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讯(记者 何沛)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公布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的762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与50处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淮河晨刊记者了解到,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我市的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和涡河一桥被列为全国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批国保单位的申报遴选,是本着“价值优先,质量第一,完善体系,填补空白”的原则进行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占比大幅提高,让国保单位的结构体系进一步完善,一定程度上是填补了相关空白。
百年前的津浦铁路为蚌埠带来了工业文明,奠定了城市的基业,饱经沧桑的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见证了一代又一代蚌埠人坚持不懈的奋斗历程和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对蚌埠有着特别的意义,蚌埠人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
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位于蚌山区,建于1909年11月,1911年5月建成通车。该桥为固定型桁梁桥,全长570米,是连通我国南北的一重要交通大动脉,是津浦线上仅次于黄河铁路桥的第二大桥,见证了蚌埠百年沧桑历史。
1937年日寇侵华,国民党撤退时曾将1~7孔梁破坏,1938年9月日军将1、2、3孔修复,并将破坏严重的4、5、6、7部分桥梁更换。1949年1月解放战争时,大铁桥又经历了多次破坏、修复。在解放后至2005年间,曾多次对该桥桥梁进行修复和加固。它是我国现存保存较完好的铁路桥遗址,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设时期都起到了重要的、无法代替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价值。
1982年被市政府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4月,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同发布由100处工业遗产组成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其中,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入选成为工业遗产。
如今,这座百年老桥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着京沪上行线的运输任务。
“船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另一个“国宝”——涡河一桥,它位于怀远县,横跨涡河,桥体与涡河正交,是安徽第一座大跨度石拱桥。1958年由交通部公路设计院组织勘察设计,1959年7月动工,1964年底竣工通车。涡河一桥既是土木建筑史上一项划时代的工程,也是一件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文化瑰宝。
链接>>>
蚌埠9处文物跻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了解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文物局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1961年至2013年,国务院已公布7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第八批公布后,我市已有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分别是:
双墩春秋墓:双墩春秋墓位于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双墩村,南距淮河2公里,北距双墩遗址250米,占地1000平方米,是我省境内春秋时期大型墓葬,双墩1号墓和2号墓相距200米,大小近似。双墩墓葬封土高大,说明墓主生前地位很高。上世纪80年代曾对其进行勘查,未发现被盗的痕迹。双墩春秋墓作为蚌埠城市“生命印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淮河流域文化研究将有很高的价值。
双墩遗址:双墩遗址位于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北,该文化遗址距今约七千多年,是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淮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有力证据。双墩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红烧土块建筑遗存、动物骨骼以及螺蚌壳等,种类繁多,既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也有大批刻划符号和泥塑艺术品。双墩文化的发现,填补了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中期史前文化的空白,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和中国文字起源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为了更好地保护双墩遗址,展现蚌埠市的历史人文厚度,目前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正在逐步进行中。
汤和墓:汤和墓位于蚌埠市东郊曹山。这座墓园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赐给明朝开国功臣汤和的。墓室是依山傍水的大型砖石建筑,墓前有众多石雕群像,石雕有大型神道碑和石雕马、羊、狮、武士,粗犷而又流畅,是蚌埠市著名的风景名胜。
禹会村遗址:禹会村遗址又名禹墟,位于蚌埠市涂山南麓、淮河东岸的秦集镇禹会村前郢南侧,面积约60万平方米,是一处较大的龙山文化时期遗址。遗存有沟槽和圜底坑、火烧堆、方土台、长方形土坑遗迹。出土有陶器、磨石、草木灰、兽骨、兽牙等。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禹会村遗址是在淮河中游地区选定的唯一一处遗址。作为淮河流域大型的龙山文化遗址,为淮河流域文明化进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是连通中国南北的重要交通大动脉,是我国现存保存较完好的铁路桥,是蚌埠百年沧桑历史的见证。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设时期都起到了重要的、无法代替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价值。
教会建筑旧址(怀远县):怀远教会建筑旧址,位于怀远一中内,墙体灰墙、红圈、白色凸缝,色彩对比强烈,墙体施工精道,窗台、窗口为欧式方块型,饰有花岗岩浅浮雕雕花。室内门门相通,楼梯、木地板花纹起边,线条粗犷,体现西方建筑特征。屋面布瓦飞檐,木石结构地下室,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特色。怀远教会建筑是围绕“人”这个主题,把西方建筑美学和东方建筑美学,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的建筑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涡河一桥(怀远县):涡河一桥不仅仅是连接怀远县境南北为一体的纽带,也是人民群众乐于欣赏的新型建筑艺术品。桥本身奇巧多姿,长虹映彩和荆山、涡河及城市建筑互相辉映,浑然一体,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吸引远近游人,留连忘返。
垓下遗址(固镇县):垓下遗址为秦末汉初楚汉垓下决战时项羽大本营和汉代交国、汶县治所故地,又名霸王城。西汉时曾作为洨县县城址。垓下遗址的遗址年代主要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和汉代两个时期,遗址主体为一座城址,平面呈不甚规则的弧角长方形,四周有城墙残存,城墙轮廓清晰,除西城墙遭沱河故道冲刷受一定破坏外,其余各墙保存较好,城内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城墙外有濠沟环绕,濠沟宽度15米至30米不等。垓下遗址整体为台地地貌,沱河由遗址西侧绕至北侧向东流去,其上南半部现为居民住地,北半部为耕地。
化明塘严氏墓(五河县):化明塘严氏墓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是明朱元璋未婚而卒的夫人严氏墓,属明代一品规格葬制,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现存在神道30米,无字墓碑1个,石翁仲、石虎、石羊、石马、望柱各1对。2002年对墓区修复保护时发现5开间享堂遗迹,2002年9月完成神道及石像生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