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自讨苦吃”的年轻人,去田间地头读个“研”

2024-05-04 19:32 人民日报  


当莘莘学子走出“象牙塔”

将山野湖海化作“黑板”

鱼虾作物当成“教材”

双手沾满泥土,扎根田间地头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两年前

西南大学2021级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

硕士研究生张丽君

通过“科技小院”人才培养项目

来到素有“中国桔橙之乡”美誉的

四川眉山市丹棱县

开启了一段田间地头的“读研”之旅

图为丹棱桔橙科技小院外观

初到乡村

这个“99”后城市女孩

“甚至不知道橙子树有多高”

一度感到“很受挫”

听不懂当地的方言

虽懂技术和理论知识

但面对有种植经验的当地果农们

书本上那些先进的农业技术

也很难真正推广下去

图为张丽君(左一)和同学在当地进行土壤取样,郭佳莉 摄

通过向指导老师和师哥师姐请教

张丽君逐渐意识到

要想让新兴的技术真正在乡间落地

首先必须融入乡村

图为张丽君在当地人陪同下对果农进行调研

他们开始

整日驻扎在田间地头

与当地果农交流分享

开展线下培训会推广种植技术

还虚心拜当地果农为师

学习修剪、施肥等种植技巧

真正地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

图为张丽君正在监测叶片发育情况,李栋 摄

2022年夏天

川渝地区遭受严重高温

当地桔橙产业因晒伤造成减产

经过试验

张丽君和同学向果农推荐喷灌技术

起初果农们并不信任

“没用,水蒸发得那么快”

面对质疑

科技小院的学生们没有放弃

在小院试验田里坚持实践

最热的夏季过去

那年丹棱县日灼果占比高达30%

而试验田日灼果占比只有5%

图为果农赵泽如带着科技小院学生张丽君(中)在田间研究,赵烨 摄

学生们用科技农业成果

和扎根土地的务实态度

赢得了果农的信任

也开启了互学互助的“双向奔赴”

那晚,果农第一次

邀请他们去家里吃饭

“一顿家常饭

比得什么奖都开心多了”

张丽君说

图为张丽君(右一)在当地进行农民培训,李栋 摄

试点的成功只是第一步

在专家研究员的带领下

科技小院师生们

将农业科技与种植经验充分结合

帮助当地果农解决

柑橘品种单一、养分投入超标、

生产标准匮乏等更多问题

构建起一套柑橘园健康土壤

和节能减排绿色生产模式

形成了当地产前、产中、产后

柑橘绿色生产链条

图为张丽君测量柑橘叶片SPAD值,李栋 摄

他们还教果农

学习电商,开设网店

帮助农产品打开销路

图为丹棱桔橙科技小院农产品在拼多多平台销售, 郑宇 摄

2009年

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

首创“科技小院”模式

把农业专业研究生

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

十五年来

在中国农业大学引领带动下

西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68个单位

先后在全国范围

建立科技小院1200多个

一个院落、几间平房、三两学生

越来越多和张丽君一样

“自讨苦吃”的农学生

他们白天扛着农具和器材

在农田里挥汗如雨

夜晚开研讨会、写论文整理数据

很多人一年要在科技小院

驻扎300多天

远比想象中辛苦

图为丹棱桔橙科技小院学生在田间地头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各地科技小院

先后引进创新284项农业绿色生产技术

推广应用技术的面积累计5.66亿亩

节本增收累计达700多亿元

科技小院还走出了国门

推广到老挝和非洲8国

被联合国粮农组织

作为重点案例向全球推广应用

图为非洲留学生在河北曲周向当地农民学习大豆种植技术

近年来,科技小院通过

引入赛事机制,以赛促研

让科技强农优秀案例

有了更广阔的推广平台

拼多多作为两届科技小院大赛的支持方

对各地科技小院及科技农产品

加大曝光与补贴投入

未来

几方还将继续探索“学-研-商”

公益性人才培养模式

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

有了科技小院的经历

张丽君更加坚定了投身助农事业的决心

“把技术真正地推广到

哪怕一户果农的家中

都是值得的”

向自然学习、向土地学习、

向广大农民学习

也远比想象中的浪漫

以青春之力量

厚植爱农情怀


4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