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高校毕业生, 蚌埠需要你!

2022-04-29 08:26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郝玉琳 通讯员 李玉柱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才资源做支撑。如何把我市高校毕业生“留在家”,把在外学子“喊回家”,为蚌埠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推动他们在蚌投资、创新创业,成为我市各级各部门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当前,我市高校毕业生留存情况并不理想,应届高校毕业生当年留存率只有10%左右,他们更多会选择到北上广深或者新一线、二线城市就业。

2022年“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赵海超根据调研情况,就如何留住毕业生提出建议。目前,市人社部门正在办理这项建议。

【代表声音】

多重原因造成“留蚌难”

市人大代表赵海超:当前我市高校毕业生“留蚌”有几个不利因素,一方面就业岗位吸引力不足,特别是像“双一流”高校大学生看重的信息技术、现代金融、高科技等产业的企业偏少;另一方面就业政策吸引力也不强,像毕业见习政策、创业资金扶持和咨询服务等政策措施不配套或不足。此外,企业自身也不是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知识分子比较看重的人文关怀、价值实现等方面,与毕业生的期待差距较大。

留蚌毕业生比例较低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政府角度,建议我市完善创业就业扶持体系,如在鼓励创业方面,能否由政府、企业、学校多方出资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创业项目。在搭建新平台招才引智方面,建议加快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建成市级集中、业务协同、资源共享、上下联动的“互联网+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新平台。还可以通过产教融合的方法,育才留才,鼓励毕业生本地就业。

【这样落实】

政策利好 “双向奔赴”

“这下压力减轻不少,当然就能腾出更多精力做好工作、实现自我发展。”4月20日,王成兵办好了自己的一项大事——2015年考上大学时,他申请了8000元的助学贷款,按照合同约定,2022年度开始偿还,整体偿还期限8年左右。但如今,享受到我市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他,不需要还款了。

“2019年毕业后,我就在安徽方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就业,从事机械方面的技术工作。虽然说薪资待遇方面还是不错的,但是8000元的贷款,也是一笔不小数目。”王成兵说,人社部门向他介绍了助学贷款代偿的政策,对毕业后在市区各类用人单位稳定就业、且一年后仍继续留在本市市区就业的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助学贷款尚未偿还的部分,我市每年根据还款计划予以全额代偿。“我的还款期就是从今年开始,这次申请办理之后,助学贷款就由政府帮我一次性的还掉了,我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技术钻研、事业发展,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留住我们的诚意。”王成兵感慨。

市人社部门持续落实中的、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有十项,项项干货,诚意满满。如就业见习岗位方面,计划在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募集2450个就业见习岗位,安排不少于1225名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见习期间,按每人每月不低于2000元标准给予见习人员生活补助;我市还招募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岗809个,吸纳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在街道、社区、乡镇等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岗位实现就业,2022年计划招募“三支一扶”人员37人,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70人。

为了鼓励企业和学生的“双向奔赴”,我市对中小微企业新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稳定用工6个月以上、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1000元/人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小微企业招用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并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小微企业,按其为高校毕业生实际缴纳单位部分的社会保险费给予企业补贴,最多不超过12个月。同时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与小微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就业补助资金给予高校毕业生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就业补贴。

对应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困难残疾人家庭、脱贫户家庭、防返贫监测户家庭、退捕渔民家庭、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残疾的高校毕业生以及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按1500元/人的标准一次性发放求职补贴。

政策宣传进校园、招聘服务进校园、就业指导进校园、创业服务进校园、技能培训进校园、困难帮扶进校园等活动……服务毕业生就业的一系列活动,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也在通过线上形式提供服务。而在今年9-12月份,我市还将集中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帮扶活动,将确保有就业意愿的2022届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不断线,确保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00%得到帮助。

“在支持创业方面,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以根据处在不同创业阶段免费参加有针对性的阶梯式创业培训,首次创办小微企业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由就业补助资金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可在户籍所在地或创业所在地申请最高额度为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在贷款期限内按规定由财政给予贴息。”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系列政策】

聚蚌留蚌,还有“几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鼓励引导毕业生留蚌方面,我市还准备实施“这几手”:实施青年人才聚蚌行动,鼓励社会机构引荐外地高校毕业生来蚌就业创业,对社会机构引荐外地高校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来我市企业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由企业所在县、区按照省内高校每人1000元、省外高校每人2000元标准给予民营人力资源机构补助。对社会机构引荐外地高校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来我市创办市场主体,由创业所在县、区最高给予2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对社会机构引荐外地高校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来我市创办市场主体,由县、区给予中介机构最高1万元的引荐奖励。

为鼓励驻蚌高校及我市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引导毕业生留蚌就业创业,对驻蚌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我市企业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驻蚌高校一次性奖补;对留蚌就业毕业生人数占本校当年毕业生总数的比例达到10%以上的、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奖补标准每人200元,最高奖补标准每人3000元。职业院校组织应届毕业生到我市企业就业且就业人数占本校当年毕业生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参加社会保险的,按每人400元标准给予职业院校一次性奖补;对留蚌就业毕业生人数占本校当年毕业生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奖补标准增加50元/人,最高奖补标准每人1500元。力争到2025年驻蚌高校毕业生留蚌就业创业率达到30%、职业院校毕业生留蚌就业创业率达到80%。奖励资金可以直接用于奖励驻蚌高校及我市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引导毕业生留蚌就业有贡献的人员。

