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贾铁成 文/图
“真的连做梦都想不到,俺还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这样的恩情我一辈子都不能忘。”回顾近十多年生活变化,年逾花甲的老鞋匠王春青不由地感慨万千。
63岁的王春青是固镇县王庄镇人,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患有小儿麻痹症,王春青打小就无法像正常人那样行走,但身体上的缺陷没有让他自暴自弃,反而激发了不服输的性格。辍学后,他主动找镇上鞋匠学习手艺,靠着勤劳双手自食其力,后来又利用扶贫资金从事农资经营,不仅彻底摆脱了贫困,更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采访当天,记者走进王春青的铺面,“王鞋匠农资店”的招牌格外醒目,当门的补鞋机似乎在提醒人们老王的本行,而两侧货架上则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叶面肥、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资产品。“现在修鞋、补鞋的少了,光指望它还得受穷,幸亏转行干了农资,俺们的日子才真正好起来。”王春青对记者说,自己能有今天,精准扶贫政策真的帮了大忙。
谈起眼下的生活,王春青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俺小学没读完就回家,但长年待在家不行,我就跟老鞋匠学起了修鞋手艺。”回想小时候的成长经历,王春青至今记忆犹新。他对记者说,凭着聪明好学,他不到一年就掌握了修鞋、补鞋的手艺,并在21岁时上街摆摊揽活,这一做就是十多年。其间,随着回头客的增加,他开始不满足于修修补补,进一步学习了做皮鞋的手艺,“王鞋匠”的名声也越传越响。
然而进入21世纪,王春青再好的手艺也不顶用了,无论是修鞋还是做鞋,生意双双直线下滑,生活再次陷入困顿,但对他来说,挫折从来不是认输的理由。王春青又把目光投向了农资产品。原来早在鞋子生意不错时,他就认定,在科技农业大趋势下,农资产品必定成为新的致富增长点,但因资金不足未能付诸实践。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他下定决心转行创业,申请数万元扶贫贷款作为启动资金,专门从事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销售,当年就大获成功,并实现了可观的盈余。
靠着农资产品销售,王春青早在2016年顺利脱贫摘帽,现在每年收入稳定保持在10万元左右,生活条件也得到了质的提升。“俺现在不但住上了单门独院的小洋楼,两个儿子也都大学生毕业找到了顺心工作,生活不用愁,日子过得美,俺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王春青笑盈盈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