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副刊】闲话皮匠

2023-08-15 09:07 蚌埠新闻网  

以前,我的邻居中有三个皮匠,马皮匠、田皮匠和阮皮匠,一个同学的父亲也是个皮匠,我认识的知道姓名的皮匠至少也有七八个,可以说,那时以此为业,吃皮匠这碗饭的人还真不少。这里说的皮匠并不是真正的完全操持皮革为业的工人,而是以修破旧鞋子为主的修鞋者。把修破旧鞋者称为皮匠,或许从古至今都是这么叫的吧。老百姓也都喜欢这么叫,应当说,把修破旧鞋者称为皮匠,推至“匠人”的高度,没有轻看他们,多少还有些尊重的意味,那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俗语更是对皮匠的抬举,这抬举甚至把皮匠和足智多谋、众人仰望的诸葛亮相提并论了。

改革开放前,我市的多街头巷口常能见到以修旧鞋为业的皮匠的身影和他们的地摊,这个不大的地摊上必有一个敞开的箱子和小架子,这箱盖上架子上必然会有绱鞋的针锥、楦头、绱鞋用的针、线、钩针、割刀、黄色的帘子线,打线用的石蜡,零碎的小块皮革、用旧的内外轮胎、帆布、鞋钉、胶水之类的修鞋工具和零碎的修鞋材料。而最显著的也是每个皮匠摊必有的便是摆在地上那个丁字型铁制的用以给鞋底打掌的“钉拐”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许多皮匠摊又多了个四腿拉叉像缝纫机似的手摇补鞋器。那时的皮匠活计甚多,你看他们每天总是在不停地缝缝补补,也常干些让人立等可取的小活计。

那时的蚌埠市的城市里估计至少有上百个修鞋的地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从事这个行当,这是因为此行当入门门槛低,不需多少成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要干皮匠只需找个师傅学个一两年或两三年便可独自创业单干了。所需的工具和材料随处都有,也很便宜。还有,就是那时没有城管的管束也不需报批持证上岗,街头巷口只要不阻挡交通随处可摆可干,而最主要的是当时的社会需求量极大,摆个皮匠摊不问在哪里都有生意,只要态度好,手艺能过得去,一个皮匠总能挣够一家三四口人甚至四五口人的生活费。

要说修鞋子的社会需求量大,现在的年轻人是很难知晓的,这是由于改革开放前国民的生产力低下,很少有人去买那昂贵的皮鞋、球鞋的。鞋子大多由家中妇女辛苦地制作,为了延长鞋子的使用寿命,往往新鞋就会找皮匠师傅给鞋底打个胶皮轮胎的前后掌,如果鞋面磨个洞或鞋底脱帮,家人也不便修补,往往是花几个小钱去请皮匠师傅用专用的钩针缝补即可,那时几乎家家都会有修鞋补鞋这样的需求,你看,这个不起眼的行当在那个年代却是很吃香的啊。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工业化制鞋业的发展,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乎完全不必自己制鞋,穿鞋几乎完全从市场购买。市场里超市里网络上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大量的工业机制鞋子,不仅让人眼花缭乱,往往还要靠宣传广告来推销,人人都有穿不烂就淘汰的鞋子,谁还要找皮匠修鞋补鞋。当年那些还很吃香的修鞋皮匠,随着社会的进步也自然越来越少了。

目前,市面上那些依靠给人打掌补鞋的地摊皮匠基本不见了,极少数还有补鞋机的师傅也改行干起了帮人修理包包、拉链的行当。这也应算是社会的进步。(作者 刘俊清  编辑 徐怀明)


51

以前,我的邻居中有三个皮匠,马皮匠、田皮匠和阮皮匠,一个同学的父亲也是个皮匠,我认识的知道姓名的皮匠至少也有七八个,可以说,那时以此为业,吃皮匠这碗饭的人还真不少。这里说的皮匠并不是真正的完全操持皮革为业的工人,而是以修破旧鞋子为主的修鞋者。把修破旧鞋者称为皮匠,或许从古至今都是这么叫的吧。老百姓也都喜欢这么叫,应当说,把修破旧鞋者称为皮匠,推至“匠人”的高度,没有轻看他们,多少还有些尊重的意味,那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俗语更是对皮匠的抬举,这抬举甚至把皮匠和足智多谋、众人仰望的诸葛亮相提并论了。

改革开放前,我市的多街头巷口常能见到以修旧鞋为业的皮匠的身影和他们的地摊,这个不大的地摊上必有一个敞开的箱子和小架子,这箱盖上架子上必然会有绱鞋的针锥、楦头、绱鞋用的针、线、钩针、割刀、黄色的帘子线,打线用的石蜡,零碎的小块皮革、用旧的内外轮胎、帆布、鞋钉、胶水之类的修鞋工具和零碎的修鞋材料。而最显著的也是每个皮匠摊必有的便是摆在地上那个丁字型铁制的用以给鞋底打掌的“钉拐”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许多皮匠摊又多了个四腿拉叉像缝纫机似的手摇补鞋器。那时的皮匠活计甚多,你看他们每天总是在不停地缝缝补补,也常干些让人立等可取的小活计。

那时的蚌埠市的城市里估计至少有上百个修鞋的地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从事这个行当,这是因为此行当入门门槛低,不需多少成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要干皮匠只需找个师傅学个一两年或两三年便可独自创业单干了。所需的工具和材料随处都有,也很便宜。还有,就是那时没有城管的管束也不需报批持证上岗,街头巷口只要不阻挡交通随处可摆可干,而最主要的是当时的社会需求量极大,摆个皮匠摊不问在哪里都有生意,只要态度好,手艺能过得去,一个皮匠总能挣够一家三四口人甚至四五口人的生活费。

要说修鞋子的社会需求量大,现在的年轻人是很难知晓的,这是由于改革开放前国民的生产力低下,很少有人去买那昂贵的皮鞋、球鞋的。鞋子大多由家中妇女辛苦地制作,为了延长鞋子的使用寿命,往往新鞋就会找皮匠师傅给鞋底打个胶皮轮胎的前后掌,如果鞋面磨个洞或鞋底脱帮,家人也不便修补,往往是花几个小钱去请皮匠师傅用专用的钩针缝补即可,那时几乎家家都会有修鞋补鞋这样的需求,你看,这个不起眼的行当在那个年代却是很吃香的啊。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工业化制鞋业的发展,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乎完全不必自己制鞋,穿鞋几乎完全从市场购买。市场里超市里网络上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大量的工业机制鞋子,不仅让人眼花缭乱,往往还要靠宣传广告来推销,人人都有穿不烂就淘汰的鞋子,谁还要找皮匠修鞋补鞋。当年那些还很吃香的修鞋皮匠,随着社会的进步也自然越来越少了。

目前,市面上那些依靠给人打掌补鞋的地摊皮匠基本不见了,极少数还有补鞋机的师傅也改行干起了帮人修理包包、拉链的行当。这也应算是社会的进步。(作者 刘俊清  编辑 徐怀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