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限塑”升级“禁塑”,蚌埠向白色污染宣战 已列出“时间表”

2019-07-23 07:50

蚌埠新闻网记者 李扬 杨露露

上周,蚌埠日报A1版一则《蚌埠在全省率先开展“禁塑”》的消息发出后,迅速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

由“限”到“禁”,向白色污染宣战,向绿色发展要生产力。随着《关于推广应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防止白色污染的实施意见》的出台,蚌埠在全省先行先试探索建立“禁塑”长效机制,将着力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白色污染”,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做出表率。

蚌埠使用塑料制品的情况如何?开展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推广应用工作意义何在?蚌埠“禁塑”将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农贸市场,并采访生态环保专业人士对《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

现状:全市塑料用品产销数或超20万吨

7月20日傍晚,记者在位于宏业路的一家农贸市场看到,进来买菜的市民,大部分都是两手空空,而从农贸市场出来的市民则都用大大小小的塑料袋装着蔬菜。家住安财大商学院校内的陈女士带着帆布袋前来买菜,逛了一圈,帆布袋里塞满了用塑料袋装着的猪肉和蔬菜。“我也知道塑料袋属于白色垃圾,平时也比较注意这个,但是总不能把肉和菜直接放在一起吧?”陈女士如是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而在不远处的饮食群,记者看到,无论是打包还是就地用餐,摊主都会主动给顾客提供塑料袋。记者在这里走上一圈发现,桌椅上到处都是顾客留下的塑料袋。

塑料袋、塑料餐具、农用地膜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中,塑料袋使用量最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实施意见》出台前,有关专家曾对蚌埠几种塑料用品需求量进行了估算,2017年全国塑料产量已经突破7500万吨,按13.9亿人口估算,人均54公斤,蚌埠人口381万人,估算蚌埠地区产销数约20.6万吨。其中,全国农地膜消费约200万吨,按上述人口数字折算蚌埠地区产销数约5482吨;全国快递袋400亿只,约合60万吨,按上述人口数字折算蚌埠地区产销数约1645吨;全国快餐盒231万吨,按上述人口数字折算蚌埠地区产销数约6332吨;全国购物袋每天约30亿只,全年10950亿只,约合550万吨,按上述人口数字折算蚌埠地区产销数约1.5万吨;以上品种合计28459吨。

“大量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会造成视觉污染和潜在危机两方面的危害。”市发改委环资科科长许海涛分析,散落在城市中、人们随手丢弃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观造成破坏,给人们带来不好的视觉刺激。而“潜在危机”则是指不易回收、难以降解的塑料废弃物带来的环境问题,进入自然环境后,塑料制品遇高温会分解出有毒物质,对人体和动物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

“禁塑”:蚌埠列出“时间表”

目前,国家、省均未出台有关全面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及塑料制品的法律法规、意见方案。自2008年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许海涛告诉记者,此次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禁塑”工作,将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原则,分行业分类别由限制到逐步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不断扩大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使用范围,由“限”到“禁”在全省先行先试建立“禁塑”长效机制。

事实上,早在去年,我市就以淮上区作为试点开展可降解塑料推广使用工作。2018年,淮上区机关事业单位共购买使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袋25530只。今年以来,尤其是启动“禁塑工作”以来,我市已有多个机关部门购买使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袋和水杯。“全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单位的带头示范,将有力推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推广工作全面实施。”许海涛认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我市出台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生物基可降解制品推广应用工作的时间表——

2019年7月底前,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等单位全面禁止购买、使用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全部采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袋替代;9月底前,禁止购买、使用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餐盒、塑料杯,全部采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

2019年12月底前,民办学校、民营医院、大型超市、大型商场等单位和场所禁止提供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盒、塑料杯,全部采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

2020年12月底前,实现《蚌埠市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推广目录》所列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在全市范围内对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100%替代。适时在全市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盒、塑料杯。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推广应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 将成为蚌埠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有力举措,成为防止白色污染危害的重要抓手。”许海涛表示。(完)


