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通讯员 李向前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五河县结合“五河好人”道德品牌建设,以村居为重点,围绕关键群体所需所想,探索形成了活动场所共建共享、志愿服务下乡、传统文化实践等有效做法;将平台建设到村中,活动开展到家中,文明融化到心中,让基层群众成为文明实践工作的受益者、参与者和贡献者,不断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进基层、走向深入。
创新实践载体 因地制宜打造示范点
五河县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坚持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一手抓县级实践中心建设,一手抓基层实践站(所)建设,积极创建一批特色示范点。
重点打造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把县“两馆一中心”作为五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挥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出具有五河地域特色的“四馆三中心”:雷锋主题教育馆、红色文化教育馆、家风家训馆、科技馆、宣讲培训中心、文化艺术传播中心和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以此为载体,发挥中心辐射作用。
重点打造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十大基地。整合县级公共文化阵地资源,打造十大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雷锋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淮河农耕文化教育基地、地方文化展陈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科技科普示范基地、现代农业观摩基地、体育健身基地。
重点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利用该县小溪镇赵庄村、城关镇淮五村、头铺镇安淮村、沱湖乡大岗村、临北回族乡临北村五个乡风民俗馆为载体,每个乡镇重点打造1至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通过展示文化遗存、图文资料的形式,向村民展示和宣传村情村史、家风家训、风俗民情、村规民约等本土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
加强队伍建设 锻造文明实践主力军
五河县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在县一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一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村(居)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合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教体局、县司法局、县卫健委、县扶贫局等12家单位的资源优势,成立12支志愿服务队伍,即:党员志愿服务支队、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支队、青年志愿服务支队、平安建设志愿服务支队、教育体育志愿服务支队、科技志愿服务支队、法律志愿服务支队、“三农”志愿服务支队、文化志愿服务支队、卫生健康志愿服务支队、扶贫志愿服务支队、社会公益组织志愿服务支队。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实行“6+3+X”模式,即:设置理论政策宣讲、教育体育服务、文化服务、卫生健康、法律服务、科技科普6支专业志愿服务小分队,设置党员、团员、巾帼3支通用型志愿服务小分队,此外,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其他志愿服务小分队。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实行“4+3+X”模式,各行政村志愿队伍由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扶贫、治安巡逻4支专业型志愿服务小组,党员、团员、巾帼3支通用型志愿服务小组组成。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由理论政策宣讲、教育体育服务、文化服务、关爱老人4支专业型志愿服务小组,党员、团员、巾帼3支通用型志愿服务小组组成。各行政村和社区可根据需要组建其他志愿服务小组。
目前,全县已组建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180余支,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890余场,参与群众35000余人次。
开展特色活动 提供精致菜单式服务
五河县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通过分类、分级、分层的方式,积极开展特色文明实践活动,根据群众真实需要提供精致的菜单式服务。
结合“小荷伞”扶贫行动公益项目,围绕“助力脱贫攻坚、护航成长成才”这个主题,组建一支200人的由少先队辅导员、青联委员、五老志愿者、心理咨询师、社工、义工、虹城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以“推进创业1+1、爱心1+1、实现一次微心愿、开展一次自护教育、参加一次城市研学活动”为主要内容,努力守护贫困青少年、留守儿童。
该县结合社区志愿服务开展五点半课堂活动,安排若干名教师志愿者轮流开展课外辅导,为儿童打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心连心”微信群、微心愿箱,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及时了解群众需求,按照群众的需求提供特色服务。
目前,全县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4个、实践站217个,取得了显著成效。
提振群众精气神
因为让群众喜闻乐见,所以接地气;因为让群众受益匪浅,所以聚人气;因为让群众奋发向上,所以扬正气。
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提升精神风貌。五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之所以受到广大群众交口称赞,正是因为活动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正是因为活动提振了群众的精气神。
五河县坚持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把它变成了加强基层党建、密切党群关系的精神纽带,把它变成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把它变成了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有效载体。
新春新气象,新年新作为。我们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五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更加实实在在,更加真真切切,更加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