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谢御史与涂山禹王庙会

2023-07-10 11:11 李焕俭  

“七姑娘、八姨娘,三婶子、二大娘, 涂山赶会朝禹王,铜个子装了满裤裆,鸡叫头遍起了床……”这是流传在涂山周边、淮河两岸的歌谣。

说起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涂山禹王庙会,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实,唐宋以来涂山只有纪念大禹生日的农历六月六禹王庙会,并没有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之说。那么,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涂山禹王庙会,是何人倡导?又始于何年呢?话还得从朝廷命官,监察御史、督理两淮盐政的谢正蒙说起。

朝禹路赶会人群

谢正蒙,字中吉,明朝广东省惠来人,寒门学子,青灯黄卷,矢志不渝,苦读经书,19岁考中秀才,21岁考中举人。40岁起被朝廷选任知县,政绩在全国“行取卓异”,皇帝赐匾“清廉天下冠”。51岁,朝廷授其监察御史。谢正蒙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敢于“劾亲王、批逆鳞”。广东省地方志将他与张九龄、海瑞、徐马石同列为“岭南四名臣”。万历四十二年(1614),谢正蒙奉旨督理两淮盐政,整顿全国盐法兼管南京、山东、江北总运漕粮,大权在握,一诺千金,亲民爱民,政绩显赫,口碑载道。当年,以水兴市,河道少有船闸,水路畅通无阻,谢御史督查盐课,打击不法盐商偷税漏税,大多走水路,乘坐官船。

“谢大人,现在舟船离怀远不到五里,我们舟船是停靠涂山脚下,是先登山朝拜大禹,还是先到县衙督查盐课?”

“公事要紧,先进县城督查盐政!禹王爷不会怪罪!”谢正蒙答道。

淮河怀远码头离怀远县衙里许,时辰不大,官船停靠码头,谢御史率随行人员,不声不响,下船步行朝怀远县衙走去。管理怀远淮河渡口的衙役,见身穿朝服的官员,朝县衙走去,飞报怀远王知县:“老爷、老爷,有朝廷官员来怀远县了!”

知县姓王名可举,忽闻朝廷官员驾到,三步并两步,赶紧迎到县衙大门外:“下官王可举,不知大人驾到,有失远迎,罪过、罪过!”说着就要弯腰施礼。谢正蒙摆摆手道:“王大人无须多礼,吾等抓紧时间,先到县衙督查这盐政课税大事!”

谢御史舟车劳顿,滴水未进,来到县衙,听完知县汇报盐政之事,命手下人员审查食盐营销账册。两日过后,处理完怀远盐政公务,谢御史话题一转,谈到大禹在荆涂二山峡劈山导淮,过门不入,无私奉献,召会诸侯,一统华夏的事,表示想借此机会,登涂山朝拜大禹,了却多年心愿。王知县听了,面有愧色。

涂山禹王庙

原来,王知县是四川崇州人,千里迢迢,到怀远上任不久,还未去过涂山。心中惴惴不安,小声问道:“谢大人,您明天就去登山朝禹?”

“对,公务繁忙,明日登山朝拜禹王,后天还要到其他地方巡查盐课!”谢正蒙答道。

阳春季节,风和日丽,王知县陪同年过半百的御史谢正蒙,从怀远下洪渡口过了淮河,乘小轿来到涂山南坡山歇马亭,按照当地习俗,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一行人沿朝禹古道,徒步来到山巅禹王庙。叩开庙门,进了庙院,谢御史见殿宇破败,房顶漏雨,大禹等神像,泥水斑斑,顿生凄凉之感,和颜悦色地对王可举说道:“王大人,俗话说‘官不修衙,客不修栈’,不代表地方官不修祖宗祠庙!大禹治水,造福万民,万世永赖,百姓见禹王庙如此破败,难道没有想法?这禹王庙是修好,还是不修好呢?”

听话听音,观人看心。知县王可举也是功名出身,当然明白御史大人意思,知道大禹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地位,当即回答道:“是,是,谢大人,这祖宗大禹祠庙,一定要好好修!”

如何修庙?如何让百姓赶好庙会,祭祀好大禹?谢御史委托王知县,当天下午请来邑中乡贤,洗耳恭听大伙意见。这些乡贤,都是邑中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的贤达之人,其中不乏举人、退休回乡知县、地方名望人物等。大伙提议修庙由县衙牵头,邑中大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再置办些祭田,解决官祭大禹茶水供品等费用。乡贤们还提出六月六祭祀大禹,天气热雨水多,能否提前或延后,谢御史当即回答:“各位乡贤,六月六是纪念大禹诞辰的庙会,自古传承至今,不好也不能更改。可否增设庙会,官祭与民祭庙会分开?”

