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蚌山区刘雪华:退休女职工捐资助人几十年 用善心善行传递温情

2022-11-15 11:41 蚌埠新闻网  

刘雪华,女,1950年1月出生,现为蚌埠市蚌山区施徐光彩社区居民。

事迹简介:光彩大市场聚集了成千上万名商户,大家各做各的生意,很多彼此间并不熟识,但有一位商户却很特别,她就是刘雪华,在市场内她不仅很有号召力而且令大家由衷钦佩。她照料非亲非故老人30余年,直至老人离世;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号召商户为受灾群众募捐善款6万余元;疫情期间,主动为社区捐赠多批口罩等防疫物资。这些年,她还多次向蚌埠市社会(儿童)福利院、施徐光彩社区等单位,捐赠衣物、水果、茶杯等。2017年,刘雪华当选“蚌埠好人”“安徽好人”,并先后获评社区“优秀志愿者”“优秀共产党员”“社区好人”“优秀抗疫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个人先进事迹被蚌埠电视台、蚌埠日报专版报道。

三十余年善始善“终”

1975年,刘雪华从灵璧抽调至蚌埠火车站工作。工作期间,她见单位有一位打零工的四十多岁妇女何金英一直无儿无女、孤苦伶仃。出于同情心,刘雪华经常给何金英送吃的、穿的、被褥等,一来二去,这样的关照竟然持续了三十余年。即便后来,晚年的何金英找了一个老伴,刘雪华还是经常去看望她。“因为太熟了,我儿子一直都喊她奶奶。”刘雪华的儿子刘洋长大后,每年春天都要开车带上何金英老两口出门兜风、吃饭,让老人们高兴高兴。直到八十多岁的何金英去世,刘雪华和儿子还亲自为老人送终,帮忙安葬,让老人离开得很安详。

“自己家的事还忙不过来,还去张罗别人家的事,傻呗。”曾经也有人这样在背后对刘雪华的行为指指点点,但刘雪华却说,自己小时候也过过苦日子,身为女人,更能体会一个无依无靠、没有家的中年妇女谋生的艰难。“吃过苦的人才更能体会孤独无依,没人关怀的艰辛”。刘雪华说,何金英和自己的母亲年纪差不多,看见没人照顾的老人孤苦伶仃,没热饭吃,没干净衣服穿,她就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想起了为了拉扯她长大吃了很多苦的母亲。母亲经常告诫她,要存善心、行善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善待好人温暖善心

一灯之明,亮及方寸。以一灯传万灯,则万灯之明,普照四方。好人传递温暖,好人也需温暖。2010年的某一天,偶然得知中国好人李玉兰的丈夫李华照病重,刘雪华二话不说,立刻联系家人,带上儿子、孙女一起赶到三院,送去了当天手中所有的现金、营业款等共计3600元。

“那一家人都是好人,他们帮过那么多人,好人有困难,当然是要帮的呀”。刘雪华说,虽然和李玉兰一家从未谋面,只是通过各种新闻报道知道了关于她的事迹,但是听说她遇到了困难,就情不自禁地想要去安慰她、帮助她。“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是你出一个手指头,我出一个手指头,凑成一双手的力量,伸出手拉她一把,这个家不就站住了?她帮别人那么淡定、无私,我们出点钱帮帮她,算不了什么,太渺小了。”

“好人有好报,好人不吃亏。现在我也想尽自己一些绵薄之力,能为你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希望李大哥早日康复。”刘雪华把现金递到李玉兰手中时,并无多言,但两颗善良而高贵的心因这番相聚而互相温暖。

无私奉献爱洒人间

刘雪华于2005年搬迁到光彩大市场,每天起早贪黑,做点小生意。2008年,汶川大地震突然发生。看到新闻报道后,刘雪华立刻拿出自己手中能拿出的所有周转资金,带领部分商户在光彩大市场开展募捐活动,当时共募捐善款6万余元。

