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报融媒体记者 吴媛媛
召开常委会会议8次、主任会议34次,听取和审议市“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32项,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4部,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68人次,开展执法检查5次、专题视察调研96次……翻开蚌埠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成绩单”,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张不负人民重托、砥砺前行、创新发展的亮眼“答卷”。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用好用实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以良法善治促进法治蚌埠建设,激励督促代表充分履职,为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牢牢把握工作正确方向
不断提升履职能力水平
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强化人大政治机关属性,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市人大常委会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成效。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坚决执行党领导人大工作的各项制度机制,及时主动就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向市委请示报告,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自觉把人大工作置于全市整体工作之中,突出经济建设中心,全年安排听取16项议题,发出13份审议意见;根据市委安排,做实包保重点项目服务,积极主动招商引资;通过立法、听取专项报告、开展专题询问等,推动政务服务质效提升,抓好企业帮扶,助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认真落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安排的民主法治领域改革任务,深入谋划、研究制定实施路径,切实提升改革质效。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立足“四个机关”定位,以严的基调、实的作风,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深化务实作风,全面提升宣传工作质效,协调联动提升整体合力,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以自身建设的新成效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人大工作秉持选题“少而精”、工作“深而实”的理念,把真抓实干、求实求效贯穿工作始终;在督办落实审议意见、监督意见书、代表议案建议等工作中,把功夫下在推动问题解决上,力争盯一件、促一事。密切与省人大和各县区人大的工作联系,围绕阶段性重点工作,上下级人大同步推进,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同向发力,合力推动市委的决策部署扎实有效落实。
用好用实监督权
以“真监督”促进问题“真解决”
2023年9月26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政情通报会,通报五大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并进行现场问询。市政府作关于全市五大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的通报,8位人大代表根据前期专题调研情况进行发言,10位代表向政府相关部门抛出十余个问题,各部门负责人一一作答,大家在坦诚沟通中摸清问题、增进理解、凝聚共识,共同促进我市五大集群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是市人大常委会保障代表行使好知情权、监督权的创新举措之一。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盯经济发展、重点工作、难点问题,着力加强对经济运行、司法工作、“三农”工作、生态环保、民生热点的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和国资监管,以“真监督”促进问题“真解决”。
紧盯发展目标任务,市人大常委会加强经济运行监督。听取和审议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围绕进一步优化用电营商环境、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开展专题询问;高度关注工业强市战略实施,聚焦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聚力推动产业振兴,召开五大产业集群发展政情通报会,促进要素资源向产业集中,推动解决制约集群发展瓶颈。
紧盯维护公平正义,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司法工作监督,听取和审议公检法机关关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情况报告;常态化开展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见证司法活动,加强监督司法工作与人大信访工作的有效衔接,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依法妥善解决。
紧盯社会重大关切,市人大常委会加强民生热点监督,听取和审议“十四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及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情况的报告、退役军人创业就业情况报告,切实改善群众看病就医环境,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退役军人工作。持续监督我市中小学校学生饮用奶、营养餐、校服规范采购管理工作,压实责任、不断完善。
立良法促善治
助力提升市域治理效能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法是法治的“最先一公里”。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主动适应新时代对地方立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进高质量立法,保障宪法法律法规实施,以法治方式助力提升市域治理效能。
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制定《蚌埠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护、老有所安,制定《蚌埠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针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制定《蚌埠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修改《蚌埠市城市管理条例》,进行《蚌埠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草案)》一审……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开门立法,注重立法地方特色,找准“小切口”,突出“小快灵”,力求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市人大常委会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接受“一府一委两院”和县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备规范性文件42件,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备规范性文件10件。开展涉行政复议地方性法规及有关决议决定的集中清理,从源头预防和纠正不当行为。在全省率先完成规范性文件集中上传入库工作,用好备案审查信息平台,不断提升审查能力,切实维护了法治统一。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开展“12·4”国家宪法日40周年纪念活动,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让代表更好地履职尽责
解决群众关心关切问题
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形式,探索建立街道议事代表会制度并印发实施意见,在龙子湖区延安街道、蚌山区黄庄街道、禹会区朝阳街道和钓鱼台街道开展试点。四个试点街道共选聘议事代表150余人,议事代表紧扣百姓诉求,票选实施群众休闲健身区建设、小区停车泊位增设、楼房外墙维修等项目,让“民声”落地有声,实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基层社会自我治理制度融合。
这是市人大常委会拓展人民当家作主新途径、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蚌埠实践的又一创新举措。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推进代表工作创新发展,激励督促代表更好地履职尽责、为民代言、助力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加强对代表的培训指导,优化代表履职平台,推动承办单位与代表加强全过程联系沟通和办理互动,让议案建议提得准、提得实,办得好、质量高。全年邀请91名基层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组织代表参加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专题调研、评议等活动,不断拓展代表行权履职的渠道。坚持和完善常委会负责同志接待代表日活动,全年开展7次活动共接待49名市人大代表,收集整理意见建议85条,及时转交相关部门研究办理。组织全市27个市人大代表小组、62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走访,及时将群众呼声和意愿转化为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推动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
春来征程万里阔,扬帆奋进正当时。新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始终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履职尽责,锤炼严实作风,担责尽责务实求实,更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加快推进新时代美好蚌埠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