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从“一张存折”到“云端守护” ——蚌埠城乡居民养老的幸福密码

2025-04-07 16:28

春日的淮上区吴小街镇,78岁的高素侠奶奶戴着老花镜,在镇为民服务大厅的智能终端前轻点屏幕:“上个月的养老金到账195元,比去年多了20块,听说今年国家还要给俺们涨工资呢!”这个场景,正是蚌埠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暖心服务”的生动注脚。

一、“云端养老”:让数据多跑路

“皖事通”APP新上线的人脸识别“资格认证”小程序,让高新区秦集镇仁和村的吴宝英老人尝到了甜头。通过"刷脸认证",这位独居老人足不出户完成年度认证,还能实时查询缴费记录,彻底告别窗口排队、材料复印等繁琐流程。青年街道南山社区创新推出“小王书记Vlog”,以叙事讲解方式详细解读参保流程、政府补贴及养老金发放规则,并通过社区大屏、居民微信群等多渠道推广。短视频通过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广泛转发,形成良好的二次传播效应。

数据显示,随着智能化应用的推广和普及,2025年线上资格认证率达63%,认证效率提升2.5倍。系统创新设置智能提醒功能,对逾期未认证人员自动发送短信提示,动态跟踪率达100%,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服务模式新升级。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系统自动推送“认证提醒”、“缴费通知”等人性化服务,累计发送短信80余万条,实现“政策找人”精准化。

二、“银发代办”:让温暖触手可及

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解决特殊群体社保服务难题,禹会区人社局精心组建了专业社保服务团队,主动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服务。服务团队深入社区,围绕参保登记、费用缴纳、待遇申领和资格认证等关键环节,开展“一对一”贴心服务。针对居民在缴费方面的疑惑,工作人员耐心开展面对面交流,通过实例演示、对比分析,帮居民算清待遇账。此举不仅打通了社保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让居民真切感受到了社保服务的温度,提升了居民对社保政策的理解和满意度,为构建全民参保的良好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更贴心的是怀远县提供的“待遇测算可视化”服务,通过在全县怀远农商银行投放了58台内嵌“养老保险计算器”的社银直连自主查询机,读取参保人身份证后,会显示个账累积金额,输入剩余的缴费年度和档次后,即可生成养老金预估单。2024年全县选择3000元以上档次的参保人数同比增长14%,人均缴费水平增长45%,“多缴多得”理念深入人心。

数据显示,2025年我市通过帮办业务为2.99万名低保、特困人员、重残(二级以上)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保费391.51万元,实现“应代尽代”。

三、“暖心适老”:让服务有温度

天桥街道喻义巷社区网格员小马再次来到低保户房兴河家中走访,房兴河热情的邀请小马多坐一会儿。去年,单身汉房兴河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生活困难,前往社区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网格员小马了解到其先前未参加任何养老保险且已经59岁的现状后,十分为他着急。多次上门宣传城乡居民养老政策,讲解不同档次的政府补贴及退休金待遇领取的差别给他听,又向其举例说明,邻居参保后已领取多少金额的退休金真实案例,帮助房兴河直观感受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意义。房兴河由不买养老保险到觉得可以考虑、再到主动带齐材料前往社区办理参保、补缴事项,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如今,房兴河每月不仅可以按时领取到低保金,还可以额外领取到两百多元的退休金,让他很是欣慰。房兴河表示当初小马同志劝他缴的这2600块钱可真是太划算啦!十分感谢党和政府对困难居民的帮扶和照顾。

从2012年制度建立时的"一张存折领钱",到如今的"一部手机办齐",蚌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仅是民生保障网,更是民心温暖线。截至2025年3月,全市参保人数达171.96万人,待遇领取人数达50.98万人,待遇发放足额零延迟。(蚌埠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立春   通讯员  李静   吴凡)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