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织牢健康扶贫网

2019-03-13 09:47   

蚌埠新闻网记者 年福烨/文 通讯员 李向前/图


养护院工作人员陪老人晒太阳



养护院老人在进行康复训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按照“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要求,积极推广互助式脱贫,建立“村级大病救助基金”;针对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创新“医养结合+集中供养”模式;对贫困户中长期慢性病患者制定针对性健康扶贫措施,把每个贫困户都纳入到精准扶贫政策的保障网中……近年来,五河县不断探索健康扶贫新路径,创新保障、救助体系建设,织牢织密涵盖贫困户及非贫困户的医疗救助网络,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的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少生病”的愿景逐步实现,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建立大病救助基金 实现互助式脱贫

“这真的是救命钱啊!要好好感谢政府和社会上所有的爱心人士。”谈及大病救助基金,五河县城关镇漴南村贫困户贺彪感触最深,孩子在上学,妻子又患有精神分裂症,常年需要接受治疗,10多年来治疗累计花费20余万元,已是家徒四壁,2018年通过申请大病救助基金,贺彪拿到了8000多元的救助款,解决了燃眉之急,缓解了经济压力。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60%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是因病残致贫。有些重大疾病或是长期性疾病经过新农合、大病保险等途径报销之后,自费部分加上就诊治疗过程中的路费、餐费等衍生费用仍是不小的开销,对贫困家庭而言依旧是沉重的负担。”五河县扶贫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6年4月8日,五河县印发《五河县村级大病救助基金试点工作实施办法》,通过“村集体经济拿一点、帮扶单位出一点、县乡政府支持一点、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捐赠一点”多途径筹集资金建立村级大病救助基金,将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等列为重点救助对象,对重点救助对象当年产生的合规医疗费用总额在1.5万元以内的原则上予以全额救助;对非重点救助对象,因病导致家庭经济状况处于贫困边缘的,实行分段按比例救助,防止这部分村民成为新增贫困户。

“在全面落实健康脱贫综合医保政策之外,村级大病救助基金的建立,能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实现互助式脱贫,为贫困户以及医疗开支较大的非贫困户解决后顾之忧。”五河县扶贫办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五河县已在91个村试点设立村级大病救助基金,对19个贫困村全覆盖。2018年五河县共筹集基金771.9万元,发放救助金325.5万元,救助2148名因病致贫困难群众。

大病救助基金的设立在试点村受到了村民大力支持,漴南村2018年共募集大病救助基金10.35万元,其中帮扶单位新奥燃气捐助了一万元,村里的种粮大户贺文速捐助了2000元,党员、村干部、村民等都积极踊跃为基金捐款,少则几十块,多则几千块,彰显了村民间互帮互助、共渡难关的良好风气。

为了确保贫困户等困难群众能及时有效的得到救助,五河县健全大病救助“主动发现工作机制”,开通“紧急救助绿色通道”,充分发挥村“两委”、驻村干部、村民理事会成员贴近群众的优势,对群众的实际困难、突发状况等做到早发现,早救助。对于紧急情况,特事特办,简化流程,先进行救助,后补齐手续,最大限度发挥大病救助基金的兜底救助作用。

漴南村村民理事会成员朱正荣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村民陈汉章突发疾病,迅速将其送医诊治,基金管理办公室了解情况后,按照紧急情况的处理规定,及时拿出5000元垫付了医疗费用,使得陈汉章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转危为安,事后再按照程序补齐材料,进行公示接受监督,既保证了救助的时效性,也兼顾了公开公平。

“建立‘村级大病救助基金’,体现了村民自治、民众互助,尤为重要的是对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水平的群体有了良好的医疗保障。”五河县扶贫办负责人说。

“医养结合+集中供养”:化解养护难题

“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还可以坐起来、站起来,多亏了养护院医生、护士的精心照料。”44岁的贫困户田小广,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已经瘫痪在床20多年,2018年借助五河县人民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通过专家会诊,接受了关节置换手术,现在已经能半靠在床上活动,据介绍,通过后续康复治疗,田小广还有希望能够下地行走。

