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赵丽娜 文/图
【阅读提示】
时间,让探索的步伐愈发坚定。
2020年,在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果验收中,我市入选优秀前十地区,获得奖励资金100万元;
2021年,我市大力培育发展养老健康产业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
2022年,“公益创投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经验做法,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这条路,我市一直在前进,一直在探索。市政府专门成立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民生工程和目标考核内容。鼓励政府购买服务,支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领域,社会公益组织、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保障人人享受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服务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闪闪发光的社会公益组织
悠扬的歌声飘荡在楼道里。门敲得有点费劲,房门外的周枫笑着对同伴说:“周大姐又陶醉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啦。”
门开了,周大姐手里的麦克风还没来得及放下,“快进来,可有几天没见了。”边说边把大伙儿往屋里领。大家也不客套,各自搬板凳坐下,“大姐我看到你最新发的文章了,给你点赞。”“我最近打算学个乐器,准备试试二胡。”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得亲切又自然。
眼前的这位周大姐叫周孝群,是位70多岁的老人。从她的精神状态,丝毫看不出曾经是个抑郁症患者。十年前,相继经历丈夫车祸去世、儿子病逝的极度悲痛,每天把自己困在房间内,满脑子都是轻生的念头。“多亏了他们这些志愿者,三天两头往家里跑,给我关爱,让我有活下去的勇气,也彻底改变了我。”周孝群说的就是前来看望她的周枫和她的稳恒者公益协会。
“老年人需要被关爱,尤其是独居老人特别需要陪伴和精神慰藉。”会长周枫说,关注养老问题是协会的主要服务方向,如何能够让老人的需求得到满足?他们改变了以往爱心志愿者上门送物资的单一模式,采取项目制的形式实现定制服务。为此专门打造了“爱老孝心行”为老服务项目,里面包含关爱抗战老兵、烈士父母、黄手环行动等子项目,对服务进行优化和细分,陪伴类、服务类等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让有需求的老人得到真正的关爱和帮助。
公益协会志愿者上门为老人进行心灵呵护。
“小沙,你又来啦。”78岁的刘宝荣眼睛看不见,但凭声音就认出前来看她的人。“声音太熟了,三天两头往这跑,都是老朋友了。”面对记者的疑问,老人笑着说。
前来看望老人的小沙叫沙启娟,蚌埠市善星公益协会的秘书长,做了很多年养老服务公益事业,非常了解老人到底需要什么。她回忆,几年前,一次过节去养老院看望老人,一位男性老者突然大哭起来,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想让他们离开。沙启娟当时就想,比起物质需求,更多的老人需要的是陪伴,于是有了“老人心灵呵护与陪伴”这个理念,真正走近老人,陪伴老人。
如何快速走近老人?怎样保护老人的隐私?陪伴老人十大技术、十八条行为规范等等,善星公益协会服务老人渐渐有了一套方法和制度,也以项目的形式加以规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现在已经成长为400多人的志愿服务大家庭,为老人们送去心灵呵护。
品牌项目引领成为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工作的一大特色。政府积极引导,市民政部门连续开展了四届公益创投项目大赛,创投资助标准也由每个项目最高2万元提高到6万元。打造了诸如“爱老孝心行”“关爱空巢老人居家养老计划”等16个具有蚌埠特色的为老服务项目,极大提升了社会组织为老服务的水平。“每年拿出三四十万福彩公益金、慈善总会捐助资金去奖励获奖的公益组织,我们的目的就是培育更专业的社会组织,引导和鼓励更多的有爱心有担当的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养老事业。”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负责人殷月表示。
让社区养老服务叫好又叫座
音乐响起,70多岁的王阿玲踏着节奏舞动起来,胳膊腿舒展开来,全情投入,格外享受。
“太想念这个舞蹈室了,天天期盼能来,终于如愿了。”让王阿姨惦记的地方是蚌山区养老服务中心。由于疫情影响,一直没能正常开放,这两天刚接到可以正常营业的通知,王阿姨和她的伙伴们第一时间就赶到了。这边刚开放,那边舞蹈班就开起来了。“在这里跳两年了,老师教得有耐心,特别适合老年人,大家伙在一起开心。”
隔壁教室的书画课堂也忙得不亦乐乎,洪祖权老人把刚刚绘就的一幅《淮河春景图》拿给记者看,“现在吃喝都不愁,主要是精神需求,疫情之前这个书画室我们天天都来。”
三十多平方米的书画室,大大小小的画作挂满了四面墙,中间几张书桌上,笔墨纸砚摆放得整齐有序。“这里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安徽财经大学退休教授郭新华是书画爱好者,他说退休后身体硬朗,就想找事做。他们就利用自己的专长,通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组织参加书画公益活动,自己精神得到慰藉,也发挥余热为社会作贡献。
位于丽都园小区内的蚌山区养老服务中心是我市较大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三层楼,功能齐全、干净整洁。中心有大食堂,可以选择堂食和送餐,为周边社区老年人吃饭提供便利;声乐、舞蹈、书画、棋牌、图书室、保健、老年学堂等分区,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活动。
最先进的是智能化信息平台服务中心,几条热线随时接收到全区及周边老人的实际需求,工作人员在线记录,然后派单给老人所在小区附近的服务人员,服务结束后在平台上反馈完成情况。商品代购、家政服务、上门探视等等,只要有需求,服务人员都能满足。