光彩大市场商户党支部书记刘泉山向记者讲述那一次的募捐场面,“你没看到,捐款现场挺感人的。在不到1天的时间里,商户们就踊跃捐了6万多块钱”。刘雪华不仅自己主动捐款,还组织其他商户一起募捐。她说:“我们都是一家人,家人有难我们当然要捐款”。

就是因为这样的热心肠,让大市场里很多人都知道了刘雪华,有人亲切地称她“刘大姐”。2014年冬天,曹老集杜郢村村民陈金山夫妇双双患上癌症,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刘雪华不仅自己拿出一部分钱,还动员周边与自己熟识的商户一起给陈金山一家捐款,共募集了七千多元钱,解决陈金山眼前的难题。“明明非亲非故,刘阿姨却积极为我筹款,还亲自将筹到的7000多块钱送到家里来。”提到刘雪华,陈金山感动不已,他说,“看着满头白发的刘阿姨为我的事跑前跑后,磨破了嘴,我特别感动,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她”。

这些年,刘雪华还先后为孝仪小学、五河十里城小学、怀远朱村小学、怀远龙亢小学、高新区团结小学等学校,捐赠价值近3万元的电脑、文化体育用品等。同时刘雪华积极关心关爱孤残儿童,2021年新年伊始,为蚌埠市社会福利院孤残儿童捐赠价值4000余元帽子、围巾、水果以及牛奶、饼干、面包等食品,为孤残儿童送去新年礼物。

“疫”线先锋逆行担当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地,牵动者每一位国人的心。面对疫情蔓延的严峻联防联控形势,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众志成城,筑牢抗击疫情的坚实“长城”。

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共产党员刘雪华,在许多人纷纷躲避疫魔时候,疫她不忘初心坚守使命,不畏艰险,挺身而出,主动担当,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毅然走出安全的家门,“逆”行向前,主动报名参加社区抗击疫情党员志愿者队伍,投入到抗击疫情“逆行”者队伍中,她克服困难,不惧危险,舍小家为大家,迅速进入战斗角色,每日坚守岗位,奋战在疫情联防联控第一线,用实际行动为身后的居民守住最后的生命安全的防线。

抗疫初期,刘雪华作为一名老党员,她主动到社区报名要求参加抗疫志愿者队伍,社区说,“您年纪大了,在家就是支持我们工作”。但是刘雪华不甘心,就用手机微信联系左邻右舍和亲人朋友参加志愿者队伍。在抗击疫情工作中,刘雪华舍弃自己苦心经营的生意,每天坚守在社区抗击疫情第一线,无论是坚守在生活小区防疫的安全大门,每天都能看到身披“红马甲”,手持“小喇叭”刘雪华的身影,她用自己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支持社区基层抗疫。在抗击疫情中,她还拿出微薄积蓄,购置了60箱方便面,50余件矿泉水,600余个口罩、10斤酒精和消毒液等物资捐赠给一线抗疫的社区。

刘雪华看到在抗击疫情中辛苦疲惫的社区人员和志愿者,每天部分白天黑夜坚守疫情防控岗位,不顾上一日三餐时,心中十分不忍,为了让工作人员吃上热乎乎的饭,她经常在家亲手给工作人员做好热腾腾的汤圆和饭菜,送到社区工作人员岗位上,她的举动让人胃暖心更暖。

在2022年7月蚌埠市开始全员做核查采样时,她又主动报名参加社区志愿者,在她的感召下,许多经营户和企业单位报名参加社区志愿者,刘雪华参加31轮的核酸检测,每次都第一个到岗,结束时最后一个离岗。

从2020年抗击疫情到现在,近三年的时间,1000余个日日夜夜,刘雪华始终坚守疫情防控志愿者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夺取“战疫”胜利贡献出了应有的力量!

