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发布客户端讯 融媒体记者 李景 涂山巍巍,淮水汤汤。蜿蜒悠长的淮河,哺育了两岸珠城儿女,也滋养着蚌埠这颗淮畔明珠。
千里淮河奔腾向东,第一大港蚌埠港百年兴旺。蚌埠依淮而生、因港而兴,是淮河在安徽境内唯一穿主城区而过的城市。蚌埠港是全国36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淮河流域首个二类水运口岸,四季通航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是淮河流域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港和皖北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节点。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东方潮涌,第一大港蚌埠港向海而兴,一幕幕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大美淮畔,蚌埠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一片繁忙之景,场桥下集装箱拖车穿梭不停,波光粼粼的河道上,一艘艘货轮载满集装箱踏浪而行,奔赴全国各地。
溯河而上,位于高新区的蚌埠港黄疃窑综合码头工程项目现场,大型工程车井然有序作业中,项目正抢抓进度,为年底码头基本建成打下基础。
蚌埠港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 融媒体记者 陈昂 摄
2006年,蚌埠新港开港运营,18年弹指一挥间,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发展的步履深深。2013年,蚌埠新港具备集装箱运输功能;2014年,蚌埠港开通至江苏太仓首条集装箱航线,千里淮河集装箱水路运输实现“零”的突破;2017年,蚌埠港开通至江苏连云港内贸集装箱航线,标志蚌埠这个内地城市能直达出海口;2019年,淮河流域首个二类水运口岸建成并投入运营,淮河干流首条外贸集装箱航线——蚌埠至江苏太仓外贸集装箱航线开通,蚌埠通江达海更加顺畅便捷;2020年,蚌埠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被整体划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现已成为淮河航道上辐射最广泛、功能最齐全的综合性港口。
淮河水运事业作为蚌埠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发展数据一路高歌猛进,港口吞吐量由2009年的284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1950万吨。今年前三季度,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448.83万吨,与2023年、2022年同比分别增长0.39%、14.83%;集装箱吞吐量120137标箱,与2023年、2022年同比分别增长20.08%、61.14%。
“枢纽之城”名副其实,蚌埠港不负江河决心。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港航基础设施和以港口为枢纽的综合交通物流网络,蚌埠港的航运综合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蚌埠航运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2023年以来,大禹港口开港运营,五河港区城南综合码头、长淮卫作业区临港产业园船舶配套码头、黄疃窑综合码头等陆续开工建设。淮河干流航道整治、涡河航道整治完工验收,浍河航道整治正在开展新湖沟大桥、航道疏浚、护岸等项目施工。我市围绕《蚌埠港总体规划(2035年)》,印发《蚌埠淮河航运枢纽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港航基础设施和以港口为枢纽的综合交通物流网络综合服务水平,提高淮河黄金水道竞争力。今年上半年,蚌埠港首条内河跨省航线“蚌埠—台儿庄”正式开通运营,为京杭大运河沿线企业提供运输新通道,加上开通的“蚌埠—九江”航线,蚌埠集装箱航线已达10条。
发展的“含金量”如何,深度参与其中的企业最有发言权。
“背靠蚌埠港,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上海中谷新良物流有限公司蚌埠办主任郑伟业说,中谷海运集团始创于2003年,是国内最早经营内贸集装箱航运业务的公司之一,现已成为集班轮运输、综合物流、船舶管理、实体投资等板块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实体企业。正是看中了蚌埠港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企业于2015年在蚌埠港设办事处,与蚌埠港强强联合,正式以蚌埠港为淮河航运枢纽中心拓展业务,致力于以蚌埠市为主力市场的沿淮上下游区域水路业务开发,大力开发陆改水以及散改集货物。
得益于蚌埠港规模化的改变,中谷物流业务从2015年的3000集装箱吞吐量提升到现在的近4万的吞吐箱量,目前集团业务已经辐射国内30多个省市150多个港口,下设200多家办事处及分公司。内贸航线网络已覆盖沿海所有枢纽港及长江、西江流域干线港,各条航线均已形成稳定的班轮班次,构建起了东北—华北—西北通道、长江干线通道、西江干线及大湾区通道等“三横”与国内南北沿海通道“一纵”的大海运、大物流体系。
坐拥千里淮河,志在万里江海。立足千里淮河第一大港的资源禀赋,蚌埠港正锚定“大港口、大物流、大外贸”的目标,围绕打造蚌埠淮河航运枢纽奋楫前行,努力形成“一线入海、两线入江、三线辐射”的枢纽辐射格局,持续擦亮“第一大港”的招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