一向挺直的腰板也会微微打弯。

义务劳动,不向村里提要求

“原来路上的坑连拖拉机轮胎都能陷进去,走起来真叫一个难。现在坑没有了,都是他一点点垫平的。”站在村里一个名为“张家大山”的陡坡上,村书记张洪亮指着路面几处新鲜的填补痕迹告诉记者:“这是他前两天下雨的时候刚刚垫的,别看这么几个小坑,一天早上都干不完。这些年,都是他自己默默地修路,从没向村里提出过任何要求。”

最近几年,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大大改善,很多泥土路、砂石路被平整的水泥路取代,张洪勋的工作量减轻了不少,闲不下来的他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依然是砂石路的乡间便道。“别人下雨天往家里跑,只有他往外跑。戴着斗笠,穿着雨衣就出门了。”张洪亮介绍,由于很多砂石路的坑洼并不明显,雨天才能更快地凭着积水找到坑洼处,张洪勋就选择雨天出门,先用镐头将坑洼处打出一条排水沟,等天晴了再来修补。

有生之年,要把路一直修下去

“路平了,不仅自己方便,乡亲们出门行走也方便。我每天早上五点多出来,填填路,干点活,身上也舒服,就当锻炼身体了。”张洪勋说:“人多做点好事,不是坏事。”

刚开始修路时,家人邻居都不理解,还有人说风凉话。事实上,直到现在,在外打工的三个儿子偶尔回家探亲,仍会念叨“这么大年纪了,能不干就别干了”。面对各种质疑,张洪勋坚持了下来。时间长了,看到村边的道路铺平了、路好走了,村民享受到了老人修路为大家带来的福利,不仅理解了他,有时还会给他搭把手。

如今,在民风淳朴的张湾村,只要说起张洪勋,乡亲们言谈间无不充满对他的尊敬,夸他是个“大好人”。采访中,张洪亮回忆起一件小事。2011年,他刚刚从其它村调到这里当村干部,一次村里慰问困难户,几户被慰问的人家都在结束时提醒他“记得要去老张家”。张洪亮激动地对记者说:“这些年他为村里付出这么多,大家也许嘴上不说,但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88岁的张洪勋毕竟上了年纪,时间久了难免腰酸腿疼。每到这时,老伴就会唠叨,“你这把年纪了,又没人要求你,干嘛累成这样。”张洪勋坚称,路填好了,大家走着顺畅,比啥都好,“只要我还能干得动,我肯定会一直干下去。”(完)

14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