“行,行,御史大人,就照您说的办!”乡贤们纷纷表态。

“怀远父母官王大人、各位乡贤,既然大家信任谢某,谢某就抛砖引玉,谈谈几点想法。”

谢正蒙双手抱拳,躬身施礼,综合大家意见,谈了“捐赎锾,谋修缮,置祭田”,“增春、秋二祭并季夏之祭而为三”的要求。

“对,对,就照谢大人说的意见办!”王知县和乡贤们异口同声。

谢正蒙离开怀远,知县王可举按照御史大人要求,不仅募捐了大量钱款重修扩建了禹王庙,还用修庙结余资金,购买156.45亩土地,作为禹王庙田产,招募农民耕种,田租除扣国税外,其余全部用于公祭大禹。遵循谢御史提出的庙会时间,怀远县衙张贴布告:一是在春暖花开、农事大忙到来前,新增农历“三月二十八纪念大禹治水成功,降服水怪无攴祁,万国诸侯朝会涂山”的祭祀庙会;二是在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新增“农历九月九缅怀大禹功德,喜庆大地丰收”的登高怀古祭祀庙会;三是自古传承“六月六纪念大禹生日”的庙会,为官祭大禹庙会延续不变。

涂山庙会

涂山禹王庙整修扩建结束,知县王可举按谢御史指示,又制作一块颂扬禹王的大匾,题曰“万世永赖”,悬挂禹王大殿。同时,将奉谢御史之令,扩建庙宇,设置祭田,增加祭祀禹庙会的事,刻石勒碑,立于涂山禹王庙。该碑今镶嵌在涂山禹王庙前院东墙,历经明、清、中华民国、新中国,风吹雨淋,碑面剥泐粉化,碑额“万世永赖”,碑记“谋修缮、置祭田”等,碑尾“凤阳府怀远县知县、蜀人王可举立”仍清晰可辨。

明朝万历年知县王可举立的《增祭禹王庙碑》,至今已408年

清嘉庆《怀远县志》不仅收录了明万历年《增祭禹王庙碑记略》,还引用旧县志赞曰:“王可举万历四十三年以举人任,慈蔼平易,有古循吏风。”

从此,涂山禹王庙的庙会,由原来每年六月六一次,变为一年三次。每次祭祀的内容各有侧重,世代相传。其中,农历六月六涂山官祭大禹的庙会,民国十六年(1927)因战乱中断,至今已经96年,政协委员提案呼吁恢复官祭活动,提升蚌埠知名度、美誉度;农历三月二十八和九月九的民间祭祀大禹的涂山庙会,除抗日战争期间怀远、蚌埠沦陷和“文革”动乱中断几年外,一直延续至今,已有408年。特别是农历三月二十八的涂山禹王庙会,成为淮河流域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民俗庙会,已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赶会朝禹者每年在10万人次左右,最多达20万人次。

(作者:李焕俭 文/图)



126

“七姑娘、八姨娘,三婶子、二大娘, 涂山赶会朝禹王,铜个子装了满裤裆,鸡叫头遍起了床……”这是流传在涂山周边、淮河两岸的歌谣。

说起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涂山禹王庙会,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实,唐宋以来涂山只有纪念大禹生日的农历六月六禹王庙会,并没有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之说。那么,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涂山禹王庙会,是何人倡导?又始于何年呢?话还得从朝廷命官,监察御史、督理两淮盐政的谢正蒙说起。

朝禹路赶会人群

谢正蒙,字中吉,明朝广东省惠来人,寒门学子,青灯黄卷,矢志不渝,苦读经书,19岁考中秀才,21岁考中举人。40岁起被朝廷选任知县,政绩在全国“行取卓异”,皇帝赐匾“清廉天下冠”。51岁,朝廷授其监察御史。谢正蒙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敢于“劾亲王、批逆鳞”。广东省地方志将他与张九龄、海瑞、徐马石同列为“岭南四名臣”。万历四十二年(1614),谢正蒙奉旨督理两淮盐政,整顿全国盐法兼管南京、山东、江北总运漕粮,大权在握,一诺千金,亲民爱民,政绩显赫,口碑载道。当年,以水兴市,河道少有船闸,水路畅通无阻,谢御史督查盐课,打击不法盐商偷税漏税,大多走水路,乘坐官船。

“谢大人,现在舟船离怀远不到五里,我们舟船是停靠涂山脚下,是先登山朝拜大禹,还是先到县衙督查盐课?”

“公事要紧,先进县城督查盐政!禹王爷不会怪罪!”谢正蒙答道。

淮河怀远码头离怀远县衙里许,时辰不大,官船停靠码头,谢御史率随行人员,不声不响,下船步行朝怀远县衙走去。管理怀远淮河渡口的衙役,见身穿朝服的官员,朝县衙走去,飞报怀远王知县:“老爷、老爷,有朝廷官员来怀远县了!”

知县姓王名可举,忽闻朝廷官员驾到,三步并两步,赶紧迎到县衙大门外:“下官王可举,不知大人驾到,有失远迎,罪过、罪过!”说着就要弯腰施礼。谢正蒙摆摆手道:“王大人无须多礼,吾等抓紧时间,先到县衙督查这盐政课税大事!”

