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陈瑶
席卷全国、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让“隔离”成为了一个热词。2月10日晚间,根据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的部署和要求,恒大御景湾小区进行了为期14天的全封闭管理。淮河晨刊记者恰巧也居住在该小区,在这期间,和家人、邻居们一起,度过了一段特别而又难忘的时光。
党员纷纷“举手”做了“接头人”
“有水有电、有WIFI、冰箱有菜、缸里有粮,还有政府、社区、志愿者们源源不断给我们补给物资,封闭期我们的生活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因为所在楼栋发现了确诊病例,该小区9号楼在2月6日晚上就先于整个小区提前进行了封闭,楼栋住户郑薇说,在被封闭的18天里,她真实感受了组织的温暖,感受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爱,更感受了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大国担当,也因此更加深刻感受了中国力量和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激发了浓浓的爱国热情。
该楼栋被正式封闭隔离,所有在此楼栋居住的居民都必须在家隔离14天以上。“封楼”的现场照片还发到业主群里,整个小区居民都了解了真实情况。其他不涉及确诊病例的楼栋,当日也收到要“减少外出,注意自我隔离”的公告。
为了便于联系,2月7日,9号楼的楼栋微信群建起来了,网格员要统计住户信息,给大家发放生活物资。“我是党员。”“我也是党员。”“群里的党员可以站出来,社区有什么工作可以直接分配给我们。”……群里的党员们纷纷“举手”,郑薇也在第一时间亮出了党员的身份。党员志愿者们开始自发地帮着网格员统计、确认各户信息,一边也在尽力安抚邻居们的情绪。“我们楼栋虽然有确诊病例,但是没有人怨声载道,没有人对抗政府的安排。大家祝福那位确诊的大姐早日康复,也在互相鼓励、打气,彼此提醒做好防护。封闭第一天,物资还没来得及配送进来,有人家里缺了些生活用品,邻居间互相帮衬,克服困难。给邻居送东西时也是放在约定地点,零见面、不接触。”郑薇说,封闭后,邻里间的感情突然升温不少。
当天晚上,记者就从微信接到了郑薇传来的微信截图,配送的物资到了,楼栋居民正在群里进行厨艺大比拼,大部分人的心情不错,在集体的互动中找到新的欢乐。
9号楼封闭后,楼前拉了封条,其他楼栋居民不能再靠近。彼时,记者还是以“局外人”的身份采访郑薇,对于被封闭的状态还没有切身的体验。
小区一封闭,无助感油然而生
封闭楼栋成了预演和序幕,仅仅4天以后,整个小区进入了封闭管理状态,2月10日晚间十点多钟,小区业主群里传出消息——小区进入全封闭状态。群里很闹腾,可伸头看向窗外,小区一片安静,和之前的夜晚看上去没什么不同,但每个人都已心知肚明,大家正在迎接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状态,居民面临着心理的考验,社区、物业则必须接受巨大管理和服务的压力与挑战。
之前已有封闭的小区,记者心中知晓生活不会有太大问题,只是行动受到了约束,工作基本停摆。面对巨大的变化,心情着实复杂,既有忐忑,也有期待,一边暗自后悔最后一次出门时没有多采购一些生活物资,一边也在期待,不知道社区会送来哪些生活补给。小区封闭,可以理解,但眼睁睁看着自己被锁起来,心理上还是有些无助。
这时我和老母亲都睡不着了,两人跑到客厅,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紧接着盘算起家里还有多少菜,多少米和面?还有多少油盐酱醋茶?幸好前几天去超市进行了采购,即便没有任何补给,两人在家维持三四天不成问题。
不太安稳地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连当天的疫情发布信息都没来得及看,就在加群,进入群不仅意味着找到组织,更关系到今后半个月与外界的联系和生活的供给。群里有人一个劲儿地问,“咱们小区是不是又发现新的病人了?”社区网格员不厌其烦的答复:“没有没有,放心放心”。
