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宋世杰: 为蒲林村发展“蓄满电力”

2022-12-16 07:25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何 沛 通讯员 朱莹茹 钱颉 文/图

驻村前,他是一名电力人,为千家万户带来光明。驻村后,他用脚步丈量着蒲林村的每一方土地,用真抓实干为老百姓谋幸福。

宋世杰,是国网蚌埠供电公司的一名员工,同时也是怀远县淝南镇蒲林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2021年6月,宋世杰背起行囊,来到蒲林村这个陌生的乡村,开始了“村官”新征程。自任职以来,宋世杰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团结村两委,关心群众冷暖,发展产业,想“出路”,找销路,带领浦林村村民一起实施乡村振兴。

春耕春种的守护人

蒲林村共有耕地面积7000多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作物。辖区内李咀电灌站建于1994年,建站时安装了1台200千伏安的专用变压器和3台55千瓦的电机。由于建站时间早,使用时间长,在灌溉集中时段,李咀电灌站三台电机同时开机抽水时,会出现低电压现象。

春耕春种是一年收成的关键,早在今年1月份,宋世杰就开始谋划解决这个事情。为确保能够及时用上春耕用水,宋世杰向单位汇报相关情况,帮助蒲林村村民提升灌溉用电可靠性。李咀电灌站线路属于村集体产权,经现场勘察后,供电公司决定特事特办,义务为电灌站改造线路:新建1.5公里的架空绝缘线路至李咀电灌站,新立电杆28根,新增一台联络断路器,工程造价约28万元。为确保不误农时,宋世杰向蚌埠、怀远两级供电部门反映,蒲林村农田插秧灌溉一般在五六月份,需严格按照灌溉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提前施工作业。

宋世杰入户走访

4月19日,宋世杰跟随淝南中心供电所工作人员于早上6点到达电灌站附近,立杆、架线、紧线……于当日下午3时许,李咀电灌站供电专线正式投运,一条全新的供电专线在空中架起,引来村民阵阵喝彩,宋世杰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此次架设的专线将供电半径缩短至4公里,彻底解决李咀电灌站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三台电机同时开机抽水,可以灌溉8000亩以上土地,不仅满足蒲林村农田灌溉的需求,还辐射到邻村,惠及2100户以上农户。

关系群众的贴心人

从驻村第一天起,宋世杰便把熟悉村情、村貌、摸清全村脱贫户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登门入户走访、摸实情、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听取群众的真话、实话,甚至是气话和恼话……宋世杰为尽快取得蒲林村党员、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他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印发了便民服务联系卡,切实做到把村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4月19日一大早,怀远县公路管理服务分中心的作业车停在了92岁的独居老人刘贵芝的家门口,从车上下来5个工作人员,把运来的沥青有序地堆放在了院子里。

原来,在宋世杰带领驻村工作队进行走访的时候,看到这户老人家门口的道路情况非常差,就立即汇报给了怀远县公路局,该局第一时间就派了专业人员来,将这一路段铺上沥青。

宋世杰笑着和刘贵芝解释道,要把她家门口通往村里主干道的路修整一下,好方便她出行。抢修队在当日凌晨五点钟就来到老人家门前,经过一上午的忙碌,原先的砖石路变成了30米长的沥青路,路面平坦漂亮,老人日常出行也放心了。

“宋书记虽然是驻村书记,但他把自己当村里人,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是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为我们办实事的好书记。”刘贵芝老人说道。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当听到村里谁家出了烦心事,他总是满脸愁容,但当他将村民的问题解决后,脸上的笑容又重新洋溢起来。宋世杰带领驻村工作队队员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主动靠前服务,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烦心事”。

产业振兴的领路人

乡村振兴,产业带动是关键。“发展产业,实施产业带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我们村近几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乡村振兴,宋世杰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村民张训、甘守娟夫妻俩原先以务农为主,闲散时间打打零工,家里一直不富裕。去年3月份,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夫妻俩购买了20只绵羊,开始转型做绵羊养殖。由于两人没有太多的养殖经验,宋世杰便带领工作队经常对其进行走访,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

在一起走访中,宋世杰发现羊圈的风扇电压不够、风力较小、排风较弱。尤其到了夏天,羊圈温度很高、散热效果不好,不利于绵羊的生长。宋世杰主动联系当地供电所,为羊圈风扇更换了大电机,羊圈里的空气流通了,气味变小了,绵羊生长更快了。目前,张训、甘守娟夫妻家里已有绵羊80余只,年销售额达到10多万元。

产业强、则民富。张训、甘守娟的绵羊养殖成功,引得其他村民也纷纷效仿,老村支书张伏云率先响应。退休后的张伏云养起了大龙虾,刚开始缺乏技术和市场,效益一直上不去。到任后的宋世杰主动走访张伏云,一起探讨养殖的出路和销路。在宋世杰的鼓励下,张伏云扩大规模,在养殖大龙虾的同时,试点养殖鳜鱼,摸索出一种鱼虾共养的新路子。目前,张伏云的养殖规模扩大到180亩,年收入近100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水产养殖大户。

驻村以来,宋世杰结合蒲林村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农业及种养殖业,加强香瓜大棚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鼓励村民水产养殖,指导村民科学养殖80多亩螃蟹,拓展销售渠道,帮助村民特色种植销售20余万元。

有出路,有销路,当地村民们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浦林村也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远。

