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报融媒体记者 陈瑶 文/图
技术日益成熟,出行成本相对较低,新能源车越来越受欢迎。但因为配套设施建设的速度远远没有跟上新能源车上牌的速度,充电桩“找不到、用不上、充得慢”造成不少新能源车主“充电焦虑”“续航焦虑”。如何破解新能源车的充电“瓶颈”,从而解决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近日,在全市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专题会上,市发改、交警、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供电、城管、城投等多个相关部门和单位找问题、查症结、列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合力推动充电桩建设提速。
数据说话
来自市交警部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6月27日,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共14638辆,其中,非营运小型客车(私家车)11449辆;出租车257辆;网约车564辆;公交车1241辆,还有货运车和其他车辆等。
近一年来(2022年7月1日-2023年6月27日)我市新能源汽车上牌数为6680辆。2022年,我市新能源汽车合计上牌数量为5611辆;今年以来(1月1日-6月27日),全市新能源汽车合计上牌数量为3307辆。
根据近几年新能源车上牌量的涨幅,交警部门预测,到2025年,我市每年新增新能源汽车上牌数在8000辆左右,2025年到2027年每年新增的新能源汽车上牌数在10000辆左右,2027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在5万辆以上。
部门作为
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我市势必要加速充电桩的建设,才能缓解车主们的“充电焦虑”“续航焦虑”,真正拉动有效投资和电动汽车消费。
相关各部门达成共识,将从多个方面提供保障,加速充电桩建设。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今后,将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停车位配建充电基础设施比例不低于30%,公共停车场配建充电基础设施比例不低于20%,新建住宅小区及公共停车场车位应100%预留安装条件的要求。同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求建设单位将充电基础设施配套与主体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将充电设施建设要求纳入规划核实中,不符合配建要求的,不予规划核实。截至2023年5月,市区新建住宅和商业共配建电动汽车充电桩7435个。另外,31个已批未规划核实的住宅小区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共计3840个。
市住建局表示,近年来,按照相关政策要求督促辖区内物业服务企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业主加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截至2023年5月底,全市共有331个住宅小区加装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共10268个,其中业主自装2664个,开发商建设7604个。但我市充电桩建设仍然存在安装标准不统一、安装不规范、计费方式单一、居民意见不统一等诸多问题,市住建部门提出建议,统一充电桩建设标准、增加计费方式、统一安装标准等。
东海大道张公湖桥东绿地停车场充电桩
市城管局表示,将深入开展便民停车暖民心行动,加快项目建设,增加公共停车泊位,实施停车管理智慧化,会同相关部门、各县区和市城投公司做好公共停车设施、充换电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市城投公司作为全市公共区域充换电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牵头实施主体,目前已完成26处充电场站建设工作,其中21处场站已投入运营,累计建成317个充电桩(94个快充桩和223个慢充桩),投资额约1250万元。其中公共场站17处,226个充电桩,主要分布在公园、广场、工业园区、政务中心等区域;专用场站9处,91个充电桩,主要为市直机关、院校等单位院内。
目前,我市正在推进新场站建设工作,同步推进建设中的充电场站9处,其中公共充电场站8处,专用场站1处。市城投公司正在加快新场站建设,对接各区政府及其管辖街道、社区、风景区管委会等单位,以适度超前为原则,谋划在其办公驻地、辖区内公共区域配建充电桩,争取年底前将市区充电场站布点缩小至3公里范围以内。另外,我市出租车更换新能源车辆进度也在全力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