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万名执委进万家 “她”力量为基层社会治理加载柔性引擎

2022-09-20 08:36 蚌埠新闻网  

蚌报融媒体记者 郝玉琳 许旭 文/图                 

她们,将法律知识融入妇情家事,守护妇女合法权益,通过多元化解让激烈的家庭矛盾得以消弭;她们,敲门入户走访排查,关爱女性从“心”开始,用一簇簇热情让曾经冰封的心有了新的依靠;她们,向踟蹰在人生低谷的女性伸出援手,用知识和技能擎起希望之光,助力每一位女性的奋斗梦想。

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蚌埠市妇联执行委员。今年,市妇联选举产生乡镇(街道)妇联执委1644名,村(社区)妇联执委10260名。依托这些深深扎根在基层妇女群众身边的执委,市妇联广泛开展“万名执委进万家、访妇情、暖民心、创幸福”活动,了解妇女所需,解决妇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1万余名妇联执委深入村居家庭,已点对点联系妇女17111人,入户排查走访21035次,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5302件。

探视权 牵挂离异母亲的心

握着16年没见的儿子的手,禹会区马城镇的郭女士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自从儿子2岁多时与前夫离婚,郭女士已经16年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虽然依据法院判决,她享有探视权,但在和前夫的巨大矛盾纠纷中,她的探视一次也没有成功。无尽的思念,日夜啃噬着母亲的心,却又一天天把年幼的孩子心目中母亲的样子逐渐抹去……直到这个夏天,得知儿子已经考上大学,马上要离开蚌埠,郭女士又一次来到法庭要求探视。这次,她发现“马大嫂志愿服务队”能帮上她的忙。

张莉(右)正在教居民手工制作

马大嫂不是一个人,也并不姓马。她们是一群由妇联执委们组织、带领的热心女性,因为都是马城的媳妇,所以名为“马大嫂”。“马大嫂”们自我甄选了队伍中明法理、懂家事、与镇上家家户户都“见面三分熟”的成员,组成“马大嫂志愿服务队马城法庭志愿服务站”,以自身力量帮助基层治理和“诉源”治理新路径的探索。

“马大嫂”们以法讲情,一次次到郭女士的前夫家上门做其前夫和其子的工作,但困难不小。特别是16年没见的孩子早已忘记了母亲的形象,十分抵触。经过多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导,对方终于同意与郭女士见面,又经数次调解,郭女士最终与前夫达成和解,与儿子小马搀起了手,加上了微信,建立起绵绵不断的联系。母子重聚后,郭女士感慨“没有马大嫂讲情,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见着我的儿。心都空了,下半辈子还活个什么劲。”

以妇联执委们为核心的“马大嫂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共参与调解离婚纠纷、抚养费纠纷、变更抚养权纠纷、婚约财产纠纷等案件共计43件。依托司法阵地优势,她们不仅延伸司法服务,合作开展了家事案件调解、未成年人判后帮扶工作、家事案件社会调查、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多种巾帼志愿服务活动,还运用法官说法、“马大嫂讲情”模式,主动介入家庭矛盾纠纷调处化解。

这样看似不重大、却牵挂着人生的“家事”,深藏在乡村的每一处阡陌、城市的每一栋楼宇里。“为了关心好这些家事,我们积极发挥执委进万家的作用,共建家事纠纷多元化解屏障,促进家事纠纷实质化解,不仅是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也能够推动形成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各级妇联执委联合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组建家事信息员队伍,每月定期入户、走访摸底,倾听妇女呼声,了解妇女需求,传达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执委进网格,网格全覆盖。关注重点家庭及单亲、失亲、留守流动等群体,走访排查矛盾苗头和隐患,把暖心服务延伸到每个家庭。实行层层分级指导,本级执委联系指导下一级工作,同时要联系帮扶1-2名指导点的妇女弱势群体,排查辖区内特殊妇女儿童群体和困难家庭情况,及时发现婚姻家庭纠纷激化的苗头和隐患。截至目前,已对3465户重点人群和高风险人群进行排查,开展矛盾化解、家庭关系辅导等工作,排查化解纠纷679件。

女儿团 让失独老人“再出发”

