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秋
我不明白画家为什么以骨瘦清冷的残荷入画,也不甚了解摄影师为什么喜欢落败颓废的残荷?秋高气爽、寒花蔓篱、枫林乌桕的暖阳午后,漫步汴水围堤的三角洲,静观疏影横斜、幽香静谧的那些兀自突于水面枯萎的残荷,心情有些孤凄且落寞。
荷塘里满目的繁华已了无踪迹,南飞的灰雁在荷塘边栖息,枯黄的芦苇在秋风中摇曳。在花开灿然、青翠欲滴的季节过后,秋风秋雨秋寒,将那些原本傲立于池塘中的翠绿荷叶,逐渐摧残的色衰身枯、俯首低垂、凋零致残。水面上,那枚倔强挺立的细细的梗顽强地支撑着干皱的残叶,看似柔弱残破,看似折倒在湖面,其实,却别有一番楚楚神韵与傲然风骨。
满地肃杀,寒塘孤影,水袭残荷,冷雨花魂,突然就想起李商隐的诗:“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那些原本出淤泥而不染,娉娉婷婷自水中浮起的花与叶,竟然在一季地盛开以后,历尽沧桑,只剩下了高雅圣洁、枯而不朽的生命力。
残荷如画,不在于它曾经的喧嚣和热闹,不在于它曾经的优雅婉转,而在于它阅尽繁华之后的执着与坚韧。即使是面对秋天的萧瑟,它从来没有放弃对生命的炽爱,它的茎干虽然枯黄发黑,但是依然无惧高傲挺立于冰凉的湖水之中,仿佛在告诉我们:无论经历了什么,都要坚韧不拔,都要无畏无惧。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是一种苍凉之美。残荷也是一种苍凉之美,不似张贤亮西北影视城的那种荒凉,倒像似上个世纪,退尽铅华后的大上海——脱去奢靡外衣后的冷寂与沧桑。再艳丽的歌声,再妖娆的舞姿,再灿烂的灯火,终究抵不住一座城的沦陷——遗梦廊桥,一种苍凉的格调,残荷的神韵,雅秀俊逸、高古清幽,直逼心间。
冷风瑟瑟,被寒风侵蚀的残荷,依然无畏矗立于严寒之中,于繁华中自律,落魄中自愈,低谷时自强,委屈时自渡。是不是人间之事也大抵如此:繁华过后是凋零,铅华洗尽是纯净,盛宴散尽是平寂,深爱之后是怅然?
岁月千帆过,时光慢流水,在这路遥马急的人间,于繁华处简约,于喧闹中平淡,守心自清,不染风尘,也不失为一种坦然自若。因为人生终是要从繁杂走向简单,从喧嚣退到宁静。“柳外慵蝉噪晚霞,风床书卷篆烟斜。”在心的僻静处,像静穆无言的残荷,坦然接受了衰老,在简单勾勒的线条中,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淡望天上云卷云舒。
像一桢立体的画,一首隽永的诗,更像一支委婉的歌,在这人间清欢的世界,静待春暖花开。(编辑 徐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