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红梅
或许是因为职业的缘故,我对“医”和“患”这样的字眼一向敏感。但凡看到有关此类的文字,都会特别留意。所以,当看到董宇辉在东方甄选推介蔡磊的《相信》时,便毫不犹豫下了单。
读毕掩卷,我对蔡磊的敬佩油然而生。
以前读绝症患者书写的文字,内容大都是作者面对绝症如何乐观豁达,如何与疾病抗争等,读的悲情、同情、难过且感动,当然也心生钦佩。但读完蔡磊的《相信》时,感动之外,没有悲情和同情,更多的是“敬”,敬重!敬佩!敬仰!
2019年,蔡磊41岁。作为电商巨头京东副总裁,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中国内地第一张电子发票,被誉为“中国电子发票第一人”,身价过亿,年轻有为,意气风发。彼时的他,婚后两年,初为人父,有才貌俱佳的妻和咿呀学语的子,可谓事业家庭双丰收。可就在他人生登峰之时,却不幸罹患了渐冻症,这种罕见病目前没有任何显著有效的治疗方案,无药可医、无医可治。一般存活期2—5年。任谁都可以想象到蔡磊当时那种五雷轰顶的惊悚和跌入深渊的绝望。
面对没有希望的疾病,蔡磊没有坐以待毙束手就擒,快速迈过惊惧、抛下绝望之后,便立即开始奋起抗争绝地反击。他很快做出决定:倾尽所有、用尽资源去攻克渐冻症治愈难题。这是一场与绝望的赛跑,一场漫长的寻找希望的旅程。蔡磊说:在我心中,这个希望是万分之一和百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都是一样的,我都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也没有考虑过这个希望的大小。哪怕没有这个‘一’,也要去创造‘一’。此后4年间,他用生命燃烧之光,向渐冻症发起了终极挑战,为渐冻症患者及亲属疗愈伤痛点燃希望。他以“颠覆行业认知”的方式进行科研和制药,并将其视为“最后一次创业”。蔡磊把患病后这段极其有限的宝贵时间留给学习、思考和规划,留给投资人、科学家、科研人员和公益组织,还有那些可以帮他扩大宣传以引起更多社会关注的媒体。
渐冻症自被发现以来近200年的时间里,治愈率为0,全世界的患者和医生对治愈渐冻症都不抱有幻想。攻克渐冻症,这事几乎没人敢做,甚至没人敢想。而蔡磊不仅想了,还去做了;不仅做了,而且拼了。目前,他已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渐冻症患者科研数据库,呼吁上千位病友捐献出脑组织与脊髓组织,说服上百位基础科学研究者将研究方向转向渐冻症,推动超过100条制药管线的临床试验。
蔡磊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生命的逆境往往会让我们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人生本身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我们在有生之年做了什么又延续了什么。面对死亡,蔡磊认为:“我们不过是比别人提前看到了人生终点而已,哪怕那个终点就在不远处,我也仍愿追寻比生命更长久的事物。”“最初的诞生,和最后的死亡一样,都是人生的必然;最初的晨曦,和最后的晚霞一样,都会光照人间。”
《相信》讲述了蔡磊从发病最初的怀疑到面对现实之后的抗争,其间的痛苦、迷茫与绝望,更有拼搏、无畏与希望。包括其治病经历,发起对渐冻症全面进攻的完整过程,对人生的理解、对自己忙碌的前半生的回忆与思考,以及关于亲情和生死的深切感悟。书中不仅能看到波折四起,还看到了绝地反击。
在蔡磊的《相信》中,我读到了震撼、慈悲、强大、坚韧、不屈、力量和奇迹!以及伟大!
感谢蔡磊,让我在人生的冬季读到了《相信》,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突遇的沟壑感觉无法逾越时,《相信》给了我跨越的勇气和力量。“纵使不敌,也绝不屈服!”是的,不敌又如何?难道要屈服和顺从吗?不!绝不!一定要抗争,一定要奋力反击!坚持打光生命中最后一颗子弹!即便失败,那又怎样?所有的成功都是为不惧怕失败、并且能够面对失败的人准备的。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挑战不可能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所有的事情都是从无到有,从不可能到可能。当一个人心中有信仰、有未来、有目标,失败也就有了失败的价值。面对绝症,别人眼中的许多不可能让蔡磊活成了一骑绝尘,就连健康人也难以望其项背,身患绝症的蔡磊,仿佛是来完成使命的。
生命于我们而言是脆弱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一个无法预料的意外、一场突发的天灾人祸,就会让生命顷刻间灰飞烟灭。我们真的无法预判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生命于我们而言也是坚韧的,它可以无限期的延伸,因为它向人类传递了君子自强、生生不息的信念。
“我信,绝境之外的希望;我信,努力之外的可能;我信,生命之上的意义。”这是写在《相信》封面上的几句话。这些文字和蔡磊的人生一样有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不是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努力了才会有希望。当你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境甚至绝境、感觉撑不下去的时候,请读读蔡磊的《相信》,体验《相信》的力量。相信你一定可以从中找到力量!看到希望! (编辑 徐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