178

蚌埠新闻网记者 何 沛 通讯员 朱莹茹 钱颉 文/图

驻村前,他是一名电力人,为千家万户带来光明。驻村后,他用脚步丈量着蒲林村的每一方土地,用真抓实干为老百姓谋幸福。

宋世杰,是国网蚌埠供电公司的一名员工,同时也是怀远县淝南镇蒲林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2021年6月,宋世杰背起行囊,来到蒲林村这个陌生的乡村,开始了“村官”新征程。自任职以来,宋世杰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团结村两委,关心群众冷暖,发展产业,想“出路”,找销路,带领浦林村村民一起实施乡村振兴。

春耕春种的守护人

蒲林村共有耕地面积7000多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作物。辖区内李咀电灌站建于1994年,建站时安装了1台200千伏安的专用变压器和3台55千瓦的电机。由于建站时间早,使用时间长,在灌溉集中时段,李咀电灌站三台电机同时开机抽水时,会出现低电压现象。

春耕春种是一年收成的关键,早在今年1月份,宋世杰就开始谋划解决这个事情。为确保能够及时用上春耕用水,宋世杰向单位汇报相关情况,帮助蒲林村村民提升灌溉用电可靠性。李咀电灌站线路属于村集体产权,经现场勘察后,供电公司决定特事特办,义务为电灌站改造线路:新建1.5公里的架空绝缘线路至李咀电灌站,新立电杆28根,新增一台联络断路器,工程造价约28万元。为确保不误农时,宋世杰向蚌埠、怀远两级供电部门反映,蒲林村农田插秧灌溉一般在五六月份,需严格按照灌溉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提前施工作业。

宋世杰入户走访

4月19日,宋世杰跟随淝南中心供电所工作人员于早上6点到达电灌站附近,立杆、架线、紧线……于当日下午3时许,李咀电灌站供电专线正式投运,一条全新的供电专线在空中架起,引来村民阵阵喝彩,宋世杰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此次架设的专线将供电半径缩短至4公里,彻底解决李咀电灌站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三台电机同时开机抽水,可以灌溉8000亩以上土地,不仅满足蒲林村农田灌溉的需求,还辐射到邻村,惠及2100户以上农户。

关系群众的贴心人

从驻村第一天起,宋世杰便把熟悉村情、村貌、摸清全村脱贫户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登门入户走访、摸实情、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听取群众的真话、实话,甚至是气话和恼话……宋世杰为尽快取得蒲林村党员、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他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印发了便民服务联系卡,切实做到把村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4月19日一大早,怀远县公路管理服务分中心的作业车停在了92岁的独居老人刘贵芝的家门口,从车上下来5个工作人员,把运来的沥青有序地堆放在了院子里。

原来,在宋世杰带领驻村工作队进行走访的时候,看到这户老人家门口的道路情况非常差,就立即汇报给了怀远县公路局,该局第一时间就派了专业人员来,将这一路段铺上沥青。

宋世杰笑着和刘贵芝解释道,要把她家门口通往村里主干道的路修整一下,好方便她出行。抢修队在当日凌晨五点钟就来到老人家门前,经过一上午的忙碌,原先的砖石路变成了30米长的沥青路,路面平坦漂亮,老人日常出行也放心了。

“宋书记虽然是驻村书记,但他把自己当村里人,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是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为我们办实事的好书记。”刘贵芝老人说道。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当听到村里谁家出了烦心事,他总是满脸愁容,但当他将村民的问题解决后,脸上的笑容又重新洋溢起来。宋世杰带领驻村工作队队员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主动靠前服务,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烦心事”。

产业振兴的领路人

乡村振兴,产业带动是关键。“发展产业,实施产业带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我们村近几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乡村振兴,宋世杰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村民张训、甘守娟夫妻俩原先以务农为主,闲散时间打打零工,家里一直不富裕。去年3月份,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夫妻俩购买了20只绵羊,开始转型做绵羊养殖。由于两人没有太多的养殖经验,宋世杰便带领工作队经常对其进行走访,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

在一起走访中,宋世杰发现羊圈的风扇电压不够、风力较小、排风较弱。尤其到了夏天,羊圈温度很高、散热效果不好,不利于绵羊的生长。宋世杰主动联系当地供电所,为羊圈风扇更换了大电机,羊圈里的空气流通了,气味变小了,绵羊生长更快了。目前,张训、甘守娟夫妻家里已有绵羊80余只,年销售额达到10多万元。

产业强、则民富。张训、甘守娟的绵羊养殖成功,引得其他村民也纷纷效仿,老村支书张伏云率先响应。退休后的张伏云养起了大龙虾,刚开始缺乏技术和市场,效益一直上不去。到任后的宋世杰主动走访张伏云,一起探讨养殖的出路和销路。在宋世杰的鼓励下,张伏云扩大规模,在养殖大龙虾的同时,试点养殖鳜鱼,摸索出一种鱼虾共养的新路子。目前,张伏云的养殖规模扩大到180亩,年收入近100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水产养殖大户。

驻村以来,宋世杰结合蒲林村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农业及种养殖业,加强香瓜大棚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鼓励村民水产养殖,指导村民科学养殖80多亩螃蟹,拓展销售渠道,帮助村民特色种植销售20余万元。

有出路,有销路,当地村民们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浦林村也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远。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