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前脚到,后脚正好迎来我国传统佳节——元宵。一年之中一个首开节气,接着又是一个重要节日,今年有点特殊。
正月十五,按理说,应是农历癸卯免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有浓厚乡土情结和文化自信的人,认为它比起西方的情人节,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它包蕴古典意境,折射文化底蕴,富含中国诗意。
元宵,是传统,也有新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多青年男女都趁此良辰美景,外出共赴桑间之约,同度千金春宵。历经几番寻寻觅觅,终究修正成果,“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诚挚祝愿天下有情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称心女子,方不负大好佳节、吉时良人。
俗话说:“除夕的火,元宵的灯。“传统中的春节是以除夕夜的鞭炮热闹开启,以元宵的彩灯华丽收尾。一个个震天撼地的声响,一种种绚丽夺目的色彩,映衬人们迎春祈福的喜悦心情。
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前几年家乡小城出台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而我家在县城规划区域内。既然上面有要求,就按政策去办吧。不燃爆竹不放烟花,表面上看,节日当真显得冷清、淡泊。然则,事物具有两面性,凡事都有利弊。不燃放烟花爆竹,从另一方面说,净化了生态环境,减少了人为噪声,消除了火灾隐患,扼制了安全事故。何乐而不为?尤其对于喜欢清静的人而言,不啻为一种福音。这几年小城的人也就渐渐适应了没有爆竹烟花的日子,习惯成自然。
不放烟花爆竹,那就“张灯结彩”吧!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来,红鸿同音,寓意鸿运当头; 灯丁近音,寓意人丁兴旺。这都是国人百姓寄托的喜庆象征,企盼的美好愿景,希冀的吉祥预兆。
犹记儿时,母亲在前院后门、灶堂厢房,角角落落、里里外外,都点上香烛,烧上蜡烛,谓之“插灯”。家家户户一律如此。整个村庄一片烛光灿然、灯火通明的世界。
如今,父母辈俱已老去,更年轻的一辈不兴放灯了,况且村道都安装了节能灯,四处通明。一些东西在传承中悄然改变。
妻子从网上新购了一副大红新铁制灯笼,镂刻造型,图案漂亮。我把它高高悬在走廊上,通上电,灯笼便顺时针旋转起来,好像在欢快地舞蹈,摇曳生辉。
我家位于村庄大路口。灯笼投射到路面上的光影五彩斑斓缤纷多姿,闪闪烁烁,迷迷离离,给经过的人们增添光亮和明丽。
新冠疫情于去年底全面放开之后,已有月余。经此大疫,人们现在似乎比往日更显轻松、洒脱,一改先前的静寂、拘谨,自信覆盖在脸上。中国大地,到处蹦射出一股掩藏不住的活力、生机。
元宵晚餐完毕,照例很多村人纷纷出门,携伴而行,或漫步政府广场,或徜徉沿河小径。新时代的农民也与时俱进,注重健身养生,修身养性,到户外呼吸清新空气,目睹小城靓丽夜景,享受新生活的惬意安宁。
王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那就让我家的灯笼亮到天明吧,给夜行晚归的人送去光明和喜庆。
照例,央视总台的元宵晚会还是要看的。它是我的保留节目,经年未变。觉得每年的元宵节,观看它是精神盛宴,心灵大餐。
美好佳节万家团圆之时,依然有人坚守平凡岗位。白衣天使在手术台前救死扶伤,和平卫士在边防哨所保家戍国,蓝色警盾在守护百姓平安,橙色环卫在清扫街道卫生……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正是有他们在无私奉献,无悔付出。
“吃了元宵馃,各人谋生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元宵之后的明天,人们又将奔赴各自岗位,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