当天上午,小区网格员们已经以楼栋为单位建立了多个微信群,并且由小区在职党员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保障小区居民疫情防控与正常生活需要。
中午时分,本栋楼有四名党员志愿者开始帮着网格员在楼栋内核实各户信息。
“家里有几人在?对生活物资有没有特别要求?”“有没有需要特别关照的老人或小孩?”两位戴着口罩的党员志愿者敲开记者家的门,并迅速核实了记者的家中情况,然后直接将信息通过微信报送给了网格员。在开门的那一瞬间,记者其实正进行着丰富的内心活动,有一种“孤岛”被连接的感觉。
“搬运工”直运物资到户,业主心中淡定不少
信息登记完了,也明确知道了我们活动的范围,最多只能到楼下倒个垃圾,连单元门都不可以出。“昨天买的两只鸡和50个鸡蛋还没到,10斤沙糖桔和5斤车厘子是明天到货,不能出单元门,收货怎么办?”新的担心出现了,记者开始为自己之前在网上买的各种生活用品不能收件感到焦虑,也许花出去的钱要打水漂了。
2月12日上午,社区的业主群里开始传了一个视频,恒大御景湾小区北门的空地上,运来了大批量的猪肉和各种蔬菜等。现场有工作人员开始进行分切、打包、计件、派发等一系列的工作。
下午四点多钟,网格员在群里喊话,希望有4名党员志愿者能报名下楼为大家派送物资,要求是年轻力壮的男性。不到一分钟,党员们就已经报名集结完毕。在等待社区派发物资的同时,记者接到了物业的电话,“您买的水果、鸡蛋我送到了楼下,单元门已经打开,会有志愿者帮你带到楼上。”十分钟后,有人敲门喊了一声“你家的菜我放在门口了、还有买的东西。”记者打开门后,发现党员志愿者已经离开,搭乘电梯去给其他住户运送物资。
从那天起,住户们就这就不再担心生活补给问题,因为看到群里有人说感谢社区工作者帮忙给家里老人买药,还帮着有小宝宝的住户接收快递,少数民族的住户也收到了特别的物资供给。各种物资的到达让大家觉得“并不孤单”。
收到物资补给的那一刻,欣喜程度不亚于拆“双十一”的包裹。每人每天20元的生活补贴,三天发放一次,按照这个标准,第一次补给记者家收到了猪肉、乌白菜、芹菜、白萝卜、葱、姜、青椒、沙糖桔、大米等物资。
在封闭小区里伙食怎么样,是很多外边的亲友们经常会问到的问题,封闭期间,收到四次补给,每次补给的内容都不一样,荤菜一定会有,鸭子、鸡、排骨每次不一样,蔬菜每次至少三四样,茄子、胡萝卜、黄瓜、蘑菇、乌白菜、娃娃菜等不停变换组合方式,每次都会有一种水果,沙糖桔、苹果、沃柑。
邻里感情升温的14天
这种供给,给各家各户的“大厨”们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宅家的日子,大家也有更多的时间尽量让餐桌丰盛起来。家中老母亲每天都在琢磨如何在一场宅家全民娱乐活动——朋友圈美食大赛中取得更优异成绩。包包子、包饺子、炸油条、摊煎饼……,每一次欢乐都是物资供给的充足提供的坚实保障。每次一收到物资,微信群里也会掀起一轮厨艺比拼的热潮。“我家今天做的可乐鸡翅”“我家今天是鱼香茄子盖浇饭”“这是我今天炖的排骨汤”……
很多业主住了两年不认识邻居,这14天里,虽不能见面,但交流互动不少,没有面、糖、油都有邻居出手相助,邻里感情反而在这时增进。
虽然被封闭,业主们也在积极支持一线工作者。2月13日晚上,小区门口的消毒通道正式启用,这是业主们自发捐款搭建起来的。虽然业主不能进出,但工作人员可以先行使用,进行消毒。(完)
2月14日-2月15日的那场大雪,增加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难度,风雪中辛劳、感人的一幕幕通过各个渠道进入千家万户,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们的辛苦、热情,被大家看在眼中,记在心里。2月16日,业主之间开始流传一份特别的《倡议书》,党员志愿者们纷纷在网上公开倡议:“在小区封闭期间,除必需的药物及急需的生活必需品外,不再外购和网购其他物品,简单生活,等待解封。”
天寒地冻,每个单元的楼下都有一个小帐篷,会有人在这里值守,一旦有紧急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向社区反馈。这些分布在小区各个执勤点的人,有社区工作者、也有居民中的党员志愿者。
在平静中度过了14天,2月25日早上,小区解除全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