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发布客户端讯 (融媒体记者 王立春 通讯员 李浩明 陈伟健 文/图) 春风拂过五河县的广袤水面,唤醒了沉睡一冬的蟹塘。连日来,五河县的蟹农们忙碌在田间塘头,开启了一年一度的“春播蟹苗”工作。今年,五河县预计向3万亩池塘和5万亩大水面投放4000万只蟹苗。
在申集镇甄集村的蟹塘边,五河县盛堂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渔工凌宏德正将一兜兜鲜活的小蟹苗搬运到小船上。只见他撑着小船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穿行、“耕作”,熟练地将蟹苗均匀撒入水中。
合作社蟹塘
与传统养殖方式不同,凌宏德告诉记者:“现在都是科技助力养殖,我们干活也轻松了很多,一年下来除了开销,还能攒下来不少钱。”
走进五河县盛堂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智慧养殖基地,记者看到合作社理事长朱凡堂只需打开手机,就能随时进行远程“巡塘”。
今春,朱凡堂合作社的700亩螃蟹养殖基地已全部完成投苗工作。“现在依托智慧数字渔场管理系统,可以对养殖环境、水质、螃蟹生长状况、药物使用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管理、监测。”朱凡堂介绍。
数字渔场、智慧养殖等科学技术的应用小到螃蟹养殖水体环境实时信息,大到可以实现生产管理过程的精准记录、管理。“螃蟹养殖只是现在数字化养殖的一方面,数字化贯穿了养殖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包括从‘春耕’到收获。”朱凡堂向记者解释。
智慧数字渔场管理系统
养出好螃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挑选质量好的蟹苗,投放之前还要把蟹塘的环境打理好,投喂时更要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每个环节都要留心。“现在更省心了点,有了全物联网和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精确控制饵料等投入品使用量、用药记录等。”朱凡堂简单算了笔账,自从数字渔场投入使用后,每亩塘口少施肥20斤,螃蟹可每亩增产50斤,一增一减之间每亩增收100元。
农业投入品使用明显降低,不仅带来螃蟹养殖产量、村民收入的增长,更为五河县周边发展高效、绿色、可持续水产养殖业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据了解,近年来五河县因地制宜,将发展养殖和保护环境有机结合,推动可持续生态养殖模式,使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如今,渔业物联网技术已在五河县水产养殖业普遍应用,不断完善的现代化水产养殖产业链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