家风传递家国情怀

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一个人有善心值得尊敬,但若有善行更值得推崇。刘雪华就是这样善心善行兼备的人,她说:“家里那时候虽然很穷,但我母亲不止一次教育我们,要做个有善心的人,要主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带着母亲的教诲,她将善心善行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刘雪华做人做事的准则,尽管生活条件改善了,但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我们一辈子艰苦惯了,日子好了也不能浪费,每次外出就餐,无论是和家人一起还是参加宴席,肯定会将剩下的饭菜打包。有时候看到我打包,那些本打算离开的人也开始打包。带动别人做好事,这不也是传递正能量嘛。”刘雪华认真地说。刘雪华并不富有,却有着一颗高贵的心,在光彩大市场赢得了周围商家及群众的广泛赞扬。

如今,刘雪华正传递着良好家风,同样经常教诲子女要与人为善、积德行善。她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她的言传身教给他们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善良应该是孩子面对世界的立场,我之所以经常带他们去福利院、敬老院,去看望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就是想告诉他们一定要有善心,好人会有好报。”

已经升入初中的孙女,毛衣破了个洞,却拒绝了家长买件新毛衣的建议。小姑娘对她说,“奶奶,你帮我补一补,我还能接着穿”。在良好家风“润物细无声”的浸润下,刘雪华的儿子坚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近年来做好事善事累计耗资达10几万元。2010年,刘雪华的儿子刘洋靠着自己的善心善行,被评为中国好人。

也许有人说,刘雪华这样行善不吃亏吗?但她坚信,“好人会有好报”,正是她这样的一次又一次奉献爱心,给她带来了充实感和愉悦感,虽然付诸善行在表面上或许有所失去,但这与所得到的内心精神世界的满足是远远无法比拟的。相比钱财、私欲、名利等等,拥有善心和善行才是一个人最值得追求的无价之宝!其展示的是一种时代精神,架设的是一座爱的桥梁,点亮的是一盏希望之灯,树立的是一把道德标尺。

培根说,善是人类最伟大的德性。爱人者人恒爱之,助人者人恒助之,爱心是可以传递的。面对需要帮助的个人和群体,普通市民刘雪华无私伸出了援手,做出了榜样。一个有爱心的人,就一定拥有强大的价值正能量,这种正能量会为道德增分加码,会凝聚更多爱心,召唤更多奉献,相信只要传递善心善行,社会上的友爱互助就能成为良性循环,我们的生活就会温情涌流,更加美好!


134

刘雪华,女,1950年1月出生,现为蚌埠市蚌山区施徐光彩社区居民。

事迹简介:光彩大市场聚集了成千上万名商户,大家各做各的生意,很多彼此间并不熟识,但有一位商户却很特别,她就是刘雪华,在市场内她不仅很有号召力而且令大家由衷钦佩。她照料非亲非故老人30余年,直至老人离世;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号召商户为受灾群众募捐善款6万余元;疫情期间,主动为社区捐赠多批口罩等防疫物资。这些年,她还多次向蚌埠市社会(儿童)福利院、施徐光彩社区等单位,捐赠衣物、水果、茶杯等。2017年,刘雪华当选“蚌埠好人”“安徽好人”,并先后获评社区“优秀志愿者”“优秀共产党员”“社区好人”“优秀抗疫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个人先进事迹被蚌埠电视台、蚌埠日报专版报道。

三十余年善始善“终”

1975年,刘雪华从灵璧抽调至蚌埠火车站工作。工作期间,她见单位有一位打零工的四十多岁妇女何金英一直无儿无女、孤苦伶仃。出于同情心,刘雪华经常给何金英送吃的、穿的、被褥等,一来二去,这样的关照竟然持续了三十余年。即便后来,晚年的何金英找了一个老伴,刘雪华还是经常去看望她。“因为太熟了,我儿子一直都喊她奶奶。”刘雪华的儿子刘洋长大后,每年春天都要开车带上何金英老两口出门兜风、吃饭,让老人们高兴高兴。直到八十多岁的何金英去世,刘雪华和儿子还亲自为老人送终,帮忙安葬,让老人离开得很安详。

