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暖花开的时节重返校园,你准备好了吗?如何安全返校,元气满满地迎接新学期呢?市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主任医师陈军表示,要从家长、学生、学校三个主体加强新冠肺炎疫情科学防控工作,严格落实报告制度、开展“晨午晚检”、坚持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等,多方面、多角度做好防控工作,确保各级各类学校有序复课。
对于家长:
关注孩子每日身体健康状况
“学生回归学校,不意味着学生的健康监管也移交给学校,学生个人防护家长不能放松和缺位,家庭和学校都要为学生的健康护航。”陈军提醒广大家长,目前企业加快复工复产,人员加速流动聚集,外部输入性风险不可小觑,疫情防控仍然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家长首先应主动遵守学校相关规定,每日做好学生的健康状况报告和体温监测,不要隐瞒家庭成员期间的旅居史和外出史,不要隐瞒学生发热或者相关病情症状,尤其不能让学生带病进入学校。与孩子商议好交通方式,鼓励私家车接送,确保路途安全。及时与学校、班主任沟通联系,了解掌握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安排,做好配合工作。
家长要加强学生在校外的健康安全监控。要关注孩子每日身体健康状况,督促做好体温测量,关注孩子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健康,保证充足睡眠,提高抵抗力。如有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要及时告知老师并请假就医。为了孩子安全,请不在家中接待客人,不在外就餐,不参加非必要的聚会,不与不明身份的人员接触。主动教会孩子掌握个人防护技能和相关科学知识,养成勤洗手、勤消毒、每天开窗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为学生准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增加学生营养,提高学生免疫力。
陈军提醒,目前也是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执行的每日健康报告、测体温、学校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复课证明查验等措施,都是为了防控传染病在校内的流行。为了保证孩子健康的学习环境,家长应主动配合好学校做好学生健康状况报告,如孩子出现发热、咳嗽、胸闷、腹泻等相关症状,一定不能带病坚持上学,更要主动上报学校,请假休息,及时带孩子去正规医疗机构就医。
对于学生:
洗手!洗手!洗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陈军提醒,防控的关键是阻断病毒。在校期间,学生要加强防控意识,强化卫生习惯。
佩戴口罩前、摘脱口罩前后、饭前便后、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等情况,都要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每个学生应掌握七步洗手法,洗手时,注意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清洗,洗手总时间至少20秒。
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衣服遮住口鼻,不对着他人咳嗽,避免用未清洗的手触摸眼、口、鼻;教室要加强开窗通风,课间休息不扎堆,不打闹,尽量避免面对面近距离接触。废弃的口罩丢弃在专门的垃圾桶内。
学生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坚持全程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手直接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可随身携带消毒湿纸巾擦手,到校后及时洗手。
学生进校时,要有序接受学校体温测量等健康监测,前后间隔一定距离,如有身体不适要主动告知。要留意周围人员健康状况,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
就餐时,学生排队要自觉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一人一具,分餐分盘,错位就坐;食不言、不逗留。
放学后立即回家,不扎堆、不打闹、不聚集、不聚餐,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对于学校:
严格落实报告制度 做好健康防护举措
陈军指出,学校要建章立制,形成包括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属地疾控机构、属地卫生监督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点医院、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在内的联防联控网络,并制定“三案九制”。即含有防控措施、师生返校安排、教育教学管理等内容的开学工作方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急心理干预方案;“九制”即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教职工、学生晨午检制度和健康巡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报告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师生健康管理制度,出入人员管理制度,消毒清洁制度,传染病隔离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
“围绕关键环节和重点措施,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还要提前组织教师员工开展培训和应急处置演练,确保所有教职员工对制度入心入脑,明白每一个环节和各自的职责。”陈军说。
与此同时,要做好信息摸排、落实报告制度。对于密切接触者、来自重点地区的师生,也要按方案落实隔离观察要求。凡是发现呼吸道症状、发热、畏寒、乏力、腹泻等身体症状的学生,应立即送至学校临时隔离观察点,同时通知家长送医。就医已排除新冠肺炎的,症状消失后按方案制度要求返校。
另外,要开展校园环境整治行动。加强校园内教室、宿舍、食堂、会议室、厕所、卫生间等重要公共场所的保洁和消毒,彻底清理卫生死角。在公共区域设置口罩专用回收箱,加强垃圾箱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并清运。设立健康观察室,确保学校洗手设施运行正常,提升学校疫情防控处置能力,确保安全、平稳、有序复学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