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讯(记者 李扬)心系发展,情系民生。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蚌埠代表团代表以饱满的热情和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职,向大会提交29件议案、26件建议,议案建议的数量比去年有所增加,质量进一步提高,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服务大局、履职为民的风采。
关键词:中心城市
提升城市能级打造发展平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蚌埠加快“两个中心”建设的关键之年。大会期间,代表们聚焦蚌埠加快打造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抓住各种机会积极发声,提出议案建议,饱含着对蚌埠发展的关切之情。
马瑞等代表就向大会提出了《关于创建蚌埠自贸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议案》。她认为,创建蚌埠自贸区,将进一步激发蚌埠市区域中心城市潜能,能够对皖北地区、淮河流域和中部区域范围内的资金、科技、人力等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及优化,加快经济和外贸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产业互补互通,实现中西部产业良性发展。她建议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统筹,选取蚌埠作为自贸区皖北片区,打造贯通安徽的自贸走廊。
“打造淮河流域中心城市,蚌埠300多万的人口体量略显单薄。”方雯代表认为 应当进一步扩大蚌埠的城市规模,提升区域竞争力。为此,她在会上领衔提出了《关于凤阳县划入蚌埠市的议案》,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蚌凤一体化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交通、教育、医疗、人才流动、旅游文化发展等方面整体谋划,以不断放大发展效应,提升中心城市能级。
李传红等代表在提出的《关于以点带面,推动我省淮河生态经济带文化旅游发展的议案》中,建议把蚌埠打造成为淮河生态经济带文化旅游重要节点城市,在支持蚌埠两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同时,尽快启动垓下遗址考古工作,充分发掘、保护、利用好淮河流域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
关键词:产业支撑
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蚌埠作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创新能力突出,产业基础雄厚,必须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这成为蚌埠代表团代表一致的观点。尤其是省长李国英在参加蚌埠团审议时,要求蚌埠“强化创新动能优化产业生态,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让代表们信心倍增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聚乳酸产业化步伐,这让李云政代表十分兴奋。他在领衔提出的《关于加大对生物基产业发展支持的议案》中,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蚌埠生物基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对生物基新材料人才培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等各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加快推动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安徽生物基新材料产业的比较优势。
高小平代表认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颠覆式变革,5G已成为各地培育发展新动能、抢占竞争主导权的战略重点。他在领衔提出的《关于立足自身优势,推动5G产业加快发展的议案》中,认真分析了蚌埠市及全省5G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并建议从省级层面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抢占产业风口,统筹布局5G应用场景,尽快形成发展合力和产业集聚优势。
立足蚌埠的创新优势,在科研机构工作的陈丙根代表建议,应当为支持8英寸MEMS智能传感器生产线建设提供要素支持,推动项目尽快进入实质性建设期、早日达产,抢抓市场先发优势,全力构建江淮智谷智能传感器创新产业和生态集群。
关键词:心系民生
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人民代表,履职为民。如何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让民生保障更有质感?代表们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积极提出议案建议,体现了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使命担当。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作为人大代表,更是责任重大。”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童俊杰代表一口气提出了建立贫困户心理疏导和干预机制推进乡风文明、设立我省脱贫攻坚宣传激励制度、建立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和城市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制度等5条建议。他认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必须是经济、文化、生态等全面的发展,只有激活广大农民内生动力,脱贫攻坚既有成果才能得以巩固,乡村振兴才能全面扎实推进。
“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进工厂,这将会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瓶颈。”董宏杰等代表针对高技能人才缺口问题,提出了《关于试点“技师学院”升级为“技师大学”的议案》,希望能够设立技师大学,吸引一批素质较好的学子,保证高技能人才的整体质量,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摸索一条创新的道路。
加快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医保用药范围、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加强电梯安全管控工作……一些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代表们一件件沉甸甸的议案建议中得到关注和体现。代表们纷纷表示,新的一年,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努力在为民服务中担当尽责,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