时光荏苒,服务十年。转眼间,到了易阿姨的66周岁生日,暖心女儿们在街道暖心家园举办了集体生日会,23位失独老人陪易阿姨一起过生日,“我们有人关心,有人问哪!”易阿姨说,自从有了暖心女儿团,自己已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幸福和信心。

家住禹会区大庆街道的易阿姨原本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丈夫与她相伴,20岁出头的儿子在外当兵。但2008年,易阿姨儿子当兵回来突发疾病,症状看似感冒,可吊水吃药都不见好,到北京就医也未能痊愈。从北京回来后40多天,还不满23岁的儿子突然就撒手人寰。孩子的离去让这个家庭很快分崩离析,那年岁末,易阿姨再遭离婚的打击。失去儿子和丈夫的易阿姨觉得天塌了,整天呆在家里郁郁寡欢,人瘦到了只剩80斤。

2012年11月,社区妇联执委们和街道工作人员共同成立了“暖心女儿团”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专门志愿帮扶失独家庭,定期上门看望慰问易阿姨,陪着她聊天,开解她的苦闷。2015年清明前夕,在“女儿团”对易阿姨数年的“心理抚触”下,易阿姨终于稍稍能够放下心结,同意让暖心女儿们陪着去平山公墓给她儿子扫墓。十年光阴如箭,十年相守相伴,如今的易阿姨正逐渐敞开心扉,迎来人生的再出发。目前她已积极报名参加暖心家园等志愿者活动,学着把暖心女儿们给自己的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近年来,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对困难家庭,贫困学生、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的关注力度,要求每名执委每年为妇女群众办1件实事。特别是多形式开展妇女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包括婚姻家庭辅导、心理疏导、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等,为感觉“天塌了”的妇女、儿童提供心理支撑,妇联成为妇女儿童心理服务“微阵地”。

轻点拨 爱好铺出“谋生路”

秋初,龙子湖区东升街道施家洼社区的“徽姑娘”巧手工作室里,张莉正在手把手教一位初学者剪裁童装。阳光洒在她们身上,和她们的笑容一样爽朗。“我刚刚当选了妇联执委,以后更要在做好自己事业之外,多帮助扶持其他想学习这一行的女同志,就像妇联当初点拨我一样。”张莉笑着说。

6年前,张莉曾经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我爱人常年出差,孩子基本都是我一个人管,我的工作地点也比较远,要兼顾孩子很困难,同时,当时的工作也不是我的兴趣。其实我从小就喜欢做衣服、包包这样的手工制品,如果能以此谋生就好了,那样也更能照顾到孩子。”张莉说,彼时她尝试着把自己的作品拿到网络上销售,效果还不错,但是如果辞职,兼顾带娃的同时究竟能不能以做手工谋生,她心里可没个底。

“看到我想学、想创业,妇联的同志们对我非常关心,千方百计给我找学习培训的途径,多亏了这些学习机会,为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张莉介绍,通过剪裁、手工制作和电商、产品营销等多门课、多项专业知识的学习,自己不仅掌握了更加娴熟的手工技巧,也学会了电商销售的知识,工作室发展逐渐步入正轨,目前她的月收入能达到6000元以上,原本因照顾孩子而出现的家庭困难也得以纾解。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在妇联教导培育下成长起来的张莉总希望能帮到更多和她相似的女性,特别是被选为新一届妇联执委后。她和其他巾帼志愿者一起,坚持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和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社区下岗、失业等困难妇女掌握手工编织、制作技能,现已帮助近百名妇女走上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之路。依托这一平台,基层妇联组织还开展了女性养生、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讲座等活动,为广大妇女提供了展示自我平台,同时带动更多的妇女加入。目前工作室已吸纳70余名巾帼志愿者加入,服务项目包括为社区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等免费修改、缝补衣物等,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像一个个被带动的张莉一样,妇联各级执委立足社区、面向家庭、见诸日常、细致入微,在扶贫济困、就业创业、公益慈善、家庭教育、维权关爱、绿色环保、卫生保健方面着力解决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关怀和温暖从一名名执委传递到一位位基层妇女,传递至一个个家庭,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                                                                                                                    

20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