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市一院近期开展两起幼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术

2022-12-15 07:31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讯(融媒体记者 陈瑶 通讯员 王传义)12月4日中午11时许,1岁2个月的小睿(化名)在吃鸭头时突然出现呛咳、声音嘶哑、面色潮红、口唇青紫、呼吸困难等情况,小睿妈妈立即对其采用海姆立克法急救,但症状无缓解。小睿被家人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就诊。

儿科急诊值班医生判断孩子可能存在气管内异物,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将小睿收住院。入院后,患儿因气道梗阻,呼吸困难造成严重酸中毒、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和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症状,情况非常危急。医院紧急启动MDT(多学科会诊),儿科、耳鼻喉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部门相关医护人员经过讨论、评估,决定紧急开展气管内异物取出术。

在多部门医护人员的配合下,经过1小时10余分钟,儿科主任孙景巍在纤维支气管镜下采用异物网篮与异物钳相配合,从小睿右侧支气管内取出一块形态不规则,长约1.6厘米的鸭骨头,患儿终于转危为安。

11月底的一个深夜,1岁10个月的伊伊(化名)在母亲的陪伴下被送至市第一人民医院紧急求救。伊伊在家中和姐姐一起分享红薯时,嬉笑间出现了不断地呛咳,小脸涨得通红。孩子妈妈意识到伊伊可能被红薯卡住,便立刻带着伊伊赶到附近医院诊治。医生初步诊断后表示条件有限,建议转至条件更好的医院就诊。孩子妈妈随后带着伊伊连夜从灵璧驱车赶至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凌晨2点40分,经过40分钟的努力,儿科主任孙景巍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将卡在患儿左肺上下叶起始处的两小块红薯顺利取出。

孙景巍提醒广大家长,在我国,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约80%的患儿好发年龄在1-3岁。故应教育儿童不要养成口内含食物的习惯。当孩子口含食物时,周围人员不要引逗儿童哭笑;孩子发生呕吐时,家长应把孩子的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孩子咽部有异物时,家长应设法诱导其吐出,不可用手指挖取;小于3岁儿童应尽量少吃干果、豆类。家长还要注意小件物品应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年幼儿童需在监护下玩耍。

孙景巍介绍,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童常见的急重症之一。该病起病急、病情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尽早诊断和取出异物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如发生气管内异物,院前紧急处理对挽救患儿生命,缓解窒息,为异物取出赢得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儿童因误吸异物出现呼吸困难、窒息时,家长、监护人可用上腹部拍挤法,即海姆立克法,或是拍背法对其进行急救,第一种方法适用于1岁以上的儿童,1岁以下的婴儿则适用拍背法。

115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