214

蚌埠新闻网记者 李扬 杨露露

上周,蚌埠日报A1版一则《蚌埠在全省率先开展“禁塑”》的消息发出后,迅速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

由“限”到“禁”,向白色污染宣战,向绿色发展要生产力。随着《关于推广应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防止白色污染的实施意见》的出台,蚌埠在全省先行先试探索建立“禁塑”长效机制,将着力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白色污染”,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做出表率。

蚌埠使用塑料制品的情况如何?开展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推广应用工作意义何在?蚌埠“禁塑”将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农贸市场,并采访生态环保专业人士对《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

现状:全市塑料用品产销数或超20万吨

7月20日傍晚,记者在位于宏业路的一家农贸市场看到,进来买菜的市民,大部分都是两手空空,而从农贸市场出来的市民则都用大大小小的塑料袋装着蔬菜。家住安财大商学院校内的陈女士带着帆布袋前来买菜,逛了一圈,帆布袋里塞满了用塑料袋装着的猪肉和蔬菜。“我也知道塑料袋属于白色垃圾,平时也比较注意这个,但是总不能把肉和菜直接放在一起吧?”陈女士如是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而在不远处的饮食群,记者看到,无论是打包还是就地用餐,摊主都会主动给顾客提供塑料袋。记者在这里走上一圈发现,桌椅上到处都是顾客留下的塑料袋。

塑料袋、塑料餐具、农用地膜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中,塑料袋使用量最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实施意见》出台前,有关专家曾对蚌埠几种塑料用品需求量进行了估算,2017年全国塑料产量已经突破7500万吨,按13.9亿人口估算,人均54公斤,蚌埠人口381万人,估算蚌埠地区产销数约20.6万吨。其中,全国农地膜消费约200万吨,按上述人口数字折算蚌埠地区产销数约5482吨;全国快递袋400亿只,约合60万吨,按上述人口数字折算蚌埠地区产销数约1645吨;全国快餐盒231万吨,按上述人口数字折算蚌埠地区产销数约6332吨;全国购物袋每天约30亿只,全年10950亿只,约合550万吨,按上述人口数字折算蚌埠地区产销数约1.5万吨;以上品种合计28459吨。

“大量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会造成视觉污染和潜在危机两方面的危害。”市发改委环资科科长许海涛分析,散落在城市中、人们随手丢弃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观造成破坏,给人们带来不好的视觉刺激。而“潜在危机”则是指不易回收、难以降解的塑料废弃物带来的环境问题,进入自然环境后,塑料制品遇高温会分解出有毒物质,对人体和动物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

“禁塑”:蚌埠列出“时间表”

目前,国家、省均未出台有关全面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及塑料制品的法律法规、意见方案。自2008年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许海涛告诉记者,此次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禁塑”工作,将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原则,分行业分类别由限制到逐步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不断扩大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使用范围,由“限”到“禁”在全省先行先试建立“禁塑”长效机制。

事实上,早在去年,我市就以淮上区作为试点开展可降解塑料推广使用工作。2018年,淮上区机关事业单位共购买使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袋25530只。今年以来,尤其是启动“禁塑工作”以来,我市已有多个机关部门购买使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袋和水杯。“全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单位的带头示范,将有力推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推广工作全面实施。”许海涛认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我市出台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生物基可降解制品推广应用工作的时间表——

2019年7月底前,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等单位全面禁止购买、使用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全部采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袋替代;9月底前,禁止购买、使用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餐盒、塑料杯,全部采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

2019年12月底前,民办学校、民营医院、大型超市、大型商场等单位和场所禁止提供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盒、塑料杯,全部采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

2020年12月底前,实现《蚌埠市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推广目录》所列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在全市范围内对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100%替代。适时在全市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盒、塑料杯。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推广应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 将成为蚌埠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有力举措,成为防止白色污染危害的重要抓手。”许海涛表示。(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