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怀远从农业大县迈向工业强县

2019-10-30 08:24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年福烨 文/图

现代化企业——吉驰轮胎生产车间一角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怀远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全省争先、皖北领先、蚌埠率先”的发展目标,围绕“工业强县、农业固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紧扣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工作要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工业经济规模和质量效益实现“双提升”。

回眸70年,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一次次完美的转身,怀远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完美嬗变,奏响激昂奋进的旋律。

从一穷二白到产业集聚

项目建设筑牢集聚平台

霜降已过,天气渐寒。怀远经济开发区内一批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一家家企业开足马力……这里激荡着经济转型的热潮,洋溢着工业振兴的激情,蓄积着时不我待的发展动力。

10月23日,安徽艾斯顿轮胎有限公司在怀远县经济开发区举行正式投产仪式。项目总投资12亿元,由温州市力王轮胎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到怀远经济开发区,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年产2000万条高性能子午线轮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创利税2.5亿元。

艾斯顿轮胎项目是近年来怀远县狠抓工业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项目为零,一切为零。从新中国成立直到上世纪90年代,怀远的工业基础一直较为薄弱。翻开怀远统计局的档案,1990年,怀远生产总值仅有10.8亿元,一产占61%,二产仅占22%,其中工业仅占17.6%。“那时的怀远就是个标准的农业县,农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工业经济发展步伐缓慢,困难重重。”怀远经信局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

“不说和发达地区比,就是和省内比,当时也是一穷二白。”怀远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招商服务中心主任屈磊说。

县域崛起,工业为先。抓工业发展,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这是历届怀远县委、县政府的共识,也是摆在历届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大课题。

知不足,找差距。把握机遇,奋起直追!

进入新世纪,怀远提出把“工业强县”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开始大手笔、大力度规划工业发展。

2003年,怀远工业园区破土动工,一张白纸绘蓝图,正式吹响了工业大发展的冲锋号。工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县域经济迈上发展快车道:2006年工业园区成功升格为成了省级开发区、2009年实现了“二产超一产”、2010年实现了“工业超农业”的重大历史跨越。

2014年底,总体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起步区5.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食品精深加工、机械电子等产业的怀远县西部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龙亢经济开发区破土动工,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产业特色鲜明、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承担着蚌埠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五大发展平台中的高端装备制造和食品精细加工两大平台建设任务。

如今怀远经开区形成了以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纸制品及彩印包装为主导的优势产业集群;龙亢开发区也形成了“原料种植基地建设-仓储-初加工-精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加工利用-物流”的农业产业链。

该县今年还把原怀远经济开发区和龙亢经济开发区合二为一,成立新的怀远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平台1+1>2的作用,攥紧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拳头。

今年前8个月,全县工业用电量累计4.7亿度,增长35.4%,其中制造业用电增长10.8%。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规模工业企业数达268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1亿元,同比增长10%。工业经济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60%以上,成为拉动县域经济的引擎和主力军。与此同时,该县规模工业企业数已占到全市的24.5%,工业增加值占全市24.3%,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达到34.2%。

从有到优 从优到精

创新驱动激活内生动力

从乡镇的传统肥料小作坊,到全国知名的有机肥生产企业,再到如今拥有农业部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的行业领导者……伴随怀远工业强县战略一路走来,安徽莱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质的飞跃。

谈及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秘诀”,公司董事长张从军坦言,是不断的创新,使得企业有了核心竞争力。

“公司先后投入2亿元用于核心产品研发。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关键项目通过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张从军告诉记者,通过内外结合,企业的创新研发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级项目20多项,拥有各类专利60余项,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

然而就在几年前,和其他地方一样,怀远工业也面临着“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三高”发展模式。园区的主要企业集中在钢构加工和纺织加工上,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也不高。“通过外出考察,亲眼见到过很多发达地区浓厚的创新氛围和迫切的创新愿望。”屈磊感慨道。

从有到优、从优到精,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只有依靠创新驱动。

“让创新贯穿政府工作。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氛围,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怀远县明确将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让更多的‘怀远模式’在全省、全国推广。”

谋定而后动。近年来该县通过牢牢把握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瞄准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个提质重点,战略性新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不断加快,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工业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正在上演。

