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明方 阿尔达克
“校长来啦!”看到库尔班·尼亚孜走进门来,学生阿卜都拉·图尔贡赶紧一路小跑到菜地里,叫来正在干活的父亲。
阿卜都拉·图尔贡的父亲连忙洗了手,热情招呼校长进屋:“孩子能在这个学校上学,我们觉得很幸运。今年他参加了学校里的乐器兴趣小组,学拉二胡。我们一家人的变化大着呢!”
这所学校,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是全国人大代表库尔班·尼亚孜。2003年5月,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库尔班·尼亚孜利用创业挣来的60万元创办了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这是新疆第一所民办国家通用语言小学。
办学十几年来,库尔班·尼亚孜与全校教师一起,摸索适合当地孩子的办学模式。学校自行编写中华文化教材,开设国学课堂,教孩子们读唐诗、练书法。
“我希望通过孩子这个桥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学校中流行,还能更多地走进乡村、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人们心田。”走出学生家门,库尔班·尼亚孜正说着,碰上了几名村民。
“校长,您等等!”村民赛麦提·艾麦提拉住校长,说起了自己的想法:现在大伙儿的日子越过越好,也开始想着平时能看个电影、喝个茶、打个篮球什么的,可是村里的娱乐场所太少了……库尔班·尼亚孜赶紧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了下来。
“对,要加强乡镇文化阵地建设,我一定把你们的话带到大会上。”库尔班·尼亚孜说。
说完,他赶紧奔赴下一站——镇上的文化站。一进门,看着文化站里人不太多,他有些疑惑,便问起一旁的文化站站长吐尔洪·托护提。
“前两天,有几名村民来借了书,其他时候这里人不太多。”吐尔洪·托护提如实介绍情况,“我们这里设施陈旧,活动空间太小,村民来了也坐不下。人员也不够,正式员工只有3人,要是碰上外出演出,这里就得关门了。”
“那怎么行!乡镇文化站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桥梁与纽带。”库尔班·尼亚孜一边说,一边把站长讲的几点建议认真地记录下来。
“我的责任不仅仅是办一所学校,我还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努力,让优秀文化下乡、扎根。”库尔班·尼亚孜说。
记者手记
常在村头见到他
在村里,没有人不认识库尔班·尼亚孜。他不仅是学生们的校长,也是村民们的“校长”。不论是在小餐馆,还是在路边,大家只要见到他,都会热情地迎上来:“校长,我有话跟您说!”
库尔班·尼亚孜是个实在人。村民们若是夸奖他,他会笑着摆摆手,赶紧结束话题。但村民们要是反映问题,他能站在那里,拿着本子聊半天……有时候赶上库尔班·尼亚孜太忙,话题没聊完,村民也不急,“反正经常能在村头见到他”。
在库尔班·尼亚孜看来,人大代表责任重大,履职尽责永远在路上。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13日 04 版)(责编:李枫、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