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索利洋:创新驱动,为“机器人”插上腾飞之翼

2022-09-16 08:47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何沛       

在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今天,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成了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随着科技的进步,以智能科技和AI技术替代传统简单重复劳动,成为了新的解决之道,智能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多的进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国家有关政策,结合当地产业转型需求与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系列政策利好吸引了一些机器人企业先后落户,安徽省配天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明星”企业。索利洋作为安徽省配天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CEO,多年来,带领团队不断拼搏,推动着机器人产业朝着“世界级”目标前行,让中国科技引领世界发展。

开荒拓土:让梦想照见现实

索利洋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毕业之后便顺利进入外企工作。

2010年,正是智能制造行业风起之时。

索利洋相信,中国人也能做机器人,并做得不比外国人差。于是,索利洋和5个北大清华的校友组团走出外企,抱着为民族工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初心,加入大富配天集团,转行投身于智能制造行业,组建了配天机器人北京研发中心。

“当初创业最大的情怀,是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在我们看来大有可为。需要一个具备创新的团队专注这方面,以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做一个中国人自己的机器人。”回首创业初衷,索利洋说,选择民族企业和外企最大的区别在于,在民族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把知识运用在中国大地上。

转投于一个没有任何“前车之鉴”的新兴产业,凭借的不只是一腔热血,也需要现实对理想的支撑。

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的机器人行业起步较晚,而且是典型的“三高”行业,技术壁垒高、研发资金需求大而且回报周期长。面对行业的未知和风险,常见的是望而却步,索利洋却是少有的勇于探索和执着于技术梦想的人。

“拥有核心技术是关键。工业机器人必须完全掌握软硬件核心技术。”索利洋表示,工业机器人发展进程中,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自主原创开发,加速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化,才能打破技术壁垒,为机器人产业提供持久生命力,让中国从工业机器人大国向强国转变。”

索利洋和团队小伙伴们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在研发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实现了科技的“逆风翻盘”。

不断探索:坚持自主原创

核心技术只有自主原创才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永动机”。

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作为工业机器人本体的三大关键零部件,直接影响机器人的性能和质量。

“配天机器人自2010年成立之初,就一直在走独立自主的正向研发之路,这在机器人行业是个异类。当时,大多是买国外的机器人来拆,反向工程是主流。”索利洋告诉记者,他们的团队很年轻,七八个年轻人敢于尝试、敢于试错。当年,一切从零开始,没有任何技术积累,没有任何指导,仅仅是靠自己摸索着往前走。最终,从机械硬件到软件算法全部自己研发。

2010年6月,配天机器人北京研发中心第一代机器人开始研发,用了8个月时间,实现了在IPad上画画。

第一台机器人首先自研的是机器人的“大脑”控制系统,从无到有的成功为“跨界团队”打了一剂“强心针”。

“第一代机器人的主要的研发目的是验证我们的一些想法,因为那时候我们没做过机器人,所以说机器人能够动起来,我们能控制它,当时团队就十分高兴。但毕竟产品的控制软件算法不成熟,样机在工厂调试的时候出现了机器人失控,万幸没有人员受伤,这次事故也为后来的研发安全敲响了警钟。”索利洋说道。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2011年2月,团队开始重新设计负载50公斤的第二代机器人。不仅使用了自研的控制系统软件,还触及核心部件,工业机器人的“心脏”——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潜心研发一年,却以失败告终。

“第二代机器人在研发时,我们引入了太多新的东西,这些自己开发的核心模块并没有成熟就拿来用,这也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教训,做产品研发不能着急,必须要把核心模块做成熟了才能用。”总结经验后,整个团队用了5年的时间潜心打磨自主研发的机器人的本体设计、控制系统和核心部件。

直到2016年,经过不断的测试和性能提升,成熟稳定的第三代机器人终于“拨云见日”推向市场。

抢抓机遇:助推机器人产业腾飞

配天机器人发展至今十二年,坚持将技术研发作为公司的核心驱动力,定义并不断完善产品开发流程,建立了具有整体系统设计、核心算法开发、软件系统开发、硬件电路开发、机械传动及结构设计、工业设计以及产品功能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测试能力的高素质研发团队,产品和业务覆盖全系列工业机器人、伺服系统、数控系统、视觉系统、自动化集成等多个领域。

如今,配天六轴机器人在产品性能方面,稳定性、精准度均可比肩ABB、KUKA(库卡)、FANUC(发那科)、YASKAWA(安川)行业“四大家族”,可以满足各类行业的各种工艺需求;产品研发方面,国产化程度达到90%以上,持有800余项专利(含200余项发明专利)及60余项软件著作权,目前参与制定中的国家标准有30余项。

除了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和本体的研发,配天机器人开发了具有全球首创的系统集成案例“无源滤波器自动化智能柔性装配生产线”和“粉针剂类药品自动投料系统”并已投入量产。开发的协作机器人MoKi 5,便携轻巧且可以应用各类场景,能够完美实现人机协作。在即将召开的世界制造业大会上,配天的硬核科技将进行全方位展示。

“任何一个行业从新兴到变革,都会经历一番大浪淘沙。团队的目标不是仅仅做出一个能用的机器人,而是将它当作一个工艺品来打磨。我们要永远像创业第一天那样思考,追求极致,才能在市场洗牌的过程中存活下来。”索利洋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目标是打造中国高端机器人领导品牌,实现以自主技术体系打造的中国“FANUC”,为推进中国智能制造贡献力量。                                                                                                                    

126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