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光 文/图
农历三月初九,是淮上区沫河口街一年一度的春会(过去叫庙会),各条街道,人头攒动,叫卖声络绎不绝。
在农村,很多乡镇驻地或者街道的村落都有定期的贸易日叫“集”,一般有天天集的、或几天一个集的。村民们赶去集市囤物换物、买卖交易,大家叫“赶集”。
除了日常逢集,一年当中还有一个或者两个规模更大一些的定期集会叫“会”。赶集一般都是附近几个村庄的人赶来购物,而赶会则是周围更多的村庄更多的人赶来购物或者串亲戚,“会”在当地,是一种民间风俗,更是一年一度的重大民俗活动。
沫河口春会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有,老百姓们蹲在家没事,便三五成群地到街上逛逛,那时没有什么生意。
关于庙会,还有一个由来。相传,神农时代“日中为市”,太阳升至中天进行集市,互通有无,做好交易就散伙。后来,农业、手工业有了发展,商业随之繁荣,出现了固定的交易场所,地点常固定在交通要道或衙门附近。南北朝时,崇尚佛法,大兴庙宇,于是活佛升天或菩萨诞辰之类盛会应运而生,游客纷至沓来,商人见有利可图,便来庙前设摊,招徕生意,这就是以寺庙为中心进行交易活动的庙会的由来。
沫河口的“春会”和庙会差不多,只是地点不同。“会”一方面是为百姓提供一个互通有无的场所,另一方面也是为亲朋好友联络感情提供机会。在这一天,人们呼朋唤友、三五成群地于集会上逛一逛,吃点小吃,多数“赶会”人的目的不在于买什么,而在于“逛”,在于看热闹。
如今,沫河口街区内有华尚、万家、华运、易购等多家超市,各种物品应有尽有,但人们还是喜欢到街上走一走,感受一下小时候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就是:热热闹闹、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卖的东西杂七杂八、应有尽有,但相对来说,都比较低档。
春会市场。
一般,在春会前头几天的晚上就有人先画地为摊了,占据下有利地势,春会那天,早早地把摊位支在画好地上,这个也有专门的说法,一般从天明一直持续到天黑。
春会一般是指麦收前,以锨、耙、扫帚等农具交易为主,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春会”也变味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集”和“会”都与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其热闹的场面,和农村特有的民俗活动,依然令人神往,让人不能忘怀。(编辑 徐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