“自己家的事还忙不过来,还去张罗别人家的事,傻呗。”曾经也有人这样在背后对刘雪华的行为指指点点,但刘雪华却说,自己小时候也过过苦日子,身为女人,更能体会一个无依无靠、没有家的中年妇女谋生的艰难。“吃过苦的人才更能体会孤独无依,没人关怀的艰辛”。刘雪华说,何金英和自己的母亲年纪差不多,看见没人照顾的老人孤苦伶仃,没热饭吃,没干净衣服穿,她就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想起了为了拉扯她长大吃了很多苦的母亲。母亲经常告诫她,要存善心、行善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善待好人温暖善心

一灯之明,亮及方寸。以一灯传万灯,则万灯之明,普照四方。好人传递温暖,好人也需温暖。2010年的某一天,偶然得知中国好人李玉兰的丈夫李华照病重,刘雪华二话不说,立刻联系家人,带上儿子、孙女一起赶到三院,送去了当天手中所有的现金、营业款等共计3600元。

“那一家人都是好人,他们帮过那么多人,好人有困难,当然是要帮的呀”。刘雪华说,虽然和李玉兰一家从未谋面,只是通过各种新闻报道知道了关于她的事迹,但是听说她遇到了困难,就情不自禁地想要去安慰她、帮助她。“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是你出一个手指头,我出一个手指头,凑成一双手的力量,伸出手拉她一把,这个家不就站住了?她帮别人那么淡定、无私,我们出点钱帮帮她,算不了什么,太渺小了。”

“好人有好报,好人不吃亏。现在我也想尽自己一些绵薄之力,能为你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希望李大哥早日康复。”刘雪华把现金递到李玉兰手中时,并无多言,但两颗善良而高贵的心因这番相聚而互相温暖。

无私奉献爱洒人间

刘雪华于2005年搬迁到光彩大市场,每天起早贪黑,做点小生意。2008年,汶川大地震突然发生。看到新闻报道后,刘雪华立刻拿出自己手中能拿出的所有周转资金,带领部分商户在光彩大市场开展募捐活动,当时共募捐善款6万余元。

光彩大市场商户党支部书记刘泉山向记者讲述那一次的募捐场面,“你没看到,捐款现场挺感人的。在不到1天的时间里,商户们就踊跃捐了6万多块钱”。刘雪华不仅自己主动捐款,还组织其他商户一起募捐。她说:“我们都是一家人,家人有难我们当然要捐款”。

就是因为这样的热心肠,让大市场里很多人都知道了刘雪华,有人亲切地称她“刘大姐”。2014年冬天,曹老集杜郢村村民陈金山夫妇双双患上癌症,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刘雪华不仅自己拿出一部分钱,还动员周边与自己熟识的商户一起给陈金山一家捐款,共募集了七千多元钱,解决陈金山眼前的难题。“明明非亲非故,刘阿姨却积极为我筹款,还亲自将筹到的7000多块钱送到家里来。”提到刘雪华,陈金山感动不已,他说,“看着满头白发的刘阿姨为我的事跑前跑后,磨破了嘴,我特别感动,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她”。

这些年,刘雪华还先后为孝仪小学、五河十里城小学、怀远朱村小学、怀远龙亢小学、高新区团结小学等学校,捐赠价值近3万元的电脑、文化体育用品等。同时刘雪华积极关心关爱孤残儿童,2021年新年伊始,为蚌埠市社会福利院孤残儿童捐赠价值4000余元帽子、围巾、水果以及牛奶、饼干、面包等食品,为孤残儿童送去新年礼物。

“疫”线先锋逆行担当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地,牵动者每一位国人的心。面对疫情蔓延的严峻联防联控形势,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众志成城,筑牢抗击疫情的坚实“长城”。

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共产党员刘雪华,在许多人纷纷躲避疫魔时候,疫她不忘初心坚守使命,不畏艰险,挺身而出,主动担当,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毅然走出安全的家门,“逆”行向前,主动报名参加社区抗击疫情党员志愿者队伍,投入到抗击疫情“逆行”者队伍中,她克服困难,不惧危险,舍小家为大家,迅速进入战斗角色,每日坚守岗位,奋战在疫情联防联控第一线,用实际行动为身后的居民守住最后的生命安全的防线。