田小广口中的养护院就是2018年五河县委、县政府投资1500万元设立的五河县特困人员养护院。“经评估,五河县目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共322人,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面临的不仅是医疗问题,更主要的是养护难题。”五河县民政局负责人说。

去年,五河县出台《五河县贫困家庭失能人员集中供养救助试行办法》,将农村贫困户、五保户、城市“三无”人员中的失能和半失能人员纳入集中供养范围,本着自愿的原则,供养人在入院前,由入住人、监护人、村(居)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和养护院签订“五方协议”,建立“一人一档”,实行动态化管理,提高救助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特困人员养护院实行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人文和临终关怀“六位一体”服务模式,由县人民医院负责日常运营,根据供养人的自理能力设置“介助区”和“介护区”两个区域分类养护;设立门诊、医务室、全科医疗室和康复室等,配备5名专业医生、6名护士、11名护工,24小时为供养人提供优质的医疗养护服务。

五河县将特困人员养护院列为新农合定点医院,供养人员治疗产生的费用经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补偿等各项政策报销之后,剩余部分由城乡医疗救助资金进行二次全面兜底;对集中供养人员除整合各项救助资金之外,县财政按每人每月600元给予补贴,确保入院特困人员“零负担”。

“‘医养结合+集中供养’模式一站式解决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医疗、护理、养老等问题,帮助这类贫困人群走出困境,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同时也为贫困家庭减轻了压力,释放了劳动力。”五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养护院院长王峰说。

截至目前,五河县入住养护院的集中供养人员达120人,其中贫困人口53人。今年,该县计划整合全县特困供养机构资源,筹建头铺镇、沱湖乡2家区域性特困养护院和7家农村养护中心,形成全县统一布局、县乡两级联动的供养机制。

医疗服务送上门 实现“慢病有所管”

在农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是困扰贫困户的一大难题。去年,五河县贫困户中共9943人被鉴定为慢性病人,这部分贫困户不仅长期遭受疾病的困扰,定期拿药、复诊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不便和经济上的负担。

“针对农村慢性病难题,我县不断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2018年,实现贫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在家贫困人口健康体检全覆盖,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本着‘不跑冤枉路、不花冤枉钱’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实现送医送药上门,同时在村级救助基金中设置一部分资金对60岁以上的贫困户慢性病患者实行每人每年500元——2000元不等的救助,全方位对这部分困难群众实行兜底救助,真正实现‘慢病有所管’。”五河县扶贫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张大夫一直都及时给我送药,叮嘱我按时按量服药,每次看到张大夫,就像看到亲人一样。”谈及送医送药上门服务,五河县新集镇沈塘村贫困户蔡忠杰高兴地说。蔡忠杰长期需要脑梗塞和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但是由于腿脚不便,子女也不在身边,之前买药、复诊一直是最头疼的问题,自从五河县开展送医送药上门服务以来,村医张跃明就成了蔡大爷家的常客,不仅直接把需要的药物送到蔡大爷手上,还定期给蔡大爷做身体检查。

2018年7月,五河县在新集、浍南和双忠庙镇三个乡镇试点开展送医送药上门服务,在全面掌握贫困人口慢性病情况的基础上,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率高的慢性病患者中病情相对稳定、用药明确,行动不便的,由村医直接送药上门,根据“一病一方案、一人一处方”的要求,村医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及时提供医疗服务,保证用药安全。据统计,2018年下半年,五河县共计送药上门服务400余次,送药近千盒,为许多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送去实实在在的便利。

该县还以方便群众为立足点,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模式和方法,为贫困户患者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之前,由于鉴定机构路途较远,农村中疑似精神病患者很难实现到医院办理残疾鉴定,也就无法享受到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和护理补贴。了解这一情况后,五河县残联、扶贫办组织有资质的医院专家进村入户,为疑似精神病患者提供上门鉴定服务,2018年,五河县共上门鉴定305名疑似智力残疾、精神病患者,其中确诊的智力残疾、精神病患者贫困户达203名,为这部分残疾人享受政府惠残政策提供了及时的保障。

35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