“刚开始一天接不到一单,现在一天都能接六七十单,越来越多的老人了解、接受这种服务形式。”运营蚌山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壹智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培红说,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存在的价值就是解决老人的真正需求,这是个值得投入精力好好去做的事业。
蚌山区养老服务中心舞蹈室
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是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举措,聚焦需求,优化运营,加大日间照料、助餐配送等服务,民政部门对符合条件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给予每年3万至10万元运营补贴。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优秀的运营机构。在我市,有一定规模的服务中心基本是第三方机构在运营。
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多年,王培红见证了我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由少到多,由小变大,功能日渐完善的变化,政府投入的力度也在逐年增加,但是不可否认,补贴和支持力度相对有限,“光靠养老方面的项目补贴肯定不够,民政、残联、卫健等各类项目都做,通过其他方式维持运营成本。”王培红说,很多老年人的观念也需要改变,智慧化养老的方式还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当越来越多的老人走进养老中心,走上信息化服务平台,居家养老服务就会是一个飞跃。
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
在蚌埠,60岁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为59.4万,占常住人口的18.03%。“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大”,市民政局养老服务中心吕志峰表示,完善“兜底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养老服务供给层次,是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鼓励政府购买服务,支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中来。
“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尚处于探索阶段,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成后运营效益尚未完全发挥。”在我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市养老服务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优质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困难老年人支付能力不足,部分老年人消费习惯和观念亟待更新。
对此,市政府出台《蚌埠市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2021—2023年)行动计划》,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菜单式服务包为主要形式,引导专业化养老服务进家庭。明确购买服务对象、服务标准、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经费保障等,规范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工作。支持各县区建设连锁化运营、标准化管理的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鼓励发展社区嵌入式小微养老机构。
“作为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城市,我们这方面工作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加大政策落实的力度,拓展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和内容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从社区工作岗位退休后,致力于老年人公益活动、走遍全市社区养老中心做调研的养老公益人纪侠如是说。
关于大力培育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负责人许德军介绍,将在市、县(区)建立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供应商库,不区分营利性质、注册地、经营规模,引导鼓励各类养老服务主体入库。每年对入库服务供应商根据老年人服务评价结果进行考核并末位淘汰。争取到2023年底前,培育和打造1—2个在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养老服务领域品牌。
“走智慧化养老之路,建立健全老年人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动养老服务信息纵向贯通、横向对接。”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刘雪洁表示,“十四五”期间,市、县级福彩公益金55%以上将用于支持养老服务发展,重点向专业照护服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农村养老服务等领域倾斜,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100%;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590户;街道老年食堂覆盖率100%;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55%以上,合力打造“珠城颐养”幸福城市,努力提升老年人养老服务获得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