“创新”一子落,高质量发展满盘活。

截止到目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4家,1月-8月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93.4亿元,获得省级科技创新先进县。5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156.9亿元,增长24.7%。专用电子器件产业基地实现产值90.2亿元,壹石通年产3万吨陶瓷化阻燃剂项目等13个扩产项目有序推进,银锐玻璃等10家企业获得市级专精特新、两化融合、设计中心认证。授权发明专利22件、实用新型专利130件。产业基地正逐步做大做强。

创新,正为县域工业发展注入蓬勃的动力与活力。

今年5月,怀远入选首批省级创新型县(市)建设公示名单,建设主题是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这既是省里对我县近年来依靠创新驱动助推工业发展的肯定,也为未来创新指明了方向。”屈磊说。

从来者不拒到优中选优

招商引资夯实发展基础

如何实现向工业强县的华丽转身?抓住招商引资这个最有力的抓手,可谓是怀远这个农业大县实现弯道超车的必由之路。

翻开今年怀远县的招商成绩单:六位县领导领衔六个产业招商工作组,赴江苏、上海等地开展招商活动20余次,邀请接待客商30批次,对接洽谈项目20个。已实现签约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1个,总投资49亿元。利用外资13302万美元。

“这家企业原本计划在本省其他市落户,相关协议都快签字了。但是通过考察,发现和我县的主导产业相符合,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把企业给引进来的。”谈及刚刚正式投产的安徽艾斯顿轮胎有限公司,屈磊一句话让记者多少有些“吃惊”。

“现在我们都是开展精准招商。不符合产业发展的项目可以说一个也不要。”屈磊说,这几年对接签约开工的项目,几乎都是围绕产业链招进来的。

然而在全县工业的起步阶段,为了让更多企业落户怀远,该县县直各部门机关干部几乎全员招商。“缺什么,招什么,几乎是来者不拒。”怀远经济开发区招商部负责人杨培感慨地说,现在回想起来,可以说反映出了当时全县上下对迅速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的迫切心情。

从过去“抓到篮子就是菜”到如今“提着篮子去捡菜”,从全民招商到链式引商,怀远招商理念和招商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谈及为何选择落户怀远,安徽艾斯顿轮胎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成华坦言,是地方政府给他带来投资的信心。“通过多次走访考察对比后,我们深深感到怀远的相关政策不一定是最优惠的,但是营商环境和产业配套却是一流的。”潘成华对怀远印象深刻。

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该县帮扶企业的力度。从企业注册到企业融资,从供电供气到员工招聘,从4月份签协议到7月份试生产再到如今正式生产,政府部门对企业各项手续的申办一路“开绿灯”。“怀远速度就是快!”成了潘成华经常说的一句话。

从拼资源、拼政策到拼服务、拼配套,今年怀远县以开展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四送一服”等活动为抓手,当好企业发展的“金牌保姆”。该县从县直各经济相关的25家单位遴选业务骨干、技术人才,组成5个县级服务工作组,帮扶在统计库内的“四上企业”。各乡镇成立企业帮扶小分队帮扶本区域内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企业。在县经济开发区设立民营企业帮扶中心,坚持县领导定期帮扶民企和县乡两级帮扶企业机制,倾听企业呼声、纾解经营难题。目前,已召开10次现场帮办会议,共受理29家企业反映的52个问题,其中已经解决32个。

聚焦主导产业,开展强链补链招商,通过一个企业,引来一批企业,壮大一个产业。怀远县通过招商引资带来的产业发展蝴蝶效应已经显现。

预计到2020年,该县工业总产值力争超1000亿元、工业化率超过45%,县经济开发区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级开发区标准,重点产业全部创建成省级以上产业基地。

怀远正在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蹄疾步稳,砥砺前行。

□记者手记: 

巧做“加减法” 发展变“乘法”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县工业的一穷二白到今天在工业强县之路上奋力前行,70年间,传统农业大县怀远在工业化进程上取得辉煌成就,工业产品的自主创新、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加快,县域经济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当前,怀远工业正从高速发展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是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采访中,通过走访政府部门、园区企业,记者发现,立足县域实际,怀远正大力做好工业发展“加减法”,一方面,把创新驱动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位置,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做好“加法”。另一方面,加大园区“腾笼换鸟”力度,盘活存量,换取发展空间,同时加大帮扶企业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集中力量做好“减法”。

巧做“加减法”,发展变“乘法”。“一加一减”激活了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也为县域经济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228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