抗疫初期,刘雪华作为一名老党员,她主动到社区报名要求参加抗疫志愿者队伍,社区说,“您年纪大了,在家就是支持我们工作”。但是刘雪华不甘心,就用手机微信联系左邻右舍和亲人朋友参加志愿者队伍。在抗击疫情工作中,刘雪华舍弃自己苦心经营的生意,每天坚守在社区抗击疫情第一线,无论是坚守在生活小区防疫的安全大门,每天都能看到身披“红马甲”,手持“小喇叭”刘雪华的身影,她用自己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支持社区基层抗疫。在抗击疫情中,她还拿出微薄积蓄,购置了60箱方便面,50余件矿泉水,600余个口罩、10斤酒精和消毒液等物资捐赠给一线抗疫的社区。

刘雪华看到在抗击疫情中辛苦疲惫的社区人员和志愿者,每天部分白天黑夜坚守疫情防控岗位,不顾上一日三餐时,心中十分不忍,为了让工作人员吃上热乎乎的饭,她经常在家亲手给工作人员做好热腾腾的汤圆和饭菜,送到社区工作人员岗位上,她的举动让人胃暖心更暖。

在2022年7月蚌埠市开始全员做核查采样时,她又主动报名参加社区志愿者,在她的感召下,许多经营户和企业单位报名参加社区志愿者,刘雪华参加31轮的核酸检测,每次都第一个到岗,结束时最后一个离岗。

从2020年抗击疫情到现在,近三年的时间,1000余个日日夜夜,刘雪华始终坚守疫情防控志愿者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夺取“战疫”胜利贡献出了应有的力量!

家风传递家国情怀

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一个人有善心值得尊敬,但若有善行更值得推崇。刘雪华就是这样善心善行兼备的人,她说:“家里那时候虽然很穷,但我母亲不止一次教育我们,要做个有善心的人,要主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带着母亲的教诲,她将善心善行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刘雪华做人做事的准则,尽管生活条件改善了,但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我们一辈子艰苦惯了,日子好了也不能浪费,每次外出就餐,无论是和家人一起还是参加宴席,肯定会将剩下的饭菜打包。有时候看到我打包,那些本打算离开的人也开始打包。带动别人做好事,这不也是传递正能量嘛。”刘雪华认真地说。刘雪华并不富有,却有着一颗高贵的心,在光彩大市场赢得了周围商家及群众的广泛赞扬。

如今,刘雪华正传递着良好家风,同样经常教诲子女要与人为善、积德行善。她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她的言传身教给他们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善良应该是孩子面对世界的立场,我之所以经常带他们去福利院、敬老院,去看望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就是想告诉他们一定要有善心,好人会有好报。”

已经升入初中的孙女,毛衣破了个洞,却拒绝了家长买件新毛衣的建议。小姑娘对她说,“奶奶,你帮我补一补,我还能接着穿”。在良好家风“润物细无声”的浸润下,刘雪华的儿子坚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近年来做好事善事累计耗资达10几万元。2010年,刘雪华的儿子刘洋靠着自己的善心善行,被评为中国好人。

也许有人说,刘雪华这样行善不吃亏吗?但她坚信,“好人会有好报”,正是她这样的一次又一次奉献爱心,给她带来了充实感和愉悦感,虽然付诸善行在表面上或许有所失去,但这与所得到的内心精神世界的满足是远远无法比拟的。相比钱财、私欲、名利等等,拥有善心和善行才是一个人最值得追求的无价之宝!其展示的是一种时代精神,架设的是一座爱的桥梁,点亮的是一盏希望之灯,树立的是一把道德标尺。

培根说,善是人类最伟大的德性。爱人者人恒爱之,助人者人恒助之,爱心是可以传递的。面对需要帮助的个人和群体,普通市民刘雪华无私伸出了援手,做出了榜样。一个有爱心的人,就一定拥有强大的价值正能量,这种正能量会为道德增分加码,会凝聚更多爱心,召唤更多奉献,相信只要传递善心善行,社会上的友爱互助就能成为良性循环,我们的生活就会温情涌流,更加美好!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