208

蚌埠新闻网记者 郝玉琳 通讯员 李玉柱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才资源做支撑。如何把我市高校毕业生“留在家”,把在外学子“喊回家”,为蚌埠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推动他们在蚌投资、创新创业,成为我市各级各部门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当前,我市高校毕业生留存情况并不理想,应届高校毕业生当年留存率只有10%左右,他们更多会选择到北上广深或者新一线、二线城市就业。

2022年“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赵海超根据调研情况,就如何留住毕业生提出建议。目前,市人社部门正在办理这项建议。

【代表声音】

多重原因造成“留蚌难”

市人大代表赵海超:当前我市高校毕业生“留蚌”有几个不利因素,一方面就业岗位吸引力不足,特别是像“双一流”高校大学生看重的信息技术、现代金融、高科技等产业的企业偏少;另一方面就业政策吸引力也不强,像毕业见习政策、创业资金扶持和咨询服务等政策措施不配套或不足。此外,企业自身也不是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知识分子比较看重的人文关怀、价值实现等方面,与毕业生的期待差距较大。

留蚌毕业生比例较低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政府角度,建议我市完善创业就业扶持体系,如在鼓励创业方面,能否由政府、企业、学校多方出资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创业项目。在搭建新平台招才引智方面,建议加快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建成市级集中、业务协同、资源共享、上下联动的“互联网+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新平台。还可以通过产教融合的方法,育才留才,鼓励毕业生本地就业。

【这样落实】

政策利好 “双向奔赴”

“这下压力减轻不少,当然就能腾出更多精力做好工作、实现自我发展。”4月20日,王成兵办好了自己的一项大事——2015年考上大学时,他申请了8000元的助学贷款,按照合同约定,2022年度开始偿还,整体偿还期限8年左右。但如今,享受到我市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他,不需要还款了。

“2019年毕业后,我就在安徽方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就业,从事机械方面的技术工作。虽然说薪资待遇方面还是不错的,但是8000元的贷款,也是一笔不小数目。”王成兵说,人社部门向他介绍了助学贷款代偿的政策,对毕业后在市区各类用人单位稳定就业、且一年后仍继续留在本市市区就业的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助学贷款尚未偿还的部分,我市每年根据还款计划予以全额代偿。“我的还款期就是从今年开始,这次申请办理之后,助学贷款就由政府帮我一次性的还掉了,我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技术钻研、事业发展,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留住我们的诚意。”王成兵感慨。

市人社部门持续落实中的、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有十项,项项干货,诚意满满。如就业见习岗位方面,计划在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募集2450个就业见习岗位,安排不少于1225名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见习期间,按每人每月不低于2000元标准给予见习人员生活补助;我市还招募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岗809个,吸纳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在街道、社区、乡镇等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岗位实现就业,2022年计划招募“三支一扶”人员37人,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70人。

为了鼓励企业和学生的“双向奔赴”,我市对中小微企业新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稳定用工6个月以上、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1000元/人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小微企业招用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并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小微企业,按其为高校毕业生实际缴纳单位部分的社会保险费给予企业补贴,最多不超过12个月。同时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与小微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就业补助资金给予高校毕业生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就业补贴。

对应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困难残疾人家庭、脱贫户家庭、防返贫监测户家庭、退捕渔民家庭、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残疾的高校毕业生以及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按1500元/人的标准一次性发放求职补贴。

政策宣传进校园、招聘服务进校园、就业指导进校园、创业服务进校园、技能培训进校园、困难帮扶进校园等活动……服务毕业生就业的一系列活动,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也在通过线上形式提供服务。而在今年9-12月份,我市还将集中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帮扶活动,将确保有就业意愿的2022届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不断线,确保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00%得到帮助。

“在支持创业方面,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以根据处在不同创业阶段免费参加有针对性的阶梯式创业培训,首次创办小微企业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由就业补助资金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可在户籍所在地或创业所在地申请最高额度为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在贷款期限内按规定由财政给予贴息。”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系列政策】

聚蚌留蚌,还有“几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鼓励引导毕业生留蚌方面,我市还准备实施“这几手”:实施青年人才聚蚌行动,鼓励社会机构引荐外地高校毕业生来蚌就业创业,对社会机构引荐外地高校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来我市企业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由企业所在县、区按照省内高校每人1000元、省外高校每人2000元标准给予民营人力资源机构补助。对社会机构引荐外地高校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来我市创办市场主体,由创业所在县、区最高给予2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对社会机构引荐外地高校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来我市创办市场主体,由县、区给予中介机构最高1万元的引荐奖励。

为鼓励驻蚌高校及我市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引导毕业生留蚌就业创业,对驻蚌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我市企业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驻蚌高校一次性奖补;对留蚌就业毕业生人数占本校当年毕业生总数的比例达到10%以上的、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奖补标准每人200元,最高奖补标准每人3000元。职业院校组织应届毕业生到我市企业就业且就业人数占本校当年毕业生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参加社会保险的,按每人400元标准给予职业院校一次性奖补;对留蚌就业毕业生人数占本校当年毕业生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奖补标准增加50元/人,最高奖补标准每人1500元。力争到2025年驻蚌高校毕业生留蚌就业创业率达到30%、职业院校毕业生留蚌就业创业率达到80%。奖励资金可以直接用于奖励驻蚌高校及我市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引导毕业生留蚌就业有贡献的人员。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