谢御史舟车劳顿,滴水未进,来到县衙,听完知县汇报盐政之事,命手下人员审查食盐营销账册。两日过后,处理完怀远盐政公务,谢御史话题一转,谈到大禹在荆涂二山峡劈山导淮,过门不入,无私奉献,召会诸侯,一统华夏的事,表示想借此机会,登涂山朝拜大禹,了却多年心愿。王知县听了,面有愧色。

涂山禹王庙

原来,王知县是四川崇州人,千里迢迢,到怀远上任不久,还未去过涂山。心中惴惴不安,小声问道:“谢大人,您明天就去登山朝禹?”

“对,公务繁忙,明日登山朝拜禹王,后天还要到其他地方巡查盐课!”谢正蒙答道。

阳春季节,风和日丽,王知县陪同年过半百的御史谢正蒙,从怀远下洪渡口过了淮河,乘小轿来到涂山南坡山歇马亭,按照当地习俗,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一行人沿朝禹古道,徒步来到山巅禹王庙。叩开庙门,进了庙院,谢御史见殿宇破败,房顶漏雨,大禹等神像,泥水斑斑,顿生凄凉之感,和颜悦色地对王可举说道:“王大人,俗话说‘官不修衙,客不修栈’,不代表地方官不修祖宗祠庙!大禹治水,造福万民,万世永赖,百姓见禹王庙如此破败,难道没有想法?这禹王庙是修好,还是不修好呢?”

听话听音,观人看心。知县王可举也是功名出身,当然明白御史大人意思,知道大禹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地位,当即回答道:“是,是,谢大人,这祖宗大禹祠庙,一定要好好修!”

如何修庙?如何让百姓赶好庙会,祭祀好大禹?谢御史委托王知县,当天下午请来邑中乡贤,洗耳恭听大伙意见。这些乡贤,都是邑中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的贤达之人,其中不乏举人、退休回乡知县、地方名望人物等。大伙提议修庙由县衙牵头,邑中大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再置办些祭田,解决官祭大禹茶水供品等费用。乡贤们还提出六月六祭祀大禹,天气热雨水多,能否提前或延后,谢御史当即回答:“各位乡贤,六月六是纪念大禹诞辰的庙会,自古传承至今,不好也不能更改。可否增设庙会,官祭与民祭庙会分开?”

“行,行,御史大人,就照您说的办!”乡贤们纷纷表态。

“怀远父母官王大人、各位乡贤,既然大家信任谢某,谢某就抛砖引玉,谈谈几点想法。”

谢正蒙双手抱拳,躬身施礼,综合大家意见,谈了“捐赎锾,谋修缮,置祭田”,“增春、秋二祭并季夏之祭而为三”的要求。

“对,对,就照谢大人说的意见办!”王知县和乡贤们异口同声。

谢正蒙离开怀远,知县王可举按照御史大人要求,不仅募捐了大量钱款重修扩建了禹王庙,还用修庙结余资金,购买156.45亩土地,作为禹王庙田产,招募农民耕种,田租除扣国税外,其余全部用于公祭大禹。遵循谢御史提出的庙会时间,怀远县衙张贴布告:一是在春暖花开、农事大忙到来前,新增农历“三月二十八纪念大禹治水成功,降服水怪无攴祁,万国诸侯朝会涂山”的祭祀庙会;二是在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新增“农历九月九缅怀大禹功德,喜庆大地丰收”的登高怀古祭祀庙会;三是自古传承“六月六纪念大禹生日”的庙会,为官祭大禹庙会延续不变。

涂山庙会

涂山禹王庙整修扩建结束,知县王可举按谢御史指示,又制作一块颂扬禹王的大匾,题曰“万世永赖”,悬挂禹王大殿。同时,将奉谢御史之令,扩建庙宇,设置祭田,增加祭祀禹庙会的事,刻石勒碑,立于涂山禹王庙。该碑今镶嵌在涂山禹王庙前院东墙,历经明、清、中华民国、新中国,风吹雨淋,碑面剥泐粉化,碑额“万世永赖”,碑记“谋修缮、置祭田”等,碑尾“凤阳府怀远县知县、蜀人王可举立”仍清晰可辨。

明朝万历年知县王可举立的《增祭禹王庙碑》,至今已408年

清嘉庆《怀远县志》不仅收录了明万历年《增祭禹王庙碑记略》,还引用旧县志赞曰:“王可举万历四十三年以举人任,慈蔼平易,有古循吏风。”

从此,涂山禹王庙的庙会,由原来每年六月六一次,变为一年三次。每次祭祀的内容各有侧重,世代相传。其中,农历六月六涂山官祭大禹的庙会,民国十六年(1927)因战乱中断,至今已经96年,政协委员提案呼吁恢复官祭活动,提升蚌埠知名度、美誉度;农历三月二十八和九月九的民间祭祀大禹的涂山庙会,除抗日战争期间怀远、蚌埠沦陷和“文革”动乱中断几年外,一直延续至今,已有408年。特别是农历三月二十八的涂山禹王庙会,成为淮河流域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民俗庙会,已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赶会朝禹者每年在10万人次左右,最多达20万人次。

(作者:李焕俭 文/图)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