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两封“家书” 见证沪蚌同心战疫情

2022-05-06 07:17   

写给家中幼子的家书

亲爱的顺宝贝:

不经意间离家已半月,这里一切安好。上海的叔叔阿姨们都很友善,我的工作早已步入正轨,生活保障也在逐渐完善,只是工作之余会有点想念你。

我知道对于我的匆忙离别你有一些小情绪,想到临别时你挂满泪珠的小脸,我的心里也是万分不舍。可我不仅仅是妈妈、妻子、女儿,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和检验工作者。既然从医就选择了奉献,正如每一个医学生刚入学时宣誓的那样:“我决定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的,用尽自己的全力与病毒赛跑。这里有和你一样大的小宝贝,他们因为疫情也要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分开,我想帮助他们早日团聚,你一定也是同意的。

离别时你虽依依不舍却还是含泪告别:“妈妈,你一定不要生病,平平安安的回来”,我身边的叔叔阿姨都夸你是个十足的小暖男。听爸爸说,你每天可以独立吃早餐、在约定的时间出门上学,晚上能独自入睡……感谢你能在妈妈不在的这段时间将自己照顾得那么好。

虽然相隔千里,却时时牵挂着你,我会每天想念你。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想陪着你和爸爸,游山游水游天下。

这是蚌医二附院检验科医生韩玮玮在4月19日写给儿子的家书。信中充满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同时也有一名医护人员对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3月底,上海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韩玮玮和同事主动请缨,出征上海,援助当地抗击疫情。4月2日晚上,韩玮玮接到上级通知,去一线,援助上海抗疫。

这场“逆行”,韩玮玮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只有上幼儿园的儿子抱着她泪流满面,哭得难舍难分。母亲听说女儿要去上海了,二话不说给韩玮玮添置了一大包用品。爱人知道妻子要去支援,亲自把韩玮玮送到集合点,让她安心工作,注意身体,家中一切有他,简单的告别胜过千言万语。

韩玮玮和“战友”们一路热血沸腾地赶到上海,对即将投入的战斗紧张又期待。入住酒店安顿好后,她和同事们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当时正是上海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期,韩玮玮的工作是核酸采集样本检测,每天要在在实验室中面对数以万计的粉红色试管,每天都能直接检测到阳性样本,异常严峻的形势让她们始终高度紧张。

“伙伴们不分昼夜做了三天核酸,上海这轮疫情暴发后,我们主动请缨来到这里与无数检验人一起战斗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配置试剂、加样、提取、扩增、结果分析,哪里有缺口我们就顶上,这是我们检验人最神圣的使命。”韩玮玮看来,作为医护人员既然选择了白衣执甲,就必须勇敢担当。自己做了最正确的选择。

做检测、配试剂一坐就是7、8个小时;加样、转板平均每人每晚三四千管的检测量。因为长时间按加样枪,检测人员几乎都在忍受拇指关节的疼痛,手指磨破了皮就贴上创可贴继续工作。但大家没有一个叫苦,并且视这些疼痛、伤口为“勋章”。

韩玮玮(左三)和小伙伴们在上海合影留念。

为了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增加空间利用率,检测仪器被摆上了置物架,韩玮玮要频繁地蹲下起立,一个班下来腿和脚都是浮肿的。在结果分析环节,在嘈杂的机器运营声中她和“战友”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每天对着上万份曲线图,报告、复检,下班后头晕脑胀。

在自己的抗疫日记中,韩玮玮写到:这么累,图啥?这难道不是每个检验人的良知和责任吗?默默耕耘着每一份检验报告,我们不迷恋外在的光环,只追求内心的强大。就像每个医学生刚入学时宣誓的那样:我决定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的,竭尽全力,用尽自己的全力和病毒赛跑。

4月19日那天,韩玮玮因为太思念儿子,在休息时间给儿子写下家书,请丈夫把这封信念给儿子听。“这次分离,对我和孩子都是考验,也是一次很难得、很宝贵的机会。我们的亲子关系应该因此变得更亲密,儿子也应该从这次经历中,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了解到妈妈有更大的责任和使命。”韩玮玮说,儿子从出生就一直是她带的比较多,母子二人还从没有过这么长时间的分离,这次援沪让她和儿子各自都收获了成长。

