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夏文化与涂山(节选)

2024-05-24 11:22 蚌埠发布客户端  

探讨夏代历史文化,有一条重要史料,即《左传·哀公七年》中的:“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诸侯”是后代的称谓,但上古氏族、部落首领称为侯、伯自古有之。商代甲骨卜辞中有不少侯、伯。如尤侯、重侯、指侯、仓侯、侯告、侯专、侯虎、侯光;微伯、易伯、杞伯、儿伯、而伯等等。商去夏不远,此称谓为氏族社会就产生而沿袭下来也不足为奇,不必按古礼才有的称谓。大禹因治水在外十多年,曾“三过家门不入”一心为公而忘私,终于治理水患,造福于民。夏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得到各地区氏族、部落的拥戴,江、河流域受益的氏族、部落的首领们带上土特产(不必全是玉帛)到涂山朝贺,给禹庆功。在小邦林立的上古时代,以“万国”表示,并不是实数。古籍常见“万人”“方民”“万事”,“万国”只是形容数量众多。

涂,古书中亦作塗山、嵞山。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河南长台关楚简等战国时竹简上之涂字与汉代隶书相同。涂山在历史上有多处。据唐末苏鹗所编《苏氏演义》记载《史记》云:“禹娶于涂山氏”。

今安徽怀远的涂山,汉代人称之为“涂山国”,才与商代地名吻合。从商代甲骨卜辞中看,山、水之前不冠地名作“某山”“某水”。故商代的涂地当是后代人称之涂山,亦是“禹合诸侯于涂山”之处。

由于夏禹娶涂山氏女娇为妃,女娇生夏启的问题引起对涂山氏地域的讨论。在探讨这一问题时应区别夏族族源最早的族居和涂山氏的族居地,不能将古籍中夏禹的生地与禹娶涂山氏女的山联系起来。上古氏族、部落形成一定的势力则居无定处,经常因种种自然因素或人为的争斗迁徙。每迁一处新地就以族名为该地名,因此就在各地出现同一氏族有数处聚居或活动过的地名。炎、黄两大部落兴于西部姜、姬二水流域,其后向东迁徙,又向北发展,经过涿鹿、阪泉之战后,炎帝部落向南迁,蚩尤部落向东发展,黄帝部落则占据中原。杨国勇先生曾论及夏族的祖先是黄帝族、炎帝族和其他部族经过长期交往和争斗融合形成的“一个新的部族”。我认为从总体来说很有道理,因为我们自称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中华儿女融合,至夏禹时因治水平土,团结、统一各氏族、部落最终建立统一王朝。

今河南西部的伊、洛河流域,山西西南部汾水流域是夏王朝建立前和夏王朝一个主要活动区域,也是夏王朝以前氏族、部落聚居较多的一个区域。这不仅在古籍中有不少记述,众所周知的“二里头”早期文化遗址,“煤山遗址”“东下冯类型”文化遗址等皆在这一区域,涂山氏当是一个大氏族亦当在这一区域。涂山氏也并不固定在涂山一带,可能有分支迁徙,一支或二三支后来南迁,沿淮水、汉水、长江南下,有的就在江淮某地聚居。故今安徽蚌埠怀远县之涂山不仅是“禹合诸侯”的涂山,也传说是涂山氏之聚居地。

(孟世凯撰稿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文献资料由计春旺提供,选自李景江主编《蚌埠涂山与华夏文明》。)



94

探讨夏代历史文化,有一条重要史料,即《左传·哀公七年》中的:“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诸侯”是后代的称谓,但上古氏族、部落首领称为侯、伯自古有之。商代甲骨卜辞中有不少侯、伯。如尤侯、重侯、指侯、仓侯、侯告、侯专、侯虎、侯光;微伯、易伯、杞伯、儿伯、而伯等等。商去夏不远,此称谓为氏族社会就产生而沿袭下来也不足为奇,不必按古礼才有的称谓。大禹因治水在外十多年,曾“三过家门不入”一心为公而忘私,终于治理水患,造福于民。夏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得到各地区氏族、部落的拥戴,江、河流域受益的氏族、部落的首领们带上土特产(不必全是玉帛)到涂山朝贺,给禹庆功。在小邦林立的上古时代,以“万国”表示,并不是实数。古籍常见“万人”“方民”“万事”,“万国”只是形容数量众多。

涂,古书中亦作塗山、嵞山。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河南长台关楚简等战国时竹简上之涂字与汉代隶书相同。涂山在历史上有多处。据唐末苏鹗所编《苏氏演义》记载《史记》云:“禹娶于涂山氏”。

今安徽怀远的涂山,汉代人称之为“涂山国”,才与商代地名吻合。从商代甲骨卜辞中看,山、水之前不冠地名作“某山”“某水”。故商代的涂地当是后代人称之涂山,亦是“禹合诸侯于涂山”之处。

由于夏禹娶涂山氏女娇为妃,女娇生夏启的问题引起对涂山氏地域的讨论。在探讨这一问题时应区别夏族族源最早的族居和涂山氏的族居地,不能将古籍中夏禹的生地与禹娶涂山氏女的山联系起来。上古氏族、部落形成一定的势力则居无定处,经常因种种自然因素或人为的争斗迁徙。每迁一处新地就以族名为该地名,因此就在各地出现同一氏族有数处聚居或活动过的地名。炎、黄两大部落兴于西部姜、姬二水流域,其后向东迁徙,又向北发展,经过涿鹿、阪泉之战后,炎帝部落向南迁,蚩尤部落向东发展,黄帝部落则占据中原。杨国勇先生曾论及夏族的祖先是黄帝族、炎帝族和其他部族经过长期交往和争斗融合形成的“一个新的部族”。我认为从总体来说很有道理,因为我们自称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中华儿女融合,至夏禹时因治水平土,团结、统一各氏族、部落最终建立统一王朝。

今河南西部的伊、洛河流域,山西西南部汾水流域是夏王朝建立前和夏王朝一个主要活动区域,也是夏王朝以前氏族、部落聚居较多的一个区域。这不仅在古籍中有不少记述,众所周知的“二里头”早期文化遗址,“煤山遗址”“东下冯类型”文化遗址等皆在这一区域,涂山氏当是一个大氏族亦当在这一区域。涂山氏也并不固定在涂山一带,可能有分支迁徙,一支或二三支后来南迁,沿淮水、汉水、长江南下,有的就在江淮某地聚居。故今安徽蚌埠怀远县之涂山不仅是“禹合诸侯”的涂山,也传说是涂山氏之聚居地。

(孟世凯撰稿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文献资料由计春旺提供,选自李景江主编《蚌埠涂山与华夏文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