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侠
蚌埠火车站往北,过了淮河大铁桥,曾经有个车站——徐家岗站。车站因旁边的村子而得名。京沪铁路上由北向南的火车,驶过徐家岗站,眨眼就到了大铁桥。
大铁桥离村子有十里。泱泱淮水横贯东西,阻断南北,村子的炊烟与南岸城里的高楼隔河相望,村里人称对岸为“河南”,城里人称村子这边为“河北”。
“隔河千里远。”小时候,我觉得“河南”好远好远!每天清晨,当我从睡梦中醒来时,母亲和婶子们已经在赶往“河南”的路上——去热闹的蚌埠街贩卖时鲜。她们常常鸡鸣起床,背挎沉甸甸的篾篮,步行,坐船,再步行,到达蚌埠街,在大街小巷留下蔬菜瓜果的清香,暮色四起才能回到村子。每次和母亲一起回来的,有家里的油瓶子、盐罐子,还有我的新裙子和甜到心里的米花糖。
村里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色彩缤纷的,很远很远的“河南”梦,如果能去一次趟“河南”,比过年还开心。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连着“河南”和“河北”的,有一座大铁桥。
第一次见到大铁桥,是在香烟盒上。伯伯让我去村头的小店买烟,1毛4一包的烟,给我2毛钱,每次的找零,就成了我的私房钱。“一定要买大铁桥牌的啊”,伯伯每次都这样交代。我一溜烟跑到村口小店,把2毛钱给店老板,“哟,又赚到烟钱了”,他笑眯眯地递过一盒烟。烟盒是一抹绿的,上面印的图案像一个放平的巨大笼子,罩着一只长梯子,我知道这就是大铁桥。我一溜烟往家跑,生怕跑慢了,从“大铁桥”里钻出火车来。
伯伯是村里的能人,从村东头的车站登上火车走南闯北;外出时,总会带上几包“大铁桥”——“尝尝我的家乡特产”,他笑眯眯地给别人敬烟,再给自己点上另一支,仿佛抽上一支,人就和大铁桥一样牛得不行。
只是,小小的我没见过大铁桥,不知道跑火车的桥是什么样子。
见到大铁桥是小学五年级的清明节,学校组织参观桥头公园的建桥烈士纪念碑。
桥头公园在桥南,我们排队到码头渡河去南岸。柴油机渡船“突突”驶过,窜条子鱼在水面乱蹿,小孩子们恨不得跳进去,捉回去做小鱼贴饼,让全家尝一尝淮河人家的经典美味。当大铁桥映入眼帘后,孩子们却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有人数着桥墩,有人数着火车。
“火车过河,像跳皮筋一样,轻轻松松就到了对岸!”
“如果坐上那个火车,一会就到家啦!”……
火车跑过大铁桥,跑过村东头的火车站,跑进我童年的梦里。
大学毕业后,我成了一名教师,家安到了繁华的淮河南岸,仍需乘渡船上下班。那时候淮河还没有通公路桥,于是每天在渡船发动机的嘟嘟嘟声中,慢悠悠与大铁桥遥遥相望。长河落日,夕辉满河,金光闪烁的地方,火车呼啸着从大铁桥驶过。我的心已经循着铁道远去,仿佛在稻香萦绕的村头车站,踏上了汽笛嘹亮的列车……
珠城拥河发展,一座座大桥架起,天堑变通途。如今的“河北”,高楼林立,灯火璀璨,崛起了与“河南”媲美的新城。
我把家搬入“河北”新城区。站在家的阳台上,淮河大铁桥尽收眼底,一下子近了许多。更没敢想的是,市里规划“靓淮河”工程,打造沿河景观,把大铁桥下建成了公园。休闲的人们打卡公园,赏美景,说铁路,话变化,聊大铁桥,故事越说越有味道,越说越有感情。
秋日,我和学生们到淮河大铁桥公园游学。一列火车从桥上驶过,有的孩子玩起了数车厢的游戏,我恍然回到了童年。巨型石墩上,抗日战斗的弹痕依稀还在,抚今追昔,令人感慨。石墩之间,彩菊初绽。孩子们奔跑、欢笑、挥笔作画,孩子的画板上,大铁桥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是他们心中的桥。
夜淮河,灯火和星光相映生辉。每天晚饭后,我和先生漫步在淮河大铁桥下,小狗儿多多在前,东嗅嗅西闻闻,“嘚嘚”的小短腿儿,跑慢了时光。
越来越近的大铁桥,属于文明和希望,属于和风暖阳,属于这个城市的人间烟火。(编辑 徐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