写给上海“家人”的家书

在上海抗疫期间,除了给儿子写过一封家书。韩玮玮还给上海的“家人”们写过另一封家书。

疫情中的上海,无数来自各条战线上最基层的普通员工,用自己的智慧与胆识、责任和担当,勇敢地走上一线,筑起抗疫“长城”,让这座英雄的城市,处处闪耀着暖暖的力量。

韩玮玮和同事们一到上海就入住在南京饭店,酒店所有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他们,并在以后也竭尽全力做好了韩玮玮等医护人员的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

“记得我们初到酒店门口,你西装笔挺、气度非凡的样子;记得你电话中疲惫嘶哑的声音;记得你在得知我们即将连续12小时夜班,但酒店已无晚饭供应,立刻让工作人员准备5碗馄饨时雷厉风行送餐时礼貌地敲门和那句温柔的‘请您用餐’;记得离别时你依依惜别的样子;记得你们付出的点点滴滴,你们是最棒的团队!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感谢!”

这是在转移到另一家酒店前,韩玮玮给南京饭店的工作人员写下的“家书”。感激和不舍之情溢出信件。

“我们在那家酒店虽然只住了几天,但每一个工作人员都非常热情地照顾我们。在物资供应紧缺的时候,竭尽全力保证了医护人员的供应和需求。”韩玮玮说,酒店的送餐人员、服务人员也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每天的工作量也很大,但对所有医护人员的服务都很精细,让大家感觉到了家人一般的温暖。真心换真情,离开时,韩玮玮和“战友”们都很不舍,于是就有了这一封“家书”。

在上海抗疫的这段时间里,韩玮玮说自己感受到最多的就是沪蚌同心战疫,双向奔赴的温暖。参加上海抗疫“半月”以后,所有的一切皆已步入正轨,每天的作息表就是夜班—休息—学习—夜班。“上海这边检验所的老师们对于我们的到来很是欢迎和关照,当下上海每个检验所都是超负荷运转,但上海这边的老师们见到我们总是会真诚地说谢谢。我们回馈的只能是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质量。”韩玮玮说,在上海抗疫这个“阴阳两隔”的关键期,当地检验所的老师们一边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尽量帮他们协调解决各种问题,也会在业务上提醒他们,不要抢速度,要保证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才能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种互相鼓励、互相关心,让大家更坚定,更有力量,相信抗疫胜利的曙光就在不远的前方。

117

写给家中幼子的家书

亲爱的顺宝贝:

不经意间离家已半月,这里一切安好。上海的叔叔阿姨们都很友善,我的工作早已步入正轨,生活保障也在逐渐完善,只是工作之余会有点想念你。

我知道对于我的匆忙离别你有一些小情绪,想到临别时你挂满泪珠的小脸,我的心里也是万分不舍。可我不仅仅是妈妈、妻子、女儿,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和检验工作者。既然从医就选择了奉献,正如每一个医学生刚入学时宣誓的那样:“我决定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的,用尽自己的全力与病毒赛跑。这里有和你一样大的小宝贝,他们因为疫情也要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分开,我想帮助他们早日团聚,你一定也是同意的。

离别时你虽依依不舍却还是含泪告别:“妈妈,你一定不要生病,平平安安的回来”,我身边的叔叔阿姨都夸你是个十足的小暖男。听爸爸说,你每天可以独立吃早餐、在约定的时间出门上学,晚上能独自入睡……感谢你能在妈妈不在的这段时间将自己照顾得那么好。

虽然相隔千里,却时时牵挂着你,我会每天想念你。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想陪着你和爸爸,游山游水游天下。

这是蚌医二附院检验科医生韩玮玮在4月19日写给儿子的家书。信中充满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同时也有一名医护人员对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3月底,上海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韩玮玮和同事主动请缨,出征上海,援助当地抗击疫情。4月2日晚上,韩玮玮接到上级通知,去一线,援助上海抗疫。

这场“逆行”,韩玮玮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只有上幼儿园的儿子抱着她泪流满面,哭得难舍难分。母亲听说女儿要去上海了,二话不说给韩玮玮添置了一大包用品。爱人知道妻子要去支援,亲自把韩玮玮送到集合点,让她安心工作,注意身体,家中一切有他,简单的告别胜过千言万语。

韩玮玮和“战友”们一路热血沸腾地赶到上海,对即将投入的战斗紧张又期待。入住酒店安顿好后,她和同事们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当时正是上海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期,韩玮玮的工作是核酸采集样本检测,每天要在在实验室中面对数以万计的粉红色试管,每天都能直接检测到阳性样本,异常严峻的形势让她们始终高度紧张。

