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发布客户端讯 (融媒体首席记者 陈瑶 实习生 陈雨桐 文/图)在世界帕金森病日来临之际,一场跨越国界的医疗合作在蚌埠温暖上演。荷兰康复医学专家、学者们与蚌埠市中心医院的医疗团队携手,将西方拳击的爆发力与中国太极的柔韧完美融合,开创中西合璧的帕金森康复新疗法。从现场义诊、成果发布、到患者们线上交流,亲身感受着这场中荷医疗合作带来的奇迹转变。
“帕”不怕,有妙招——中荷大咖义诊传播诊疗新理念
4月11日上午,蚌埠市人民体育场内人头攒动,一场别开生面的义诊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一,呼......二,呼......”一名高鼻深目的外国人正在用简单的中文喊着节拍,教一名中国老人“打拳击”。
这名外国人正是荷兰Medisport康复中心主任Marcus教授,他半蹲着身子,双手轻扶一位帕金森患者的肩膀,引导她缓慢挥臂,动作刚柔并济。“出拳时呼气,收拳时吸气,就像打太极一样......”Marcus用流利的英语配合手势示范,一旁的翻译迅速将要点传递给患者。这位年过七旬的患者起初动作僵硬,但在几次练习后,步伐逐渐由胆怯变得平稳,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太神奇了,在医生的引导下,敢慢慢迈开步子了,抬手臂时好像也没那么抖、那么重了。”现场围观的人群中响起阵阵掌声和笑声。
这是蚌埠市中心医院“世界帕金森病日”大型惠民义诊的动人一幕。作为中荷医疗合作的重要实践,Marcus教授携“拳击+太极”中西合璧运动疗法,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中西医结合科、心血管内科、老年医学科、骨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眼科等十余名专家联手,为数百名患者提供了免费诊疗和个性化康复方案。活动中,中荷携手数年打造的“拳击与太极帕金森运动疗法”成为现场最大亮点。
全球化时代,医疗需求多元,市中心医院整合资源,开展中西协同多学科跨境诊疗服务,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体验。
让颤抖停下——世界帕金森病日见证中荷医疗创新成果
4月11日下午,合作成果进一步落地,中荷跨境医疗健康服务交流会暨成果发布会举行。中荷双方代表在蚌埠市中心医院见证、分享研究成果正式发布的喜悦。
荷兰NVGF康复协会会长David Werner发布《功能障碍者自理能力康复评定标准》。荷兰NVGF康复中心主任Marcus Janssen发布《中西医结合帕金森运动疗法》。
自2021年起,蚌埠与荷兰NVGF康复协会的合作便结下了深厚友谊。从“国际疼痛科学教育研究”合作协议的落地,到荷兰籍友人通过中西医协同技术有效改善了眼病症状,再到国际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共建签约——每一次合作都见证了中荷智慧的交融,每一份成果都彰显了济世之道通四海的力量。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黄莺表示,当天成果的发布是中荷双方在康复医学领域合作的又一里程碑,为全球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康复评估体系。蚌埠市卫健委将全力支持深化科研协同,依托国际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推动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的临床转化与标准优化,拓展国际合作,强化服务能力,提升跨境医疗服务质量。
丰硕的成果来之不易,杨勇飞在致辞中表示,蚌埠市中心医院作为项目的主要参与单位,通过与荷兰NVGF康复协会的紧密协作,医院成功开展了理论框架构建、试点应用推广等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了中荷双方科研团队的智慧和努力,也为全球帕金森病康复领域提供了宝贵经验。
“拳”新疗法 “极”活希望——中荷患者线上练太极、打拳击
当天下午的发布会结束后,一场生动有趣的跨国康复训练与交流活动在蚌埠市中心医院热烈展开。5名中国帕金森病患者与10名荷兰帕金森病患者通过网络在线上相聚,开启了45分钟的特色康复训练。
中荷两国的患者虽相隔万里,却通过屏幕实时互动,彼此鼓励。Marcus教授不时用英语和简单的中文指导动作,康复师们则穿梭在患者之间,耐心纠正姿势,现场氛围既专业又温馨。
一位中国患者训练后激动地表示,“没想到荷兰的拳击训练和我们的太极结合得这么好。”屏幕那端的荷兰患者也纷纷点赞:“中国医生的细致演示让我们受益匪浅。”
活动的最后,中荷双方患者与医疗团队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了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也为此次中荷医疗合作写下了生动注脚。