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郝玉琳 通讯员 鲍帅 文/图
“近年来,我切身地感受到国家对我们技术工人越来越重视、关怀,作为技术能手、大师,未来更要优化好生产工艺、解决好技术难题、培养好技术新苗,传好技能报国这个‘接力棒’。”来自安徽方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全国技术能手”、珠城工匠、技能大师王陈鑫说,在技术岗位上摸爬滚打近30年,自己不仅要立足现有岗位发挥好作用,更要将工匠精神和技能报国之志传给年轻人。
作为技能人才越来越暖心
魁梧的身材、质朴的面庞、浑厚的嗓音,粗糙有力的手上有着几处旧伤……王陈鑫的外表,处处都在诉说着“咱们工人有力量”,但其实他不仅有力量,更有技术——1993年参加工作的他,从一名普通的工具钳工一路走来,由于工作努力,爱动脑筋,喜欢钻研,不仅钳工技术娴熟,而且车、刨、铣、磨样样精通,堪称行家里手。
王陈鑫工作精益求精,技术本领过硬,多次参与企业生产技术革新,解决加工、装配等技术难题,参与完成了长跨距多铰轴座同轴安装调校技术;参与解决了300T油压机在压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能平稳升压的现象;参与完成了双底传动压力机技术创新;完成某新产品翼片冲成模改进;完成某产品药形罩技术攻关等项目。哪怕是工作时间之外,他也凭借一股对机械加工有着特殊爱好和钻研的劲头,时常动手去琢磨些辅助的工装来提高加工效率,保证加工质量;动手改装一些废旧工装,变废为宝,节时节能;研究在使用过程中设计有缺陷的工装,对其进行结构性改进,使得改进后的工装颇有成效。
这样的王陈鑫,是珠城工匠,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省五四青年奖章,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王陈鑫说,自己的满腔热情、满身干劲,不仅来自于从小立下的技能报国之志,也感恩于一直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全社会对技能、对技工的认可。“近年来,国家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人才工作和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政策,把技能人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我们技能一线技术工人的待遇、受尊重程度等都在显著提高,大家的干劲也越来越足。”王陈鑫记得,十几年前企业组织工人参加技能大赛时,还是工会派一两名同志陪同,各种图纸、材料、工服、工具都需要自己携带。“记得有一年我在合肥参赛,我们两个人打车时就因为东西太多,不小心遗漏了一个重要的包,重要的图纸就在里面,我们多方求助,但当晚还是没有找回,为了备战第二天的比赛,我连夜重新计算、准备图纸,可真是累坏了。虽然第二天中午出租车司机就把包送了回来,但还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比赛。”
如今,方圆机电的技工们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时,企业都会安排专车前往,给大家提供切切实实的方便和温暖,王陈鑫曾经的麻烦,再也不会出现了。“当年我们参赛也有奖金,但是现在不仅奖金逐年增加,而且表彰的仪式也越来越隆重,让我们技能人才除了物质奖励,精神上受到的激励也更大。”王陈鑫说,虽只是小小的细节,但这样的重视和保障,让他这样的技能人才非常暖心。
把工匠精神传给年轻人
最近,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王陈鑫心潮澎湃,报告中描绘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部署,让他觉得十分振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论述,让王陈鑫深感肩负的重任。“我要把自己的一技之长毫无保留地传承给新一代技术工人,用自己的精益求精把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传承给新一代技术工人。”王陈鑫说,机械加工行业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很高,不仅要求技术工人勤学苦练,乐于钻研,还需要在每次操作中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自己希望能够在传承技术和精神方面给年轻人树立榜样。
事实上,这也是一直以来王陈鑫在努力做的。以他命名的“王陈鑫技能大师工作室”于2013年12月被认定为第四批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工办系统劳模工作室后,他更是充满干劲,充分利用平台开展技能学习、技术交流、难题攻关等活动,带领工作室成员创新、创效,为公司发展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还主动承担“传、帮、带”工作,精心选人用人,累计带徒8批,培养技术骨干120余名,使工作室成为了公司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摇篮。“作为一名党员,怎样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我觉得就是一方面把自己的技能磨炼得更好,一方面培育出更多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王陈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