“伙伴们不分昼夜做了三天核酸,上海这轮疫情暴发后,我们主动请缨来到这里与无数检验人一起战斗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配置试剂、加样、提取、扩增、结果分析,哪里有缺口我们就顶上,这是我们检验人最神圣的使命。”韩玮玮看来,作为医护人员既然选择了白衣执甲,就必须勇敢担当。自己做了最正确的选择。

做检测、配试剂一坐就是7、8个小时;加样、转板平均每人每晚三四千管的检测量。因为长时间按加样枪,检测人员几乎都在忍受拇指关节的疼痛,手指磨破了皮就贴上创可贴继续工作。但大家没有一个叫苦,并且视这些疼痛、伤口为“勋章”。

韩玮玮(左三)和小伙伴们在上海合影留念。

为了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增加空间利用率,检测仪器被摆上了置物架,韩玮玮要频繁地蹲下起立,一个班下来腿和脚都是浮肿的。在结果分析环节,在嘈杂的机器运营声中她和“战友”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每天对着上万份曲线图,报告、复检,下班后头晕脑胀。

在自己的抗疫日记中,韩玮玮写到:这么累,图啥?这难道不是每个检验人的良知和责任吗?默默耕耘着每一份检验报告,我们不迷恋外在的光环,只追求内心的强大。就像每个医学生刚入学时宣誓的那样:我决定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的,竭尽全力,用尽自己的全力和病毒赛跑。

4月19日那天,韩玮玮因为太思念儿子,在休息时间给儿子写下家书,请丈夫把这封信念给儿子听。“这次分离,对我和孩子都是考验,也是一次很难得、很宝贵的机会。我们的亲子关系应该因此变得更亲密,儿子也应该从这次经历中,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了解到妈妈有更大的责任和使命。”韩玮玮说,儿子从出生就一直是她带的比较多,母子二人还从没有过这么长时间的分离,这次援沪让她和儿子各自都收获了成长。

写给上海“家人”的家书

在上海抗疫期间,除了给儿子写过一封家书。韩玮玮还给上海的“家人”们写过另一封家书。

疫情中的上海,无数来自各条战线上最基层的普通员工,用自己的智慧与胆识、责任和担当,勇敢地走上一线,筑起抗疫“长城”,让这座英雄的城市,处处闪耀着暖暖的力量。

韩玮玮和同事们一到上海就入住在南京饭店,酒店所有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他们,并在以后也竭尽全力做好了韩玮玮等医护人员的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

“记得我们初到酒店门口,你西装笔挺、气度非凡的样子;记得你电话中疲惫嘶哑的声音;记得你在得知我们即将连续12小时夜班,但酒店已无晚饭供应,立刻让工作人员准备5碗馄饨时雷厉风行送餐时礼貌地敲门和那句温柔的‘请您用餐’;记得离别时你依依惜别的样子;记得你们付出的点点滴滴,你们是最棒的团队!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感谢!”

这是在转移到另一家酒店前,韩玮玮给南京饭店的工作人员写下的“家书”。感激和不舍之情溢出信件。

“我们在那家酒店虽然只住了几天,但每一个工作人员都非常热情地照顾我们。在物资供应紧缺的时候,竭尽全力保证了医护人员的供应和需求。”韩玮玮说,酒店的送餐人员、服务人员也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每天的工作量也很大,但对所有医护人员的服务都很精细,让大家感觉到了家人一般的温暖。真心换真情,离开时,韩玮玮和“战友”们都很不舍,于是就有了这一封“家书”。

在上海抗疫的这段时间里,韩玮玮说自己感受到最多的就是沪蚌同心战疫,双向奔赴的温暖。参加上海抗疫“半月”以后,所有的一切皆已步入正轨,每天的作息表就是夜班—休息—学习—夜班。“上海这边检验所的老师们对于我们的到来很是欢迎和关照,当下上海每个检验所都是超负荷运转,但上海这边的老师们见到我们总是会真诚地说谢谢。我们回馈的只能是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质量。”韩玮玮说,在上海抗疫这个“阴阳两隔”的关键期,当地检验所的老师们一边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尽量帮他们协调解决各种问题,也会在业务上提醒他们,不要抢速度,要保证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才能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种互相鼓励、互相关心,让大家更坚定,更有力量,相信抗疫胜利的曙光就在不远的前方。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